《荷花淀》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导入: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
《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学习目标:
1.了解孙犁、小说的创作背景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
2.熟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3.品味小说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4.赏析文章出色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细节描写。
课前案
【课前预习案】
一、解题
《荷花淀》,是(孙犁)同志在延安窑洞里的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时间是1945年春天。白洋淀是河北省中部的一个大湖,荷花淀是白洋淀的一部分。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在抗日的旗帜下,当地的男女老少都动员起来了,他们克服乡土观念,同仇敌忾、保家卫国,表现出为维护民族尊严而勇敢献身的精神。孙犁同志说:“《荷花淀》所写的,就是这一时代,我的家乡,家家户户的平常故事。”
二、作者介绍
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1913年生,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小说散文集《白洋淀记事》等。他的短篇小说像诗歌一样优美动人,既具有小说的故事性和鲜明的艺术形象,又具有散文的浓厚的抒情味,题材平凡,寓意深刻,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是“荷花淀派”作家群的代表人物。
三、朗读课文,识记积累
1.注音
吮(shǔn)吸草垛(duò)苇(wěi)眉子缠绞(jiǎo)
惦(diàn)记凫水(fú)奔着(bèn)横(hènɡ)样子
2.解释
藕断丝连:藕已断开,丝还牵连着。比喻表面上关系已经断绝,实际上仍有牵连(多指男女间的情思难断)。
铜墙铁壁:
3.注音并辨形
穿梭
竣工
怙恶不悛
疏浚
唆使
竹篓
佝偻
褴褛
丝缕
镂空
四、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朗读课文,为小说情节拟小标题,力求简洁准确)。
第一部分:水生参军,夫妻话别(故事开端)。
第二部分:探望丈夫,归途遇险(故事发展)。
第三部分:伏击歼敌,锻炼成长(故事高潮、结局、尾声)
板书:
候夫编席
夫妻话别(助夫参战)
荷送夫参军白洋淀妇女在
花马庄寻夫
探夫遇敌(感受战争)战斗中不断成长
淀遇敌巧脱
助夫杀敌
助夫杀敌(投身抗战)
成立队伍
【课堂探究】第一课时
赏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性格。
一.默读小说中人物对话部分,初步感受人物的个性。
二.赏读水生与水生嫂的对话,分析每一句对话后边所反映的人物心理及形象特点。分角色朗读(语速、语调、语气,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情感)
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②、“他们几个呢?”
③、“怎么了,你?”
④、“你总是很积极的”
⑤、“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⑥、“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
⑦、“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⑧、“嗯”
1、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站起来要去端饭也体现了水生嫂的贤惠)。
2、她问:“他们几个呢?”
水生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3、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他爱丈夫更恨鬼子,对有这样的丈夫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4、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首先表明不反对丈夫参军,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表明她对丈夫的依恋。)
5、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丈夫这一去,有可能会牺牲,表明水生嫂已经能够比较平静的面对这场离别,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通过以上人物语言的赏析概括出水生嫂具有体贴、温柔、机敏、识大局、明大义的性格特点。(勤劳淳朴、挚爱丈夫、热爱家乡。)
水生:爱国爱家,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的革命战士形象。
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细细品读几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话,分析她们的个性特点。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机智,伶俐,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爽朗,率真)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稳重,谨慎,想得比较周到)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快人快语,急切而真挚)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羞涩、忸怩,用婆婆作挡箭牌,言虽假,情却真)
通过赏析丰富人物对话,概括四个妇女不同的形象及性格特点。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水生嫂比较理智、冷静其他人探夫心切。
第一个妇女说:“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说得委婉含蓄。“听说”二字告诉别人不是她自己存心主动打听的;声明“不拖尾巴”是怕别人讲她拖尾巴;不说自己想见见丈夫,而找了“忘下了一件衣裳”的借口。可见这个妇女的性格特征是文静而内向,说起话来不露痕迹。
第二个妇女则不一样:“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毫无掩饰,不绕弯子。她明明白白地告诉别人,要去和丈夫说句“要紧的”话。显然,这个妇女的性格是心直口快,爽朗直率,感情较为外露。
水生嫂讲:“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提出了大家没想到的问题,提醒大家去的路上不安全。这说明水生嫂性格稳重、谨慎,考虑事情比别人全面。但究竟去不去呢?她却没讲出来,感情是含而不露。读者能想得到,水生嫂也是希望看到丈夫的,之所以不讲,是担心大家的安全。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从语气上就可以看出来,这话自然是第二个妇女说的。急迫的心情溢于言表,所以不免有点冒失,看来缺乏冷静也是她的性格特征之一。
最有情趣的是第四个妇女的话:“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羞羞答答,忸忸怩怩。明明自己想去,却说本来不想去,而是婆婆叫她去的:“有什么看头啊”一句,则更维妙维肖地表现了她那种忸怩含羞的神情。她爱面子说没什么看头,可她无意中说出来一个“再”字却告诉别人,她已去看过丈夫了。现在是又一次想去了。品味一下她的话,完全可以断定她是腼腆的新婚媳妇。
我们说作者不愧为写人物的高手,短短一席对话,就写出了几个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写得那么逼真,传神,真所谓闻其声如见其人。
4、请试着让第二个女人扮演水生嫂,改写与夫妻话别,体会人物语言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很晚丈夫才回来。
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没你的饭了。”说着,拍拍手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瞥着丈夫的脸,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有事快说,我就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水生笑了笑说:“你看你,尽瞎猜。爹哩?”
“你还想着爹啊,早睡了。”
“小华呢?”
“你甭跟我打岔,快点说,到底有什么事?”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中的活,怔了一下,说:“不就这么点事吗?还又是爹又是儿子的!”
水生一把拉住她,说:“今天县里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安安上据点,那就和端村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
女人的眼睛熠熠闪光:“你要是不积极,爹和我都不依你。”
与原文比较分析:
原文中的女人温柔、体贴,对丈夫很是依恋,甚至有些缠绵,情感含蓄,但又有勇气有准备承担丈夫交给她的任何责任。(水)
改写后的女人,泼辣,外向,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饰内心对丈夫的不舍之情,故意把事情说得轻描淡写,好让丈夫放心。(火)
相同点:对丈夫的举动很敏感,很关心、爱自己的丈夫,并且都能够深明大义,支持丈夫保家卫国。
5、总结文中“水生嫂们”的共同特点
感情上,依恋丈夫
态度上,理解支持
性格上,深明大义
行动上,并肩作战
自尊自强,乐观勇敢
上联:风光美丽白洋淀,战火纷飞黑硝烟。
下联:保家卫国匹夫心,女子也敢上前线
另附一首打油诗:
男子要抗战,女子送衣衫,鬼子来捣乱,一起并肩战。
6、概括小说的主题
小说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通过描写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表现出人性的光辉,来表现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小说描述了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逐步由普通劳动者成长为机智勇敢的抗日游击战士的过程,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②联系作品的典型环境的精当描写;
③有时还须联系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的动机。
【巩固练习】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一)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到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①“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②“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③“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④“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⑤“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1.对上段地话显示的五位青年妇女的个性特点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①乖巧伶俐②质朴憨厚③稳重谨慎④性急冒失⑤忸怩羞涩
B.①质朴憨厚②性急冒失③乖巧伶俐④稳重谨慎⑤忸怩羞涩
C.①稳重谨慎②乖巧伶俐③忸怩羞涩④质朴憨厚⑤性急冒失
D.①忸怩羞涩②性急冒失③稳重谨慎④乖巧伶俐⑤质朴憨厚
2.给第五位青年妇女的话加标点。
3.第五位青年妇女的话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
4.这几个人的对话描写,从全文看主要起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就人物形象而言,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一)1.A2.,——!3.反语
4.交待故事发生的原因,推动情节发展;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拓展延伸】小说知识点
一、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二、人物描写的方法
1、刻画人物的五种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
2、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从刻画人物的五种方法中切入,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以至性格。抓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谐相处),分析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③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④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四、主人公: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
第二课时
赏析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
一、细节描写: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答案分析:丈夫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这是意料之中的;但是,“明天”就走,又出乎意料之外。这消息无疑使她震动——手指的“震动”正是心灵“震动”的反射——一时间,多少复杂的情感涌向心头:几年的夫妻恩爱、可能的不测风云、可恨的鬼子、可爱的家乡……激烈的情绪冲撞,使她几乎难以自持,但她终于能够自持——“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受到的震动,那是软弱的表现;她不能“拖尾巴”,她必须坚强。这就是这一细节描写的意义。
二、景物描写:
文章开头部分二、三段的景物描述有什么特色?这样写有哪些好处?请谈出你多方面的见解。
第一幅:月下之景。——清新宁静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1)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朦胧的月光、宁静的场景、薄薄的轻雾;随风而来的缕缕荷叶荷花香清晰可闻。
第二幅:水上之景。——水上之景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第三幅:淀里之景
思维提示:
(1)进行发散思维,可以从创造意境、渲染气氛、增强赞颂的艺术效果、为以下情节作铺垫等方面思考。(2)注意在艺术效果方面纵深开掘,求得较深刻、较新颖的见解。
思维参考资料:
轻风、明月、凉爽的小院,这幅风景画的底色无疑是清丽柔和的。在这清丽柔和的背景上,我们又看到了一幅绝妙的鲜明生动的水粉人物画,画面上有一编席的女人;“她象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两个优美动人的比喻,很快把读者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境界。“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银白”的水面,还有那乳白色明朗的月亮,轻盈,缥渺,和谐。这里,作者摈弃了一切艳丽的色泽,只用一种颜料——白,来为读者描绘出一个水天一色的透明世界,并且借助于浪漫主义手法,以挚诚的感情,把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刻画成了飘然欲飞的仙子,给宁静的画面添上了神奇的一笔。至此,读者在作者的引导下渐入佳境,从清静的小院子里不觉走到了一个风雅雍容的女人身边。于是,我们自然要同她一起来感受“雾”的温润,“风”的凉爽和“荷叶荷花”的清香了,作品写雾“笼起”,风“吹过”荷叶荷花的翩翩摇曳,由静态写到了动态,由色写到了香,进而由物象美写到了人情美:勤劳的水生嫂在思念着心上的人……笔墨是那样的经济,而其中的意味,却又是那样的幽远。隽永和荡人心绪。
【拓展延伸】小说知识点
一、环境描写
1.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3.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4.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的身份、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某种气氛;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二、把握小说主题的方法有:
①联系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的动机;
②从小说的题目入手;
③抓住题材来进行分析;
④以鉴赏小说的情节和艺术形象为出发点进行深入分析;
⑤抓住作品的典型环境进行具体分析。
⑥通过关键语句与重点段落来概括主旨
学情分析
《荷花淀》是高一阶段重要的小说阅读篇目,属精读文本。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小说知识,也有一定的品味和鉴赏小说的能力,但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阅读面不够广,文化积淀少,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相对薄弱一些,再加上他们对战争的阅历尚浅,所以在理解文章的内涵,把握文章的主题方面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做好引导,适时适当补充好关于抗战的背景资料,让学生穿越到当时的社会之中,去扮演这些小说中的角色,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真正把握作品的主题。
效果分析
《荷花淀》这节课本着小说教学的基本原则,以把握文本结构和主题思想为依托,重点分析鉴赏小说中作为主要角色存在的几个青年妇女的形象。以为小说中的对话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所以设计了学生分角色朗读的环节,以之手段来还原小说中的人物角色。因之前做的指导有些欠缺,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表现不够酣畅,所以本该作为亮点的环节,占用时间较多,效果不太理想。
教材分析
小说作为文艺作品,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所揭示出来的问题,表现中心思想。《荷花淀》情节始终围绕妇女展开,全篇有八个任务,妇女就占五个;男人中的父亲和小队长仅有四处对话描写,着墨极少。因此,作品的主题的归结,应该以妇女为中心,作品重在歌颂冀中根据地妇女识大体、顾大局、爱祖国的高贵品质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荷花淀》学案
编写:刘淑娟审核:梁光国2017-10-30
学习目标:
5.了解孙犁、“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及小说的创作背景。
6.熟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7.品味小说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8.赏析小说富有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细节描写。
课前案
【课前预习案】
一、解题
《荷花淀》,是()同志在延安窑洞里的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时间是1945年春天。白洋淀是河北省中部的一个大湖,荷花淀是白洋淀的一部分。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在抗日的旗帜下,当地的男女老少都动员起来了,他们克服乡土观念,同仇敌忾、保家卫国,表现出为维护民族尊严而勇敢献身的精神。孙犁同志说:“《荷花淀》所写的,就是这一时代,我的家乡,家家户户的平常故事。”
二、作者介绍
孙犁,原名(),河北安平县人。1913年生,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小说散文集《》等。他的短篇小说像诗歌一样优美动人,既具有小说的故事性和鲜明的艺术形象,又具有散文的浓厚的抒情味,题材平凡,寓意深刻,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是“派”作家群的代表人物。
三、朗读课文,识记积累
1.注音
吮()吸草垛()苇()眉子缠绞()惦()记
凫()水奔着()横()样子
2.解释
藕断丝连:
铜墙铁壁:
3.注音并辨形
穿梭
竣工
怙恶不悛
疏浚
唆使
竹篓
佝偻
褴褛
丝缕
镂空
四、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朗读课文,为小说情节拟小标题,力求简洁准确)
【课堂探究】第一课时
赏析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概括小说主题。
1.默读小说中人物对话部分,初步感受人物的个性。
2.赏读水生与水生嫂的对话,分析每一句对话背后所反映的人物心理并对人物形象进行总结。分角色朗读(要注意语速、语调、语气,人物身份,人物情感)
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②“他们几个呢?”
③“怎么了,你?”
④“你总是很积极的。”
⑤“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⑥“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
⑦“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⑧“嗯。”
3.细细品读几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话,分析她们的个性特点。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4.请试着让第二个女人扮演水生嫂,改写夫妻话别,体会人物语言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5.总结文中“水生嫂们”的共同特点。
6、概括小说的主题
【巩固练习】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到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①“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②“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③“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④“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⑤“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1.对上段地话显示的五位青年妇女的个性特点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①乖巧伶俐②质朴憨厚③稳重谨慎④性急冒失⑤忸怩羞涩
B.①质朴憨厚②性急冒失③乖巧伶俐④稳重谨慎⑤忸怩羞涩
C.①稳重谨慎②乖巧伶俐③忸怩羞涩④质朴憨厚⑤性急冒失
D.①忸怩羞涩②性急冒失③稳重谨慎④乖巧伶俐⑤质朴憨厚
2.给第五位青年妇女的话加标点。
3.第五位青年妇女的话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
4.这几个人的对话描写,从全文看主要起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就人物形象而言,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拓展延伸】小说知识点
一、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二、人物描写的方法
1、刻画人物的五种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
2、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从刻画人物的五种方法中切入,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以至性格。抓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谐相处),分析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③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④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四、主人公: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
第二课时
赏析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
一、细节描写: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2.请再找出几处细节描写,并加以分析。
二、景物描写:
文章开头部分二、三段的景物描述有什么特色?这样写有哪些好处?请谈出你多方面的见解。
第一处
第二处
第三处
【拓展延伸】小说知识点
一、环境描写
1.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3.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4.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的身份、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某种气氛;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二、把握小说主题的方法有:
①联系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的动机;
②从小说的题目入手;
③抓住题材来进行分析;
④以鉴赏小说的情节和艺术形象为出发点进行深入分析;
⑤抓住作品的典型环境进行具体分析。
⑥通过关键语句与重点段落来概括主旨
课后反思
小说作为高中课本中重要的文学体裁,以其生动曲折的情节和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而受大多数学生的喜爱。但高中小说阅读教学却不尽人意,现有的高中小说阅读教学模式不仅没有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分析能力,
在备课时,我对教学内容和学生进行了综合分析,明确这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它应达到的效果,开发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和资料。这堂课要充分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前学生的预习,把课文相关内容快速的过滤一遍。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加深难度。
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本单元是小说单元,我牢牢抓住三要素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尤其是人物小说作为小说的中心要素,因此是本堂课的重点。但是由于学生对小说阅读在方法上还有待提升,因此在理解人物形象这一环节就显得比较吃力了。
以前的课堂,都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不够强。新课标认为,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要在课堂上体现主导作用。老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提问或回答中,发现更精彩的问题,加以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纵深的发展。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我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始终遵循和贯彻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不仅学习到课本上的知识,还对人性美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思考这节课从准备到具体实施的过程,我发现了一些在教学观念和行为策略上的不足。
首先是明确一节课的实施原因以及它应达到的效果。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45分钟内要达到以上目的去要对教学进行科学设计。我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法,通过分析小说三要素品味作品清新质朴、秀雅隽永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把握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体悟人物身上纯美的人性和崇高的人格,学习运用对话、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其次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布置预习工作,解决了每节课要为学生讲解生字新词的浪费教学时间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尽快融入课文。《荷花淀》以丈夫参军打仗为线索,作者以空行为标志,把文章内容分成了三大段。课前让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段情节。
再次是精心设置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一部战争小说,《荷花淀》的意境是优美的,语言是诗化的,与传统战争文学血雨腥风的场面大相径庭。为了体现这一特点,我上网搜寻许多战争场景的图片,加深学生对“诗化”小说的理解,同时截取荷花淀视频,帮助学生融入美丽的荷花荷叶场景中去,获得感官多重享受。
最后应该多次修改、试讲,及时调整思路和设置的问题,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认真听取指导老师的建议和同组的老师的宝贵意见,共同商讨教学重点、难点,怎么导入,怎样引导,怎样深入等等,及时变更教学思路。
课标分析
精读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