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中的诗境教案
教学目标:理解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感受作者通过诗化的形式构塑的画面之美以及作者对纯粹美的极致的追求。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通过纯美画面的塑造所传达的一种民族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小说诗化的美的鉴赏能力和爱家乡、爱生活、爱祖国的思想意识,
教学方法:讲述、谈话、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提起战争,我们的脑海里就想起刀光剑影、硝烟弥漫、枪林弹雨、血肉横飞,让人不寒而栗,避之惟恐不及。然而在《荷花淀》中的战争描写则是另外一番情景,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战争的残酷性被淡化,成为快乐的点缀,富有诗情画意,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这篇诗话小说中的诗情画意的美。
投影:第一流的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几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读了这一段话后,讨论并明确:我们读小说,不能只是关注故事情节,我们应该关注故事后的情趣,即把握作者用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情趣,以及作者在文中要真正表现的旨意。
二、师生共同讨论小说《荷花淀》中哪些地方富有诗意,老师可以适当提示,诗意的地方文中到处都是,无论是劳动场面、生活场景,还是战争过程都是如此。重点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1.小说开头景物描写的诗意及其特点作用?
讨论后明确:
特点: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具体特征进行描绘,如农家小院的宁静,淀上月光的皎洁明丽,水中莲荷的清新醉人,荷花荷叶的舒展挺拔,景物描写生动传神,富于地方色彩和时代特色。
作用:①为下文夫妻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氛围,为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②引出主要人物水生嫂,把劳动场面诗化了,营造了一种清新欢愉的宁静气氛,烘托了水生嫂勤劳淳朴、善良温顺的形象。③描写家乡的美好,表明这样的家园怎能容他人的侵略,为了保卫家乡必须战斗,从而拓展了作品的意境。
2.讨论《荷花淀》中人物的淡化和诗化意境的关。
明确: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小说要塑造完整立体的人物形象,人物的姓名无疑是第一位的,否则就失去了作为主体的最表面的依据。而《荷花淀》中的人物差不多都是无名无姓,水生女人就是无名无姓的,而且连“水生女人”这样的称呼也很少使用,而只是以“女人”称之,作者对人物姓名的省略,并不是因为通常所理解的在旧社会,女人姓名不重要或依从丈夫,作者淡化人物使其整体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从而更能突出小说的纯美画面。文中唯一有名字的人物叫“水生”,这个年轻人的打扮也就是那个时代任何一个青年所共有的打扮,而最能反映外貌差异的面部描写则不着一字,“水生”不只是一个个体的代码,而且含有一种抽象泛指意义,在汪洋一片的白洋淀中,男人、女人、荷花、荷叶,都是由水而生,靠水而生,所以“水生”既是一个人名,又是所有人的共名,甚至还是那蓬蓬勃勃的荷花荷叶的暗指。
3.讨论《荷花淀》中对战争场面的淡化及其与诗化意境的关系。
讨论并明确:本来是作为中心事件或作为高潮出现的战斗场景,在小说中却只是寥寥数笔,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完全回避了通常那种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惨烈景象,甚至把双方的激战和对抗过程也全然省略,三言两语便神话般地结束了战斗,战斗的经过被艺术化,战斗的激烈程度被淡化,战斗的过程充满欢声笑语,被戏剧化,战斗的场面被诗化。因此故事中妻子送丈夫上战场,再也没有那种离别的凄苦和哀怨,青年妇女探夫未遇时的抱怨也充满了生活情趣,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简单、自然、美好,如同荷花荷叶的温情。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和探夫未遇后的部分,试分析这段对话有哪些艺术特色?
要论并明确:
个性化:对话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和角色关系
动作化:有内心活动,潜台词丰富。
生活呼:纯用口语,包括口语词、省略语、倒装句、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很浓。
并且明确,这一部分虽然是对话描写,但也充满了生活情趣和诗情画意,让我们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可爱。
三.鉴赏《荷花淀》独特的艺术风格
①新颖别致的构思:作者把一场惊心动魄的伏击战安排在明媚如画、清香四溢的荷花淀,战争场面描写也很别致,残酷性被打捞战利品的欢声笑语所取代,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的豪情。给人以诗化的美的艺术享受和启迪。
②情景相生,意境优美:景物描写与人物心理、感情、故事情节融为一体,劳动、爱情、战斗,处处有景,处处有情,处处富有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构成小说特有的艺术氛围。
③叙述语言有浓郁的抒彩:文中很多地方的语言都富有绘画之美,“藕断丝连”一词的运用恰当地表现了荷花淀的地方特色,整个作品的格调和意境十分协调,充分体现诗化的特点。
四.讨论总结《荷花淀》的诗化意义。
我们读过〈荷花淀〉之后,留下的最深印象不是一个惊险的战争,不是一些缠绵的爱情,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荷花淀〉中却是文中有画,文中有诗,这就是一幅被作者充分诗化了的如同人间仙境般的有着无限开阔意境的荷花图,作者有意把人物、情节淡化,而追求作品的整体诗化意境,这种意境已经不是一种个性的美,而是一种由多种因素所营造的共性的美,读这篇小说,我们已经忽略了其中的人物和具体的情节,而是关注充溢全文的抽象的又实实在在存在的如同荷花荷叶般美好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和荷花荷叶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荷花淀》重在创造一种绘画之美,在一种纯粹美的极致中,蕴涵着一种健旺明净的人的精神,一种民族精神,而这样的精神又是与我们每个具有民族气节的普通人息息相通这也是作者对真善美的极致的终身追求。
五.布置作业:借鉴本文的诗化手法,写片段作文,要求语言、环境描写优美,内涵丰富,富有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