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认识图形(二) 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单元 认识图形(二) 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13 20:2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单元 认识图形(二)
第 1 课时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18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经历由体到面的抽象过程,体会平面图形源于相应物体的面,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主要特征,直观认识相应的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和区分这几种图形。
2.在画一画、认一认、围一围等数学活动中体会图形的抽象过程,初步积累认识形体的一些经验,感受相关形体间的联系,形成相应图形的空间表象。
3.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
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
【教学准备】
PPT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水彩笔、纸张、橡皮泥、印泥等工具。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小朋友们,愿意到老师家去做客吗?今天先参观一下我的家,这是我家的儿童房。(PPT课件演示儿童房,最后定格在教材第16页例题中积木搭成的物体)
2.提问:
(1)看一看,搭的是什么?
(2)仔细观察,用到了哪些积木?你能把这些积木按形状分一分吗?
教师呈现用积木搭成的实物,指定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分一分。分完后,分别请学生说一说每种形状的名称。(三棱柱不要求说出名称,只要能区分开来就行)
3.小结:这些积木按形状可以分成四类。下面一起来重点观察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和圆柱。
二、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1.引导: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和圆柱体积木。请选择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先看一看、摸一摸它的表面,再跟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积木,摸上去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主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全班交流:让学生拿着积木,先摸一摸它的面,然后说一说感受。
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的面长长的、平平的;正方体的面方方的、平平的;圆柱的底面圆圆的、平平的,侧面是弯弯的。
2.谈话: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把这些平平的面画下来呢?这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白纸、橡皮泥和印泥等工具。
请小朋友先在小组内议一议,用什么方法画出这些面,再分工画一画。
  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想的方法多。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
学生在画图形时,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把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放在纸上,沿着它的边画下来,得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把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用力按在橡皮泥上,在橡皮泥上留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3)把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先在印泥上沾一下,然后印在纸上,得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演示,并把得到的图形贴在黑板上。(交流时,着重让学生演示沿着边画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的过程,并让每一个学生都照样子画一画。展示学生作品时,注意选择不同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张贴的位置也不要有规律)
3.谈话: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呀!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上得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把这些图形分一分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再指名到黑板上分一分)
4.提问:每一类图形分别叫什么名称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每一类图形下面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揭示课题)
5.谈话: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与这些图形见面。(出示一些图形)看,这里有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你能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是圆吗?
在学生回答时,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如:信封的面是长方形。
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三、辨一辨,说一说
1.PPT课件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2.完成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相应的图形。
3.完成教材第17页“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形: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三角形和圆?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四、练习巩固
1.完成教材第17页“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先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再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三角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2.完成教材第18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说一说打算怎样涂色,再独立完成,填出每种图形的个数,然后反馈。
展示一个学生的答案,指着图中的长方形,提问:这些图形有平着放的,有竖着放的,有斜着放的,它们都是什么形状?(使学生感悟辨认图形时,只管形状,不管位置)
3.完成教材第18页“想想做做”第4,5题。
(1)PPT课件出示题目并提问: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2)学生自己用一个长方体画长方形和一个正方体画正方形。
(3)小组讨论:比比画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4)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
五、本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外实践:请同学们课后细心观察,看哪些地方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人说一说。
六、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在教学中,每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数学,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2.让学生经历把物体的面抽象成平面图形的过程,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名称。
3.通过分析和比较,将平面图形和相应的几何体进行对应,学生感受面与体的联系。
[不足之处] 由于主观错误认为三棱柱学生没有学过,可能有的学生的积木里也没有,于是没有让学生准备三棱柱。上课时学生利用老师的三棱柱去让学生知道其可以画出三角形。但是这无疑剥夺了学生的智慧,即未能出现三棱柱的侧面可以画出长方形的情形。
[再教设计] 让学生在课堂上画一画,说一说,找一找,围一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操作建立起对图形的表象。真正动手操作,使每一个学生自主探索图形世界。
第 2 课时 练习四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20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折一折、搭一搭、画一画、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4种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间的联系。
2.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丰富识别图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比较、推理能力。
3.通过操作、实践等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主动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主动寻求灵活多样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主动寻求灵活多样的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纸。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导入课题
谈话:我们已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它们,上一节练习课。
二、练习
1.摆一摆(教材第19页练习四第1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能不能摆出一些图形呢?请大家拿出6根小棒摆出题中的图形。
操作后交流。
2.折一折(教材第19页练习四第2题)。
要求学生沿着图中的虚线折一折,说说折出了什么图形,展开,说一说折出的图形哪些是你认识的。
3.画一画(教材第19页练习四第3题)。
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中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折一折(教材第19~20页练习四第4,5题)。
(1)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成两个三角形吗?
先让学生独自折一折,集体交流,反馈。
(2)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
先让学生独自折一折,请学生交流,反馈。
三、找规律
照样子接着画下去(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6题)。
学生观察图形排列规律,自己试着画一画。
小结:在这些动手实践中你对学过的图形有了哪些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四、启发思维,隐身拓展
1.完成教材第20页思考题。
让学生看图,明确每幅图下面的填写要求。
引导学生数一数,结合交流适当指导。
2.完成教材第20页组织“动手做”。
让学生说说教材上用学过的图形拼成的各是什么图案。
引导:你能拼成怎样美丽的图案?在小组里试一试,互相交流。
五、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练习四
摆一摆   画一画
折一折   动手做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巩固对几种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动手做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画图能力。
[不足之处] 学生在说的时候不能够很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说的能力不强,在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时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房子图等,思维还是没有得到拓展开放。
[再教设计] “动手做”活动的时候,要留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活动时间,活动中可提醒学生先在脑子里想好打算拼什么形状的图案,再按构想去操作,并在操作时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