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爱莲说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19 15:4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爱 莲 说
宋·周敦颐
作者简介(一)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原名敦实,亦称敦颐、濂溪先生,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宋代思想家。曾任洪州分宁主簿、南安军司理参军、桂阳和
南昌县令、合州判官、虔州通判、广南东路判官等职。他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原,「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阴阳生五行,五行生万物。他提出「主」、「无欲」的道德修养论,认为「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对程朱学派「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作者简介(二)
周敦颐石像
游燕喜亭石刻
周敦颐(廉溪先生)手书石刻
题 解
“莲”即荷花,荷”被称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荷文化的形成---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 ,发展---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兴盛---隋唐至明清时期 ,光大---近代 .
作者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
爱 莲 说(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甚蕃(fān) 多
淤(yū)泥
濯(zhuó) 洗涤
清涟(lián)
不蔓(màn)不枝
亵(xiè) 亲近而不庄重
噫(yì)
鲜(xiǎn)有闻 少
爱 莲 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爱 莲 说
晋陶渊明独爱菊;
太真含笑
灰麒麟
绿水青山
金套环
爱 莲 说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爱 莲 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只爱莲花呢
2.上段话中7个短语分别描述了莲花的哪一方面特点 请一位同学结合这幅莲花图来谈谈。
予谓菊,花之
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
贵者也;
莲,花之君
子者也。
爱 莲 说
1.从“莲,花之君子”中可看出是君子的化身。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2.作者借连花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心志
爱 莲 说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文章结尾几句,运用了哪些句子,发了哪些感慨 有什么含义
为什么要淡到菊花和牡丹 从文中找出写菊与牡丹的句子。它对写莲有何作用呢
爱 莲 说
莲 君子
淤泥 清涟 莲花的生长环境 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莲花的体态 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
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 莲花的香味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
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前六个短语是从莲花自身而言,最后一个短语则是从观者的感受来说的。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清高风度。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等高贵的气质,才会让人肃然起敬。 (同上)
托物言志的写法,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爱 莲 说
1.文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要淡到菊花和牡丹 从文中找出写菊与牡丹的句子。它对写莲有何作用
托物 -------------- 言志
莲 君子 面对现实 虽在尘市,
但不同流合污,不慕富贵,鄙视趋炎附势
陪衬 反衬
菊 牡丹
隐逸者 富贵者
逃避现实 追求荣华
爱 莲 说
2.文章结尾几句,运用了哪些句子,发了哪些感慨 有什么含义
以感叹词“噫”独立为句,引发深沉的感慨。
一叹爱菊者“鲜”(“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不仅有“少”之意,更有“难得”之意;
二叹爱莲者少,用短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发人深省;
三叹爱牡丹者众,用感叹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作者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不明说而暗讽,意味深长。
练习一
一、析带线词
蕃 予 染 濯 清涟 妖 通 蔓 枝 亭亭 亵玩 隐逸 鲜有闻 宜
水陆草木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吾欲之南海
二、译句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练习二
一、下列句子中加黑词的词义和用法。
之:①“水陆草木之花” ; ②“予独爱莲之出泥而不染” 焉: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鲜:①“陶后鲜有闻” ; 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中:①“中通外直” ; ②“度不中而轻发” 而:①“学而不思则罔” ; ②“出淤泥而不染”
二、布置口头作文以《____花赞》为题作一篇托物言志的作文
爱 莲 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说 爱 莲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国色天香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爱 莲 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 莲 说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君子者也。
爱 莲 说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荷文化
荷花,一名芙蕖花,又名水芙蓉。我国地无分南北东西,凡有水处都能种植。荷花有赤、白、红、紫、青、黄六色,以红、白两色者为 多,花大者到百瓣(崔豹《古今注》)。莲子、莲藕、荷叶可供饮食、药物之用,荷叶亦可制荷衣、荷冠、荷包(暑天用以包裹食物),清凉爽身,用途极广。 荷的栽培历史悠久,古人吟咏或记述其事甚多。如《诗·郑风》:“山有扶苏,荫有荷华。”;《诗·陈风》:“彼泽之破,有蒲与荷。”;三国魏曹植《芙蓉赋》:“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结修根于重壤,泛清流而灈茎。”;北来苏辙《菌萏轩》诗:“开花浊水中, 抱性一何洁! 朱槛月明中,清香为谁发?”;北宋理学家周敦颐作《爱莲说》一篇,其中警句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灈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全文仅一百十九字,形容荷花之德性,颇为贴切。亘古以求,罕见其匹! 南来时,杭州西湖之荷花,最负盛名。文学家杨万里(1127-1206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为明证。
荷香四溢(一)
青毛节
粉嬉
红领巾
小金凤
东湖春晓
云蕾
白雪公主
白千叶
别样红
荷香四溢(二)
小绿苔
圆舞曲
明珠
娇容
嵊县粉莲
水影浮晕
美人红
艳女
秀丽
荷香四溢(三)
朝阳
醉舞
扬州碗莲
绛碗
古代莲
宣莲
湖北红莲
春辉
满园春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李渔
 唐·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子 夜 吴 歌
咏芙蓉·萧纲  (南朝 梁) 圆花一蒂卷,交叶半心开。 影前半照耀,香里蝶徘徊。 欣随玉露点,不逐秋风催。
咏 芙 蓉
咏芙蓉。沈 约
(南朝、梁)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莲花
  唐·郭震 脸腻香熏似有情 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来池看 碧玉盘中弄水晶
京兆府栽莲
唐 白居易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 下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 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咏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 折荷有赠 ——
(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 青阳渡 ——
(晋 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高洁孤傲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或曰名陶潜,字渊明。东晋末、南朝宋之间的杰出诗人。陶渊明生活在没落的官宦家庭,少年时受玄学影响,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闲居乡里多年。他在二十九岁出仕,经历了十三年时宦时隐的生活,其间发生了桓玄谋位、刘裕起兵等政治风波。陶渊明看透了官场的虚伪和政治的黑暗,由是更加渴望返归田园,摆脱为「口腹自役」的生活,保持纯真质朴的本性。四十一岁时,因家贫,求为彭泽县令,为官八十余日便借故辞官,赋《归去来兮辞》,息绝交游,不再出仕,躬耕
自资,饮酒赋诗,自娱心志。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他高洁孤傲的人格和「桃花源」的理想,以及诗意化的生活情趣,对后世文人士大夫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名菊欣赏
绿牡丹
绿云
帅旗
二乔
芳溪秋雨
日出海天
雪珠红梅
阳春夕照
夜明珠
秋月明霞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