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表
一、基本信息
学科(版本) 数学(北师大版) 章节 第六章第一节
学时 1课时 年级 五年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组合图形的含义,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解答,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会把组合图形分割、添补、割补成所学过的基本图形,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等多种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研究图形的面积,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应用了转化的思想,也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培养了一定的估算意识,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掌握用分割法、添补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分割或添补后找出相应的计算数据解决问题。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图片激趣 以旧引新 0’00”- 4’16” 激发学生探究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欲望。 从图片中找到基本图形,回顾基本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从几幅图片中归纳出组合图形特征,引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回顾基本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归纳组合图形的特征。 出示精致的组合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拖拽”将组合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初步感受够“转化思想”。
自主探究 交流合作 4’17”- 12’13”
12’14”- 16’42” 以学生为主,给学生充足的探索时间和机会,让学生经历独立探究,合作交流,找到计算例题中的图形面积的方法。 学生独立探究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
小组交流,思维碰撞,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1.学生在题卡上通过画图、剪切等方法,独立探究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
2.小组交流,思维碰撞,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1.出示教材例题,房间平面图。从平面图中抽象出组合图形。
2.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3.利用数字时钟计时。
汇报交流 思维碰撞 16’43”- 25’08”
25’09”- 30’04”
30’05”- 32’51”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成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寻找最简单的方法,实现方法的最优化。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汇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对方法进行分类:分割法,添补法,割补法。渗透转化思想。
寻找最简单的方法。 学生轮流操作白板,通过无限克隆,智能笔,拖拽等方式,演示思考过程及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对探究得到的其中方法进行分类。
思考老师给出的方法是否能够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否简便? 出示组合图形,学生操作白板,通过无限克隆、智能笔、拖拽等方法向同学们演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及计算方法。清晰、直观,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经历思考后,到前面操作白板,对7种方法进行分类。
利用“填充”把图形分块涂色,更加直观,易理解。
利用垃圾桶,把繁琐的,不可行的方案删除。
实际应用 巩固提高 32’52”- 41’05” 运用本节课探究的三种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 分别计算两个组合图形的面积,体会转化思想,选择最优方案。 独立思考,完成题目。
全班交流,巩固计算方法。 利用白板,让学生操作图形转化,全班交流。清晰直观,使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在图形上,快速思考。
全课总结 41’06”-42’02” 归纳总结,梳理本课内容。
2.激发学生探究数学未知知识的兴趣。
通过这节课的探究,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 白板显示图形,充分留给学生回顾的空间
六、教学流程图
注:此模板可另附纸,为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的发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