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波尔卡
教学目标
能认真聆听《铁匠波尔卡》,了解波尔卡这种音乐体裁的节拍特点,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随音乐模仿出打铁的动作和情境,表现四二拍子的强弱特点,能哼唱并记忆音乐主题。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在《铁匠波尔卡》的听赏活动中,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感知乐曲的三段体结构。
教学准备
希沃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的音乐课上,老师扮演的是一位铁匠,你们知道铁匠是干什么的吗?
课件出示打铁的图片,播放A段的旋律。
师:铁匠是一门古老的职业,铁匠师傅每天都工作在高温炉火旁,他们以铁为原料,用自己的双手打造出各式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铁匠一般会带一个徒弟一起合作打铁。仔细听,有什么声音?这段音乐和我们平常听的音乐有点不一样,他在里面加入了打铁的声音。
二、熟悉主题旋律
1.模仿打铁的动作敲一敲,读一读节奏。左手握拳模仿大锤,右手食指模仿小锤,敲打自己的腿部。
课件出示节奏:
2.随乐敲一敲,不出声。
三、欣赏A段旋律
导入:在奥地利的一个小镇上那里也有一个铁匠铺,住着两个手艺精湛的铁匠师傅,他们和其他的铁匠师傅不一样,他们会随着音乐快乐地打铁,请你听听这段音乐,如果出现了打铁声,请你加上我们之前的动作。
1.听到打铁声加入动作,师画旋律图谱。
2.给A段第一部分设计拉风箱的动作,随乐律动。
师:我现在找到一块非常好的铁,我要把它加工成我心目中的样子,需要把它烧制融化才开始捶打。烧制融化我需要什么?可是在当时不太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可不是想要火烧旺就烧旺,需要用拉风箱的办法让火烧旺,谁能帮我想一个拉风箱的动作?
3.复听A段旋律,再次律动。
火已经烧旺,请你们趁热打铁吧!
四、欣赏B段旋律
1.聆听B段第一部分的旋律,跟老师画旋律图谱。
2.师介绍什么是波尔卡。
导入:师傅和徒弟把打好的铁块放入冷水中冷却,于是他们就在一旁休息一会儿,擦擦汗,然后跳起了波尔卡舞蹈,什么是波尔卡舞蹈呢?
波尔卡是一种起源于捷克的民间二拍子舞蹈,人们在跳舞的时候喜欢用脚尖、脚跟交替点地,拍拍手也是这种舞蹈的一大特色,人们喜欢围成一个大圈随着音乐欢快地舞动。
3.学跳波尔卡舞步。
4.随着B段第二部分的旋律跳舞,师画旋律图谱。
师:刚才打铁那么辛苦,又是拉风箱,又是敲铁,我们都累得出汗了,当我们休息的时候加入波尔卡舞蹈后,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呢?这样的音乐让我们的劳动变得开心了,好像忘记了累。休息了一会儿赶紧趁热打铁吧,火炉已经烧旺啰!
五、欣赏A’段旋律
1.初听,与哪段相似?师画旋律图谱
2.引导发现结束句的不同。
3.设计在结束时随乐摆出铁器的造型动作。
六、介绍作曲家以及创作背景,完整聆听全曲,律动表现。
七、拓展
观看视频: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交响乐曲《铁匠波尔卡》。
八、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的《铁匠波尔卡》是作曲家根据生活中的普普通通的铁匠劳动时发出的“叮当”声响创作出来的。由此,我们也明白了,音乐其实离我们一点也不遥远,只要我们能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体会,也许有一天,我们也能创作出像《铁匠波尔卡》一样好听的音乐。
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吧,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