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01)六年级科学下册试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常见问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01)六年级科学下册试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常见问题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13 21:1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放大镜》常见问题
问题
1:如何让学生真正认识放大镜。
解决办法:学生都知道放大镜有放大和聚焦的作用,在学生活动后能亲身体会放大镜观察得更细、更清晰。对比过玻璃和放大镜,学生发现放大镜比较厚,并且凸出来。那究竟是放大镜厚起到放大的作用还是凸出来起到放大的作用?可以放手让学生讨论,并且想办法来使玻璃有放大作用。学生会说倒水,水倒多了,起不到放大作用,反而滴一滴就能起到放大作用,经过这样的讨论、实验、分析,学生对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有放大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问题
2: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本课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学得更扎实。
解决办法:首先是利用图片、视频等丰富的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攻克放大镜是“凸”“透”镜这一难点。其次在学法指导上,我们所要关注的是不仅仅是教材本身,
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因此,可安排学生讨论、小组合作实验、观看视频、共同练习、拓展实践等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进步。最后是要把媒体信息应用到实处,
我们不能为了应用信息技术而应用,要在适当的时候运用,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的效率。例如有些课堂中无法实现的实验或者现象,我们可以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有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或者可以找到的实
物,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常见问题
问题
1:如何让学生做好观察实验。
解决办法:在观察前,结合媒体图片、文字等资料,先向学生介绍某些昆虫的复眼、足、触角、翅等值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的部位,
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观察活动中能有重点有目标地进行观察,而不是随意的、漫无目标的,避免观察水平仍停留于三年级时对昆虫的观察。观察活动中,一定要强调,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通过比较,才能对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要让学生将放大镜下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以文字表述,可以画图记录,这样才能体现放大镜观察的效果,使学生印象深刻。
问题
2:如何解决观察材料不足的问题。
解决办法:本课的目标是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身体和生活习性,
但因为标本材料因素、季节因素的影响,可供学生观察的材料可能不足。为此,可在科学活动室内布置一个“昆虫世界”,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的观察发现和课外阅读的摘抄进行展示,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而且小组间的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果条件好的
话,可以在网上开辟一个这样的空间。对于学生的发现和成果老师应及时进行表扬或展示,及时的反馈有助于让学生保持持久的研究热情。通过这样的积累,相信以后的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
《放大镜下的晶体》常见问题
问题
1:如何通过本课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晶体这种物质。
解决办法:本课是在学生观察了昆虫世界之后又探索的新的领域
——晶体,自然界中很多物体都是晶体,但什么是晶体学生不知道,
感觉很神秘。本课是从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三种晶体:白糖、食盐、碱面入手进行研究的,让学生知道其实晶体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的晶体。本课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先让学生用肉眼观察这三种物质,再用高倍的放大镜进行观察,然后把用放大镜观察的晶体形状画下来,让学生知道晶体都是有着各自一致的几何形状的微粒。第二个环节,让学生自制晶体,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认识周围的事物和自然界,以便能解决更多的问题。这样学生不仅把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巩固了知识,深化了认识,更重要的锻炼了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周围事物,去解决更多的问题。
问题
2:如何让全体学生都经历探究的过程,并在这些过程中促
进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解决办法: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制作晶体的方法以及小组合作制作晶体,学生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平时习以为常的白糖、食盐、碱面溶液的结晶,他们惊奇万分。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互交流。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主见、有思维的个体,要特别表扬那些有独特见解、别出心裁的学生,通过学生之间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相互质疑,相互补充,使探究活动深入进行。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课后的后续探究更是对本课研究内容的巩固和延伸。
《怎样放得更大》常见问题
问题
1:如何引导学生经历史发明显微镜的过程。
解决办法:本课是在前几课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探究如何使物体放得更大?其实就是引导学生经历人类探索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在前几课的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也曾将两只放大镜重叠去观察物体,希望获得更大的图像,当时的这种行为是无意识的,是不知其所以然的。本课就可以通过学生的这种行为引入,让学生利用两只放大镜对比观察前两课上所观察过的物体,这样,学生对两只放大镜组合后产生的效果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在交流汇报时,应强调焦距
的调整对于看清物体至关重要,可每次调整又很麻烦。由此引出制作简单显微镜,并讲解示范制作方法。最后告诉学生所经历的过程就是人类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并阅读教材中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感觉自己也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激发成就感。
问题
2:如何用自制显微镜进行观察。
解决办法:在利用自制简易显微镜观察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如光线太暗,物体看不清楚,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利用手电筒、镜子,结合五年级学过的光的反射知识,将足够的光反射到物体上,这样看上去就更清楚了。这一教学环节,其实也是为下节课介绍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原理等做铺垫,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有充足的光线照射和正确的调焦,对于用显微镜看清物体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