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45800117856004 二次函数的应用
第1课时 求图形的最大面积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究图形的最大面积问题的过程,进一步获得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问题的过程,获得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感受数学模型和数学应用的价值,通过观察、比较、推理、交流等过程,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的方法与经验.
【情感态度】
通过动手实践及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积累经验,发展学习动力.
【教学重点】
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利用二次函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从几何背景及实际情景中抽象出函数模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某建筑物的窗户如图所示,它的上半部是半圆,下半部是矩形,制造窗框的材料总长(图中所有粗线的长度和)是21米,怎样设计窗户才能使窗户通过的光线最多?
问题2:某开发商计划开发一块三角形土地,它的底边长100米,高80米.开发商要沿着底边修一座底面是矩形的大楼,这座大楼地基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要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实际上也就是求面积最大的问题,在数学中也就是求最大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看能否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以上问题.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1)y=2x2-3x-5;
(2)y=-x2-3x+4.
分析:由于函数y=2x2-3x-5和y=-x2-3x+4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所以只要确定它们的图象有最高点或最低点,就可以确定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解:(1)因为y=2x2-3x-5=2-.所以当x=时,函数y=2x2-3x-5有最小值是-.
(2)因为y=-x2-3x+4=-+,
所以当x=-时,函数y=-x2-3x+4有最大值是.
【归纳结论】
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求法,第一步确定a的符号,a>0有最小值,a<0有最大值;第二步配方求顶点,顶点的坐标即为对应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46例1
2.要用总长为20 m的铁栏杆,一面靠墙,围成一个矩形的花圃,怎样围才能使围成的花圃的面积最大?
分析:先写出函数关系式,再求出函数的最大值
解:设矩形的宽AB为x m,
则矩形的长BC为(20-2x) m,
由于x>0,且20-2x>0,所以0<x<10.
围成的花圃面积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y=x(20-2x).
即y=-2x+20x,配方得y=-2(x-5)2+50.
所以当x=5时,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大值y=50.
因为x=5时,满足0<x<10,这时20-2x=10.
所以应围成宽5 m,长10 m的矩形,才能使围成的花圃的面积最大.
3.如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部作一个矩形ABCD,其中AB和AD分别在两直角边上.如果设矩形的一边AB=x m,那么当x为多少时,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解:由AB=x m,则CD=AB=x m.
由图可得,△EDC∽△EAF,
∴=,即=,解得ED=x,
∴AD=30-x.
S矩形ABCD=AB·AD=x=-x2+30x,
当x=-=-=20时,y有最大值,
最大值为y最大值==300.
即:当x为20时,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300 m2.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一些涉及到变量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应用问题中,可以考虑利用二次函数最值方面的性质去解决.
步骤:
第一步:设自变量;
第二步:建立函数的表达式;
第三步: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第四步:根据顶点坐标公式或配方法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
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2.8”中第2、3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 求最大利润问题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能为一些较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二次函数关系式和图象特点,确定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二次函数最大(小)值问题的过程,体会函数的思想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
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数学学习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索销售中最大利润问题,从数学角度理解“何时获得最大利润”的意义.
【教学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函数模型,以利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某些实际生活中的最大(小)值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某商店经营T恤衫,已知成批购进时单价是20元.根据市场调查,销售量与销售单价满足如下关系:在一段时间内,单价是35元时,销售量是600件,而单价每降低1元,就可以多销售200件.若设销售单价为x(20<x<35的整数)元,该商店所获利润为y元.请你帮助分析,销售单价是多少元时,可以获利最多?
你能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
【教学说明】
用生活中的事例,更贴近实际生活,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教师提问:
(1)此题主要研究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销售量可以表示为________;销售额(销售总收入)可以表示为________;所获利润与销售单价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________.
(3)当销售单价是________元时,可以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________元.
2.在解决第(3)问中,先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此函数为二次函数,再引导学生探索思考“何时获得最大利润”的数学意义.
【教学说明】
在本章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初步了解求特殊二次函数最大(小)值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探索求此二次函数最大值的方法.
【归纳结论】
求二次函数最大(小)值的方法:
(1)配方化为顶点式求最大(小)值;
(2)直接带入顶点坐标公式求最大(小)值;
(3)利用图象找顶点求最大(小)值.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48例2.
2.某宾馆有50个房间供游客住宿,当每个房间的房价为每天180元时,房间会全部住满.当每个房间每天的房价每增加10元时,就会有一个房间空闲.宾馆需对游客居住的每个房间每天支出20元的各种费用.根据规定,每个房间每天的房价不得高于340元.设每个房间的房价每天增加x元(为10的正整数倍).
(1)设一天订住的房间数为y,直接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设宾馆一天的利润为W元,求W与x的函数关系式;
(3)一天订住多少个房间时,宾馆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
分析:当每天的房价增加x元时,就会有个房间空闲.
∴一天订住的房间数为,每间房可获利(180+x-20),从而可列出函数关系式.
解:(1)y=50-x(0≤x≤160,且x是10的正整数倍).
(2)W=(180+x-20)=-x2+34x+8 000.
(3)W=-x2+34x+8 000=-(x-170)2+10 890.
当x<170时,W随x增大而增大,但0≤x≤160,
∴当x=160时,W最大=10 880.当x=160时,y=50-x=34.
答:一天订住34个房间时,宾馆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10 880元.
3.某商店将每件进价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约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分析:先写出函数关系式,再求出函数的最大值.
解:设每件商品降价x元(0<x<2),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元.
商品每天的利润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
y=(10-x-8)(100+100x),即y=-100x2+100x+200,
配方得y=-100+225,因为x=1/2时,满足0<x<2.
所以当x=1/2时,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大值y=225.
所以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1/2元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求二次函数最大(小)值的方法:
(1)配方化为顶点式求最大(小)值;
(2)直接带入顶点坐标公式求最大(小)值;
(3)利用图象找顶点求最大(小)值.
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2.9”中第1、2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