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科学第二轮复习知识卡片13:光的折射 凸透镜成像(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中考科学第二轮复习知识卡片13:光的折射 凸透镜成像(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14 20:3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知识卡片13:光的折射
凸透镜成像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小男孩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小男孩观察到的是(???
)
A.?正立的像??????????????????????????????B.?虚像??????????????????????????????C.?倒立的像??????????????????????????????D.?放大的像
2.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色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正常人在水中看物体会觉得一片模糊,而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用裸眼看物体会觉得更清晰。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光从空气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大,而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小;②光从空气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小,而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大;③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老花眼镜;④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近视眼镜。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4.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5厘米,在透镜左侧10厘米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15厘米处放一个平面镜,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的成像情况是(??
?)
A.?一个正立实像,一个倒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B.?一个正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一个倒立虚像
C.?一个倒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一个倒立虚像????D.?一个正立实像,一个倒立实像,一个倒立虚像
5.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6.在拍摄一座楼房时,已调节好照相机的距离,突然从取景框中发现楼房上左、右的两个屋角都没有在框内,要拍摄一张完整的像,则需要(????

A.?调节暗箱的长度??????????????????????????????????????????????????B.?将相机向后移动一段距离
C.?将相机向后移动一段距离,同时暗箱缩短一些????D.?将相机向后移动,暗箱的长度稍微增大一些
7.如图所示,将一支铅笔放入水中,看起来铅笔发生了弯折。这是因为(??
)
A.?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发生了镜面反射???????????????B.?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发生了漫反射
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变??????????????????????D.?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传播方向改变
8.下图是一束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一部分光折射,一部分光反射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9.图中人手持的是一枚(??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B.?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D.?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10.如图,将一支点燃的蜡烛置于盛有水的烧瓶左侧,水平左右移动烧瓶,改变蜡烛和烧瓶之间的距离,则在烧瓶右侧的墙壁出现不同的像。其中不可能出现的像是(???
)
A.?正立的像???????????????????????????B.?放大的像???????????????????????????C.?倒立的像???????????????????????????D.?缩小的像
11.对图中物理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形成的
B.?图乙中,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的原理制成
C.?图丙中,舞蹈演员在平面镜中成等大的实像
D.?图丁中,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
1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根据测得的数据得到了物距u跟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D.?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二、填空题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前应点燃蜡烛,观察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是否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
(3)在(2)的基础上,当光屏略微向右移动时,光屏上的像将会模糊,如果蜡烛与凸透镜不动,那么,在凸透镜前放置__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才可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其实就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
14.透镜是重要的光学元件,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1)焦距标志着透镜对光的________。
(2)荣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甲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实验依次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并总结出成像规律。据此判断实验中物距是如何选取的?
________
(3)同学们用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的办法点燃酒精棉。

放好酒精棉后,移动凸透镜直至太阳光经透镜后在酒精棉上形成________的光斑。

若在同样环境下,放好酒精棉,选用图示中哪个凸透镜更容易点燃酒精棉,说明理由(忽略光从透镜传播到酒精棉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________????????????????????????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
(1)如图1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________的实像。如果把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在光屏上仍然成清晰的像,原因是________。
(2)实验时发现,随着燃烧的进行蜡烛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________移动。
(3)图2为装置的俯视图,蜡烛上A、B两点成的像分别对应于________两点。
16.如下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17.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_处.
三、实验探究题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我们要让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在如图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_?.
(3)若想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再小一些,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________?(选填“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适当调整光屏的位置.
19.如图甲是学习光的折射的实验情景,图乙是示意图。
(1)实验前,点燃固定在盒盖下方的蚊香,盖上盒盖,打开亮度较亮的激光,可清晰地观察到沿直线传播的光路,在透明塑料盒的右侧面上可看到一个亮点,之所以能够看清光路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知识。
(2)向塑料盒中逐渐加入掺有少量牛奶的水,达到一定高度后会观察到在右侧面原来亮点的上方出现一个亮点,这个亮点是因为光照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光的________现象形成的,还有一个亮点在原来亮点的下方,这是由于光在________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产生的。
(3)保持入射光不动,继续加水,会看到原来的两个亮点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
A.两个亮点都向上?
B.两个亮点都向下
C.上面的亮点向上,下面的亮点向下?
D.上面的亮点向下,下面的亮点向上
(4)为了研究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的变化情况,结合图乙说明,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注意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
20.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0cm。
(1)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0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________(填“I”“II”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得到清晰的像后,只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2)当蜡烛逐渐燃烧变短时,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随之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四、解答题
21.?????????????????????
(1)如图一束光线以与水面成30°角斜射到水面上,试在图中画出光线AO经过水面后的光路图。
(2)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完成图所示的光路图。
22.A1B1是物体AB在凸透镜中成像,在图五中适当位置画出凸透镜和凸透镜右边的焦点F。
2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1/4圆形玻璃砖的平面上,请画出光线通过玻璃出射到空气中的光路图。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
解答:伸直手臂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小男孩看到倒立、缩小的像;
故选C。
分析: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
C
分析:(1)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
(2)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
(3)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色光的过程,叫光的色散;
(4)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故A错误;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故B错误;?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色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故C正确;?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同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C。
3.
A
分析:(1)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太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太强,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2)远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太薄,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太弱,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解答:与高度近视的人相比,正常眼睛的晶状体偏薄,对光线的会聚偏折能力较弱,即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较小,故①正确,②错误;
因为正常眼睛在水中看不清物体,相当于在空中中晶状体偏薄,即为远视眼,因此应该使用远视镜片矫正,故③正确,④错误。
故选A。
?
4.
D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如图,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知,①物体AB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A1B1;
②实像A1B1如果不用光屏呈接,眼睛是无法看到的,但是确实是存在的,实像A1B1又在平面镜中成像,相对A1B1来讲是正立的虚像A2B2

但是相当于AB来讲是倒立的虚像;
③虚像A2B2是A1B1射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反射光线好像是A2B2射出的。A2B2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经凸透镜折射后形成相对A2B2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对AB是正立、缩小的实像A3B3。
故选D。
5.
B
解答:近视眼是由于眼球的前后距离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用凹透镜进行矫正;
远视眼是由于眼球的前后距离过短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小,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用凸透镜进行矫正。
故选B
分析: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6.
C
解答:照相机的原理是凸透镜成像,镜头就是凸透镜。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所成的像将靠近凸透镜,同时像会变小;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所成的像将远离凸透镜,同时像会变大。拍照时取景框中的像不完整,主要是因为物体距镜头太近,所成的像较大。这时就应该让相机远离物体一些,使所成的像变小一些,同时暗箱缩短一些,使底片(相当于光屏)靠近凸透镜一些。从而在底片上成一张完整而清晰的像。
故选C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满足物近像远像变大,据此分析判断。
7.
D
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将一支铅笔放入水中后,水中的铅笔发出的光线从水里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光的折射现象,即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些折射光线射入眼睛后,眼睛看到的铅笔的位置就会发生改变,好像弯折了,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8.
B
分析:当光从水下斜射入空气时
,
在发生光的折射的同时
,
在水面处会发生光的反射。在发生光的反射时
,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
在发生光的折射时
,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
,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A、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
,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应该都在水中
,
而图中反射光线在空气中,A不合题意;
B、D、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发生反射时
,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发生折射时
,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
并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
B符合题意,D不合题意;
C、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
,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
而图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
,
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9.
D
分析:根据图中像的性质可确定透镜的类型,然后再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即可做出选择。
解答:(1)由图可知,透过此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图中人手持的是一枚凸透镜;
(2)由于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近处的物体的像没有成在视网膜上,而是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这说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在下降,这是远视眼,由于人的眼睛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变弱,为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就需要对光线提前会聚一下,所以戴一个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加以矫正。综上分析,只有选项D正确。
故选D.
10.
A
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如下:
解答:此时装水的烧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而墙壁相当于光屏,所以墙壁上所呈现的像是一个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时是一个虚像,此时不可能出现在墙壁上,所以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
D
分析:(1)根据光的色散的知识分析;
(2)根据紫外线的特性进行分析;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
(4)根据光的折射的知识分析。
解答:A.图甲中,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也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故A错误;
B.图乙中,验钞机利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的原理制成,故B错误;
C.图丙中,舞蹈演员在平面镜中成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
D.图丁中,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12.
C
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距、像之间的关系,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解答:解: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20cm
时,所以f=10cm,故A错误;
B、当u=15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C正确;
D、当u=2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3.
(1)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
(2)缩小
(3)凹
分析:(1)如果蜡烛火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那么像可能成在光屏的一侧,甚至不能成在光屏上;
(2)在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像距大于物距,那么像是放大的;如果像距小于物距,那么像是缩小的;
(3)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
解答:(1)实验前应点燃蜡烛,观察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是否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
(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由于此时像距小于物距,所以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在(2)的基础上,当光屏略微向右移动时,光屏上的像将会模糊,如果蜡烛与凸透镜不动,那么,在凸透镜前放置凹透镜,才可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其实就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
14.
(1)折射本领
(2)由远及近的选取u>10cm,5cm<f<2f和u<5cm三个范围,且每个范围收集至少三组数据
(3)①最小最亮;②选乙透镜,因为乙透镜比甲透镜的面积大,在相同的时间内,接收到的光能多,使酒精棉获得的内能增多,温度升高的快,容易达到燃点被点燃
解答:(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透镜其焦距越大,对光的偏折就越小,透镜焦距越小,对光的偏折就越大,因此焦距标志着透镜对光的折射本领;(2)甲的透镜f=5cm,由远及近的选取u>10cm,5cm<f<2f和u<5cm三个范围,且每个范围收集至少三组数据;(3)①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时,平行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得到最小最亮的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在此处放上酒精棉,酒精棉会被点燃;
②选乙透镜,因为乙透镜比甲透镜的面积大,在相同的时间内,接收到的光能多,使酒精棉获得的内能增多,温度升高的快,容易达到燃点被点燃。
分析:掌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5.
(1)倒立、放大;因为光路是可逆的
(2)上
(3)C、D
分析:(1)在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像距大于物距,那么成放大的实像;如果像距小于物距,那么成缩小的实像。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解答;
(2)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不但指形状上上下、左右颠倒,而且指像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运动的方向相反;
(3)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判断。
解答:(1)根据图1可知,因为像距大于物距,所以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把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在光屏上仍然成清晰的像,原因是:光路是可逆的;
(2)实验时发现,随着燃烧的进行蜡烛逐渐变短,相当于蜡烛火焰向下运动;因为像的运动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3)A点比B点的物距大,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A点的像距比B点的像距小,即它们的像点分别对应于C、D。
16.
凸透镜;照相机;远离
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是测焦距;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是“物近像远像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和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来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摄像机的镜头与照相机的镜头类似,应用的凸透镜成实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图中汽车的像逐渐减小,说明汽车远离摄像机镜头,像距减小。
故答案为:凸;照相机;远离。
17.
焦点
分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根据光路是可逆的进行判断.
解答:解:根据光路是可逆的,把光源放在焦点上,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平行射出.
故答案为:焦点.
三、实验探究题
18.
(1)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2)缩小;照相机
(3)远离透镜
解答:解:
(1)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的目的是为了使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像能够成在光屏上,便于观察.
(2)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图中蜡烛距凸透镜25cm,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凸透镜成实像时,若想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再小一些,蜡烛应远离透镜一段距离,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故答案为:(1)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2)缩小;照相机;(3)远离透镜.
分析:(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为了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上,就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当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投影仪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3)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分析蜡烛及光屏的移动方向.
19.
(1)漫反射
(2)反射;水面
(3)C
(4)增大入射角;折射角的变化
分析:(1)当反射面光滑时,发生镜面反射;当反射面比较粗糙时,发生漫反射;
(2)当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既发生反射,又发生折射;
(3)入射光线不动,两种介质中的界面升高时,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方向不变,但入射点发生变化,从而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发生移动;
(4)当光发生折射时,入射角发生变化,折射角也发生变化。
解答:(1)由于烟是固体颗粒,光遇到这些颗粒的时候,发生漫反射,反射到人的眼睛中,人能够看到光线传播的方向;
(2)向塑料盒中逐渐加入掺有少量牛奶的水,达到一定高度后会观察到在右侧面原来亮点的上方出现一个亮点,这个亮点是因为光照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还有一个亮点在原来亮点的下方,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了折射导致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产生的;
(3)保持入射光不动,继续加水,入射点向左移动,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则会发现上面的亮点向上移动,下面的亮点向下移动,故选C;
(4)为了研究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的变化情况,增大入射角,注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
故答案为:(1)漫反射;(2)反射;水面;(3)C;(4)增大入射角;折射角的变化。
20.
(1)Ⅱ;变大
(2)上升
分析:(1)在凸透镜成实像时,若u>2f,那么f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据此判断光屏的位置范围;对调位置后,根据物体物距的特点判断成像的大小;
(2)当凸透镜不动时,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这时物距u=50cm-10cm=40cm,而2f=20cm,那么u>2f,这时成缩小的实像,且像距f(2)当蜡烛逐渐燃烧变短时,相当于物体向下移动;根据像与物的运动方向相反可知,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随之上升。
四、解答题
21.
(1)解:如图所示:
(2)解:如图所示:
分析:(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完成作图;
(2)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完成作图。
解答:(1)①在空气里面法线右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
②在水里面法线右侧,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下图:
(2)①与主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经过另一侧的焦点;
②经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与主轴平行,如下图:
22.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原因及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知道由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后恰好会聚于像点,同时要掌握三条特殊的光线。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原因。知道像点是由发光点通过凸透镜会聚而形成的。还要知道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同时要知道光路是可逆的。
解答:连接AA′与主光轴相交于一点O,则O为凸透镜的光心,从而确定凸透镜的位置。由A做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则通过凸透镜的会聚后过焦点而会聚在A′点。则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F为焦点的位置。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所以由A′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过焦点并会聚于点A,如图所示:
23.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规律: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界面上,传播方向不变,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在作图时,注意先做出法线。
故答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