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4 10:2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2.
.通过借助注释、自主合作学习,正确理解这首词的意思,着力体会“醉”“无赖”等词语的情味。
3.通过反复诵读、插图辅助、想象画面、介入词人资料等方法感受词中描绘的田园生活美景,体会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4.通过比较、发现,初步了解关于词牌及“词”这种体裁的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的意境,有感情朗读与背诵。
教学难点:图文结合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前置性作业
教学过程:
交流资料,理解诗题:
我们曾经学过一首田园诗,是清朝诗人高鼎所作,大家还记得吗?是——《村居》(课件出示)
领诵古诗《村居》。还记得“村居”是什么意思吗?(乡村生活)
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村居》,这是一首词,是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首《村居》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我们今天要学的《清平乐
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发展于宋代。“清平乐”是词牌子。词牌?,也称为词格
是填词用的曲调名。每一种词牌都代表一支曲子。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菩萨蛮、西江月、卜算子、如梦令、渔歌子……)古人根据曲调的不同填上长短句不一的词,就可以伴曲而唱了。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在宋代,填词也成为了文人中最为流行的文学形式。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题目,注意词牌名和词题中间要停顿。
这首《清平乐
村居》的作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说说你对辛弃疾了解多少?(拿出预习作业,请代表发言)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认为辛弃疾是个什么样的人?(爱国英雄、威猛的大将军、才华横溢的大诗人……)
只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主张抗金的辛弃疾在他42岁时受投降派排挤,被罢免了所有官职。辛弃疾就来到江西的上饶县的一个宁静的小乡村里隐居,长达二十多年。一天归家途中,他看到一户农家平静的生活,心中很是感动,就写下了这首词。
二、校正字音,读出节奏
1.
爱国词人辛弃疾笔下的乡村生活是怎样一幅画卷呢?拿起书,自己读读这首描写乡村生活的词,把每个字字音读准了,读响亮了。
2.
谁想来读给大家听?
3.你来给大家讲讲这首词中哪些字音读起来应该特别注意。
指导正音,重点指导“溪头卧剥莲蓬”:
“剥”字当它表示把物体的外皮去掉的时候就读bāo。“蓬”这个字他读的是轻声。这个字可以读轻声,也可以读第二声。在这首问里读轻声好,还是读第二声好?学生试试读哪个更好。读二声好,这样听起来,感觉更好听,和上一句联起来更押韵了。
4.读古诗词只读准字音还远远不够,还要读出诗词的节奏。(出示村居的断句)谁能试着再读一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三、自学汇报,读懂诗意
1.同学们已经读得很好,声音响亮有节奏,但要想读出词的韵味,还要准确的理解这首词的词意。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说说这首词的意思,说好了,我就请每组同学到前面来对照插图讲一讲。
2.小组内交流诗意。
3.小组汇报:选取四个小组上台分别讲解四句诗意。课件配合出示相关诗句或古诗插图。
①汇报小组先说词意,再分析句意(课件出示插图)。
一二句:茅檐:茅屋的屋檐。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三四句:吴音:吴地的方言。吴地,指春秋争霸时期吴国的疆域,包括现在的苏州浙江和江西一部分地区,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板书:媚。你看,这是一个女孩子弯着眉毛对你笑呢,跟你多亲热呀。翁媪(ǎo):老翁、老妇。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五六句: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织:编织,指编织鸡笼。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看出这两个儿子勤劳孝顺。
七八句:卧:趴伏。无赖:这里的“无赖”是和《水浒传》中的高俅一样的无赖吗?是顽皮可爱的意思。你有调皮的时候吗?父母是怎么责备你的?(调皮鬼,你怎么不听话?小捣蛋,……)看似责备,实则喜爱。所以说他是“无赖”。这句中哪一个字最能体现小儿子顽皮的动作?(卧)看看图,你能想象他当时顽皮的动作、神态吗?(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全句意思为: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②其他同学可以举手质疑或补充。
同学们有问题要问吗?教师质疑:大儿和中儿勤劳懂事又孝敬父母,可是小儿子却如此顽皮,为什么是人却说“最喜小儿无赖”?(常言道“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
正因为他小,正因为他顽皮可爱,才是一家人的开心果,老夫老妻的心头肉啊!)
4.诗句的意思你们弄懂了吗?谁能连起来把整首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齐读整首词,边读边想像诗词所描绘的情境。
四、合作探究,读出诗境
1.这一遍朗读,老师听出来,你们不仅读通了诗句,读出了节奏,而且读懂了词意。但要想读出诗人的心境,还要对这首词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老师有几个问题想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一下。
2.出示探究问题:
1)古人用字讲究不重复,可这首词中用了三个“溪”字,重复吗?为什么?
2)这首词哪几句写景?哪几句写人?从中你能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家?
3)“醉”字除了有喝醉的意思,还可以怎样理解?翁媪为什么而醉?
3.分组合作研讨。
4.分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问题一:这里的三个“溪”表示三个不同的地方,并不重复。第一个“溪”是说在溪岸上,第二个“溪”是说在溪东,第三个“溪”是说在溪头,就是在小溪的上游。
问题二:第一二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写景。写的是有一座低矮的茅草屋,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地从房后流过,小溪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短短几个字就让我们脑海中显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从“茅檐低小”可以看出他们的房屋很简陋。这是一户贫穷的人家。茅屋:用芦苇、稻草等苫盖屋顶的简陋房子。这样的小屋没有冬暖夏凉的舒适,冬天住在里面四面透风,夏天甚至经不起一场小雨的洗礼。但是,这住在茅屋中的人觉得苦吗?从哪里看出来?(你通过联系下文来理解这句诗词的意思,这个方法很好。)茅屋虽小,我住觉宽。物质的富有怎抵得上精神的富有?这真是心安茅屋稳,家和菜根香啊!
三到八句(后六句)共写了一对老夫妻和三个儿子,5个人。翁媪在喝酒逗趣,大儿子在豆地里除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小儿子在剥莲蓬吃呢。可以看出这是温馨的、勤劳的、和睦幸福的乡村人家。
展开想象,说一说,演一演:想想老翁、老媪,他们看着家中这三个勤劳可爱的儿子们,会怎样想,怎样说呢?
问题三:导:有这样勤劳孝顺的大儿和二儿,又有这样活泼可爱的无忧无虑的小儿子,难怪这对白发翁媪“醉”了!这“醉”除了喝醉,还可以是——(沉醉、陶醉)。他们可能陶醉在这乡村田野的美丽景色中;可能陶醉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恩爱生活中;可能陶醉在母慈子孝,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中!
5.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此情此景,陶醉其中的除了这对老夫妻外,还有谁?(还有诗人辛弃疾,还有我们)是啊,看到这勤劳幸福的一家人,辛弃疾陶醉了,他提笔写下这首《清平乐
村居》(引读)——
6.听了同学们的朗诵,我似乎走进了南宋年间那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似乎走进了这个和睦的乡村人家之中,走进了田间地头,就坐在清清的小溪边了……我也醉了!读着这首词,词风这样质朴清新,我似乎忘记了这是那个与苏轼齐名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了,似乎难以相信它是那个“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大将军辛弃疾所写!经历了二十多年战场厮杀的辛弃疾看到这田园牧歌似的生活会怎样想?他最渴望的是什么?(国泰民安)是啊,没有硝烟,安居乐业,国泰民安,“醉在村居”这才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五、拓展升华,放飞诗情
浅吟低唱,百转千回,诉不尽唐诗宋词千古风韵。同学们,你们自入学以来,每天早上的经典诵读,每周一次的校本课,想必让大家积累了不少唐诗宋词。今天,我们学宋词,就再把你积累的宋词展示给大家吧!
六、作业:
把《清平乐
村居》改编成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并写在日记本上。
板书:
清平乐?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