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 千克、克、吨
本单元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中的内容。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质量单位的概念,在质量单位的学习过程中,教材强调对质量的实际感受。如依靠肌肉感觉,通过掂一掂等方式体验物体有多重。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质量问题的知识打下基础。
1.教材借助熟悉的物品认识质量单位,积累直观经验。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一些有关物体轻重的问题,但对1克、1千克、1吨的实际质量的认识还是比较缺乏。因此教材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以体重等学生熟悉的素材为载体,引出对千克、克和吨的认识和学习。每一个活动的编排都力求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所举的例子尽可能是学生经常能接触或看到的,以此帮助学生建立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概念,积累更多的直观经验。
2.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质量单位,建立质量概念。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只靠观察无法获得清晰的认识。因此教材在呈现这部分内容时特别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在估计物品的质量时,能够在头脑中逐步形成初步的质量参照体系。教材呈现了多种形式实际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借助生活中熟悉的物品,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体验,多积累一些对这些质量单位的亲身感受,逐步建立起质量概念。
1.了解各种称量工具,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感受1千克、1克、1吨的实际质量。
2.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进一步感受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通过学习,培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意识,激发探究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愿望,培养学习数学的意识。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培养有序思考问题的习惯。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不重复、不遗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重点】
掌握“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难点】
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和在实践中体验并建立质量观念。
1.数学学习活动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
教学时,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所举的例子尽可能是学生经常能接触或看到的;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对1千克、1克、1吨多一些亲身感受。
2.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展实际操作活动。
1千克、1克、1吨到底有多重?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去感受。要创造各种条件,准备充分的教具、学具和实物等,让学生进行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千克、克和吨,建立明确的质量概念。教师也可以设计系列的体验活动。如逐步体验1000克、100克、10克、1克有多重。
1 有多重
“有多重” 是本单元第一课,这是学生初次学习有关质量单位的知识,重点是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初步建立起1千克和1克的质量概念。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进行充分感知和体验,增加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材的主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体重入手,通过淘气和小鸟称体重的画面,引出对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认识。通过称或掂的实际操作感受1千克实际有多重,感受1克有多重,认识1千克和1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初步建立的千克和克的质量概念,掂量、估计一些物品的质量。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3.能运用千克和克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难点】
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1枚2分硬币、2袋500克的食盐、轻重不一的物品等。
方法一
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
师:请大家观察主题图,图中淘气和小鸟分别在做什么?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情境图)
预设 生:淘气和小鸟都在称体重呢。
师:他们分别有多重?
预设 生:淘气体重是30千克,小鸟体重是50克。
师:谁的体重更重一些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 生1:淘气比小鸟重。
生2:人比小鸟重多了。
师: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和克来表示物体有多重,淘气的体重是用“千克”作单位,小鸟的体重是用“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kg”表示,克可以用“g”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物体也有重有轻,它们到底各自有多重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有关轻重的问题——有多重。
(板书课题:有多重)
[设计意图] 通过淘气和小鸟比轻重,引出要探究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方法二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昨天老师让你们和家长一起去购物了,谁能说一说你都买了什么?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现在请同学们从桌上任拿 2 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轻重的问题——有多重。
(板书课题:有多重)
[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掂一掂非常自然地引出了物体有轻重的区别,激发了学生称物体的欲望,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一、认识千克。
1.认识秤。
师:想知道生活中的物体谁重,重多少,谁轻,轻多少,应该怎么办?
预设 生:直接看物品包装上标示的净重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
师:生活中很多物品是没有包装的,比如:我们同学的体重,小鸟的体重,桌子上摆的鸡蛋、苹果等物品,要知道它们的质量应该怎么办?
预设 生:用秤称一称。
师:对于秤你了解多少呢?生活中有哪些秤呢?把你认识的秤介绍给大家吧。
预设 生1:我们称体重有体重秤、去超市和市场买东西有电子秤、实验室里有天平。
生2:我家有弹簧秤,我在农贸市场看到过台秤和盘秤……
(PPT课件出示各种秤的图片)
师:你知道圆盘上的刻度和数表示什么意思吗?
预设 生1:盘秤和体重秤一般都是以千克为单位的,当圆盘上的指针指向1就是1千克,指向几就是几千克。圆盘上的刻度是把1千克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0.1千克。
生2:有些秤是以克为单位的,这样的秤可以称量质量比较轻的物体。称物体的道理是一样的,圆盘上的指针指向几就是几克。
[设计意图]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秤的认识,唤醒学生生活中有关质量的经验。
2.认识千克。
师: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和克表示物体的质量。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请同学们用秤称一称两袋食盐有多重?
预设 生:2袋食盐1千克。
师:把两袋盐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师:用手掂一掂苹果,估计一下大约几个苹果的质量是1千克,然后再用秤量一量,验证自己的估计。
(学生掂一掂,量一量,动手操作)
师:请你动手称一称多少个鸡蛋的质量是1千克?几袋牛奶的质量是1千克?
预设 生:我的测量结果是16个鸡蛋大约1千克,4袋牛奶1千克。
师:我们再找一找,周围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
预设 生1:1大袋洗衣粉大约是1千克。
生2:两瓶矿泉水大约是1千克。
生3:10本数学书大约是1千克。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任意称出几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
(学生可以称书包、苹果、洗衣液、土豆等课前准备好的物品)
师: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汇报一下。请大家互相抱一抱,感受几十千克的质量。
[设计意图] 通过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找一找、抱一抱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中感受1千克质量的轻重。
二、认识克。
师: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2分硬币称一称。
预设 生:2分硬币太轻了,用盘秤称不出来。
师:我们可以用天平来称一称。你们会使用天平吗?谁来介绍一下使用方法?
预设 生:天平是用来称量比较轻的物体质量的工具,天平有左右两个托盘,左边的托盘放物品,右边的托盘放砝码。当指针指向正中间时,说明砝码的质量就是物品的质量。
师: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分别称出2分硬币、几颗黄豆、几个回形针……的质量,并做好记录。
物品名称
质量
(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动手测量)
师:谁愿意说说你们组的测量结果?
预设 生1:我们组在称物品时都是用克作单位。
生2:1枚2分硬币大约1克,1枚5分硬币大约3克,1枚1元硬币大约15克……
生3:50粒花生米大约35克,3个曲别针大约1克,1支铅笔大约9克……
师:把刚才称的1克的2分硬币拿出来,放在手里掂一掂。有什么感受?
预设 生:很轻很轻。
[设计意图] 通过“掂”的感受,建立1克的质量概念。
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预设 生1:我们组刚才量了3个曲别针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2:2粒药片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3:1粒花生米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4:5张纸的质量大约是1克。
[设计意图] 注重估测,同时形成1克的质量概念。
三、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师:请大家一只手掂1枚2分硬币,另一只手拎起1桶油,通过感觉,猜一猜多少个2分硬币和一桶油差不多一样重。
预设 生1:100枚2分硬币的质量和一桶油差不多。
生2:1000枚2分硬币的质量和一桶油差不多。
生3:10000枚2分硬币的质量和一桶油差不多。
师:看来光靠感觉是不准确的,请大家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认一认”“说一说”的图)
预设 生:我知道了,一桶油1千克,一枚2分硬币1克,1千克=1000克。1000枚2分硬币和一桶油一样重。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动手拎一拎,猜一猜,看一看,在动手动脑的体验过程中,主动寻找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千克和克的认识和理解。
四、估计并称出物品质量。
师:找一些物品掂一掂,估计一下有多重,再称一称,比一比,看谁估计的更接近。
(学生动手掂一掂,称一称)
[设计意图] 借助周围常见的一些物品,让学生估计它们的质量,然后再实际称一称,看估计得是否接近,进一步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和理解。
1.完成教材第46页“练一练”第1题。
练习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指针所指的读数,以及所用的单位。
2.完成教材第46页“练一练”第2题。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以及自己的参照标准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00 5 25 2.克 克 千克 千克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理解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不错!让我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吧!
预设 生1: 我会用秤和天平称物品的质量了。
生2:我知道称较重的物品用千克(kg)作单位,称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生3: 我知道1千克=1000克(1 kg=1000 g)。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加深学生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更深入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作业1
教材第46页练一练第3,4,5题。
作业2
【基础巩固】
1.(基础题)填空题。
(1)生活中,我们常用( )和( )来表示物体有多重。
(2)千克可以记作( ),克可以记作(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kg=( )g。
(3)4 kg=( )g,7000 g=( )kg。
2.(基础题)判断对错。
(1)1克=1000千克。 ( )
(2)一个西瓜约重8千克。 ( )
【提升培优】
3.(重点题)在○里填上“>”“<”或“=”。
4克○7克 15千克○12千克
3300克○4千克 5千克○5000克
1千克○999克 106克○160克
【思维创新】
4.(探究题)下面的□,△,○分别表示一种物体,你能计算出每种物体重多少千克吗?
□=( )千克
△=( )千克
○=( )千克
【参考答案】
作业1:3.3000 4 8 4.略 5.同样重,因为都是1千克的物体。
作业2:1.(1)克 千克 (2)kg g 1 1000 (3)4000 7 2.(1)? (2)√ 3.< > < = > < 4.4 8 9
有多重
克 和 千克
千克(kg) 克(g)
1千克=1000克
1 kg=1000 g
本节课是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从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整个教学比较成功,具体表现: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对千克和克有了初步了解,而且能根据自己的感知准确地估计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在学习活动中真正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全班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中,共同体验到了成功。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创设了不同的情境和氛围,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肯于思考,乐于参与。学生喜欢游戏,以游戏的形式导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在猜一猜、背一背中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习数学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从而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在探究新知之前,教师设疑:“要想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呢?”激发学生的内部需求,引起学生的思考。
此外,情境贯穿于这一节课的始终。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出发来激发孩子探究的欲望,让他们感受到这是一个需要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教师设计了“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学生既感兴趣又容易接受的情境来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让情境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愉快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想其所想,说其所说,做其所做。
2.组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数学要来源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教学中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如:估计几个苹果大约是1千克,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这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另外在实践过程中,明确了角色的分工,如小组内有组长、监督员、记录员等,这就使得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实践的全过程。
整个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观察、尝试、实践、探索、分析与验证的过程,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思考,满足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
从学生活动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正是因为教师给学生搭设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学生才有机会去表现,才会感觉学习很轻松,思维得到了解放,也有胆量设疑、有信心回答问题,在这里找到了自信,体验到了成功。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应该及时总结,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相同的时间内得到更大的发展。
在教学中还要增加一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活动,特别是同伴之间的评价,这对每个学生都是很重要的,这样会更有效地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师生得到共同发展。
【练一练·46页】
1.100 5 25 2.克 克 千克 千克 3.3000 4 8 5.同样重,因为都是1千克的物体。 6.5个
把下列各个质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在( )里。
800克 2千克 979克 898克 1千克
( )<( )<( )<( )<( )
[名师点拨] 这是一道关于质量大小的比较题,可把5个质量按千克为单位和克为单位分成两组,即2千克、1千克为一组;800克、979克、898克为一组,然后分别比较。
[解答] (800克)<(898克)<(979克)<(1千克)<(2千克)
【知识拓展】 掌握克、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可以进行千克、克之间的换算。学习吨之后,克、千克、吨之间也可以进行简单的换算。
天平的一边放了一个1千克的砝码,在天平的另一边放入下面的水果。
(1)放入几个苹果,天平就平衡了?
(2)放入几根香蕉,天平就平衡了?
(3)放入哪些水果,天平就平衡了?
[名师点拨] (1)1千克=1000克,5个200克是1000克,即200克×5=1000克。(2)1千克=1000克,10个100克是1000克,即100克×10=1000克。(3)1千克=1000克,放入水果的总质量为1000克即可。答案不唯一。
[解答] (1)放入5个苹果。
(2)放入10根香蕉。
(3)放入2个苹果、2个梨和1根香蕉。(答案不唯一)
【知识拓展】 明确1千克=1000克,掌握天平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左右两个盘中质量一样,天平就平衡了。
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是:一般人群每日食盐量为6~8克。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每人每日食盐量应少于6克。1克大米约50粒,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粒大米,那么全班50人,一天就浪费约1克;那么全国13亿人每天就要浪费大米约26000千克。
你知道吗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它的体重只有2克左右。
最大的鸟是鸵鸟,它的体重大约有100千克,它的一个蛋就大约重1500克。
2 1吨有多重
“1吨有多重”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主要学习质量单位“吨”,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质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创设了小象称体重的童话情境,直观认识吨是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为了认识1吨有多重,教材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认一认1吨有多重;第二个问题是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吨”,通过举例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吨的感受,体会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第三个问题是会选择适当的质量单位表示生活中物体的质量。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知道“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运用千克、克、吨的有关知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提高估计能力,感受质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难点】
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一袋红豆,一袋洗衣粉。
填空。
5千克+3千克=( )千克
2000克=( )千克
6000克-2000克=( )克
500克+500克=( )千克
300千克+500千克=( )千克
【参考答案】 8 2 4000 1 800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回忆有关千克与克的知识,为新知的学习打下基础。
方法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请同学们拿出带来的物品,谁来介绍一下你带的物品的名称和它的质量?你是从哪里获得这些信息的?
预设 生1:我带了一袋红豆,商品标签上写着“净含量:500克”。
生2:我带来一袋洗衣粉,商品标签上写着“净含量:2千克”。
师:动物园的小象想让大家猜猜它的体重,同学们能猜出来吗?
[设计意图] 复习的目的在于理清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怎样。同时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方法二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千克、克两个质量单位,那同学们能告诉我你对这两个质量单位有哪些了解呢?我们还知道了自己的体重,动物园的小象想让大家猜猜它的体重,同学们能猜出来吗?
[设计意图] 给孩子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兴趣高涨,初步感受“吨”的存在。
一、吨的认识。
1.引出质量单位“吨”。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第一个情境图)
师:你从上面的图片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如果要计算一头大象有多重,用千克和克做单位就会感到不太方便,因为数会很大,这就要用到比“千克”还要大的质量单位“吨”,一头小象的体重大约是1吨。
[设计意图] 通过PPT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用“吨”作单位的物品很大、很重。特别是通过这些现实的物品的呈现,激发学生了解有关“吨”这个质量概念的现实意义。
2.感知吨。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第二个情境图)
师:1吨到底有多重呢?
预设 生:从图上我们知道1吨=1000千克,“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1 t=1000 kg。
师:让我们有请××同学,他的体重约为25千克,请大家背一背这位同学,感受一下25千克有多重。
师:你有什么感受?要是背两位同学、三位同学……你是什么感受?
预设 生:××同学有点重,我还能背动,不过要是同时背两位或三位这样的同学,太沉了,我可背不动。
师:推算一下,一位同学重25千克,多少名同学的体重之和为1吨也就是1000千克?
预设 生:每个同学约重25千克,40人约重1吨。
[设计意图] 用身边的同学的体重,这样一个比较常见、学生比较易于理解的实例进行推算1吨的大小,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了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
师:你还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吗?
预设 生1:一袋面粉重50千克,20袋面粉约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生2:一袋盐重1千克,1000袋盐约重1吨。
师:这20袋大米、1000袋食盐你拿得动吗?老师拿得动吗?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它们运走?
预设 生:1吨这么重,单凭我们一个人或两三个人的力量是拿不动的。我们可以用大型机械(如叉车)来搬运。
[设计意图] 1吨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学生感知这个质量单位,教学中先以直接经验为主,让他们对25千克的质量有充分的了解,再以滚雪球的方式,让学生逐步体会到1000千克的重量是他们不能承受的,从而进一步多角度、多层面理解1吨有多重。
二、生活中的“吨”。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第三个情境图)
师:看一看,说一说,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吨”。
预设 生1:桥梁承重50吨,吊车能吊起8吨重的物体,电梯限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生2:大型货车都有载重量,有的载重量是10吨,有的载重量是15吨不等。装载的货物超过这个重量上路就很危险了。
生3:高速公路上我看到过检查车辆超载的检查站,那里用的就是一种叫地磅的秤,专门用来称大型车辆和货物得到质量。
生4:我国航天飞船神舟六号运载火箭,它的起飞质量是480吨。
师:看来“吨”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处处可见。
[设计意图] 通过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吨,丰富对“吨”的直观感受,逐步建立起吨的质量概念,更深切地体会和感受到吨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质量单位的选择。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第四个情境图)
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
师:请大家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完成的同学与同伴说一说选择这个单位的理由,然后再集体交流。
预设 生:一卡车货物重3吨;一桶食用油重2千克;一支牙膏重50克;一头牛重250千克。
[设计意图] 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表示物品的质量,让学生对所学的质量单位有全面的认识,能正确地选择运用质量单位,加深对这三个质量单位的理解和认识。
1.完成教材第48页“练一练”第1题。
联系生活中的实际物体填合适的单位,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千克、克、吨。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填一填,再同桌议一议,然后全班交流。
2.完成教材第48页“练一练”第2题。
巩固千克、克、吨之间的换算。
【参考答案】 1.千克 千克 克 千克 千克 吨 克 千克 2.3000 5 2 6000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解千克、克、吨的概念。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不错!让我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吧!
预设 生1:计量较重或大批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用字母“t”表示。
生2:很多较轻的物体要合起来才能达到1吨,较重的物体可能一个就有几吨重。
生3:1吨=1000千克。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加深学生对千克、克、吨的理解,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认识。
作业1
教材第48页练一练第3题。
作业2
【基础巩固】
1.(易错题)在○里填上“>”“<”或“=”。
3000千克○3吨 2000吨○200千克
5吨○5050千克 990克○1千克
900克○1千克 6千克○6吨
【提升培优】
2.(重点题)填一填。
8000千克=( )吨 10吨=( )千克
60000克=( )千克
3200千克=( )吨( )千克
3.(难点题)一头牛约重500千克,一头大象的质量约是一头牛的4倍,这头大象约重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思维创新】
4.(创新题)某矿场院内有10吨煤堆放在一起,现在只有两辆载重量分别为3吨、2吨的卡车,要运走9吨,怎样才能分出9吨煤并运走呢?(两辆车都要用)
【参考答案】
作业1:3.280+220+250+300+230+250+270+350=2150(千克)
作业2:1.= > < < < < 2.8 10000 60 3 200 3.500×4=2000(千克) 2000千克=2吨 4.两辆卡车各自装满后运走2+3=5(吨),还需运走9-5=4(吨)。小车先装满2吨,再把小车上的2吨装到大车上,小车再装满一车,即可分出9吨煤,并运走。
1吨有多重
吨 t
1吨=1000千克
1 t=1000 kg
1.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探索。
首先创设情境,利用故事导入,猜测大象的体重;然后计算周围熟悉物体的质量;最后来称大象体重。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学得有兴趣,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在关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去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无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每个人都离不开数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并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设计的教学内容太多以至于每个环节都很匆忙,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活动、感知、体验的时间。学生的感悟还不够深刻,还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1.教学设计应更严密、更科学。尤其要预留出学生活动的时间。
2.实行弹性教学,在本节课未能充分进行的环节移到练习课上加以延伸。尤其利用体重表找出体重大约1吨的同学们的环节,应多找几组同学,使学生充分感知。
【练一练·48页】
1.千克 千克 克 千克 千克 吨 克 千克 2.3000 5 2 6000 3.280+220+250+300+230+250+270+350=2150(千克)
卡车的载重量通常用( )作单位。
一个成人的体重通常用( )作单位。
一个鸡蛋的质量通常用( )作单位。
[名师点拨] 本题属于对质量单位的正确运用的考查。通常我们用“吨”来计量较重的或大批物体的质量,用“克”来计量较轻物体的质量,“千克”介于“吨”和“克”之间。卡车的载重量是大批物体的质量,所以要用“吨”作单位,成人的体重要用“千克”作单位;一个鸡蛋是较轻的物体,应用“克”作单位。
[解答] 吨 千克 克
【知识拓展】 实际应用质量单位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质量单位。
数字歌
巧巧要过河, 1( )-9( )=1( )
河上一座桥, 1( )-99( )=1( )
桥上四道题, 1( )-999( )=1( )
题题填单位, 4( )<4( )<4( )
对了才过河。
【参考答案】 dm cm cm m cm cm kg g g g kg t(答案不唯一)
重量王国的风波
从前,在数学王国里,有这样三位好兄弟:大哥“吨”,二哥“千克”和弟弟“克”。
弟弟“克”发现,人们爱吃的薯片、饼干、方便面、火腿肠等,都是以“克”为单位,还有人们用的肥皂、牙膏、洗衣粉等生活用品也是以“克”为单位,所以他说:“我的用处最大,理应当大哥。”
二哥“千克”听了“克”的话很不服气,他指着货架上的大米、食用油说:“它们都是以‘千克’为单位,除了这些,我的用处还有呢!人们和一些动物的体重都是以我为单位,所以我的用处比你们大多了,我应该做大哥!”
“千克”和“克”争论不休,旁边的“吨”实在看不下去了:“哎呀,别吵了!你们说的这些可都是我给载过来的,没有我作单位,货车司机都不知道要运多少回了,所以你们这些本领没什么了不起!”
就这样,三个人谁也不肯让谁。正巧,从他们旁边经过一个小学生,看见他们吵得不可开交,耐心地说:“其实你们的用处都一样大,因为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谁也不比谁强大些,都是平等的。”
三兄弟听了这些话后,又害羞又惭愧,不约而同相互道歉:“对不起,我错了。”从此,重量家族里又恢复了平静,三兄弟互敬互爱,互相帮助,整天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
第4单元阶段测评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填上合适的单位(21分)
1.坐满乘客约重2( )。
2.10棵约重15( )。
3.1串约重500( )。
4.体重约40( )。
5.一头约重5( )。
6.一头重100( ),10头这样的猪重1( )。
二、估一估下面动物的体重是多少(连一连)(9分)
三、我是聪明的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12分)
1.越大的物体越重。 ( )
2.一个成年人的体重约是70克。 ( )
3.一支钢笔约重15千克。 ( )
4.2千克=2000克。 ( )
四、在○里填上“>”“<”或“=”(18分)
600克○6千克 12吨○20千克
42吨-16吨○800千克
7000千克-4000千克○3吨
7吨○3000千克+5000千克
9000千克○12克
五、算一算(12分)
4吨=( )千克
6000克=( )千克
7000千克=( )吨
9000千克+100千克=( )千克
1吨-700千克=( )千克
8500千克+500千克=( )吨
六、解决问题(28分)
1.2袋大米重多少千克?5袋呢?15袋呢?几袋大米重1吨?
2.某水果店第一次运进苹果600千克,第二次运进苹果1300千克,第三次运进苹果1100千克,该水果店一共运进多少千克苹果?合多少吨?
★附加题
一桶油连桶共重5千克,吃掉一半后,剩下的油和桶共重3千克,油多重?桶多重?
【参考答案】
一、1.t 2.kg 3.g 4.kg 5.t 6.kg t
二、牛——300 kg 公鸡——4 kg 小狗——10千克
三、1.? 2.? 3.? 4.√
四、< > > = < >
五、4000 6 7 9100 300 9
六、1.50×2=100(kg) 50×5=250(kg) 50×15=750(kg) 1吨=1000 kg 20袋大米约重1000千克,即1吨。 2.600+1300+1100=3000(千克) 3000千克=3吨
附加题 5-3=2(千克) 油重:2×2=4(千克) 桶重:5-4=1(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