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习目标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能判断生物的保护色和拟态。
3、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
4、学会使用干湿计,尝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多种方法。
脑洞时刻
生活在寒冷环境中的动物
生物与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活在炎热环境中的动物
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仔细观察瓶子树的形态特征,阅读教材,想一想,瓶子树有哪些特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根系发达,可吸收大量水分;树干好像瓶子,能贮藏大量的水分,以适应干旱的季节。
水中的游鱼
沙漠中的骆驼
南极的海豹
风口的旗形树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根据各种动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活环境的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适应具有普遍性。
枯叶蝶
竹节虫
叶尾壁虎
兰花螳螂
测眼力
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叫做拟态。
在自然界中,很多动物适应栖息环境,具有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这就是保护色。
保护色
1.拟态和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对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拟态和保护色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它有利于生物保护自己、逃避敌害。
想一想,议一议
2.如果有一年,冬季来临,却没有下雪,周围还是苔原的颜色,但雷鸟的羽毛仍然会变成白色。同学们想一想,这种适应性还存在吗?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不存在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适应还具有相对性。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实验目的】
测量不同植被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认识生物的生活对环境的影响。
【材料用具】
干湿计,手表,伞或其他遮阳物。
探究实验:探究生物的生活对环境的影响
【方法步骤】
1.各小组预先考查好测量地点,包括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或_________。
2.各组分别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对测量点进行测量,要防止阳光直射干湿计。将数据填入下表。
上午
中午
下午
?
裸地
草地
灌木丛
时间
?
?
?
?
?
?
?
?
?
温度
?
?
?
?
?
?
?
?
?
湿度
?
?
?
?
?
?
?
?
?
裸地
草地
灌木丛
树林
3.测量结束后,分别在两张坐标图上把三个测量点观测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绘成曲线。
4.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注意事项:
(1)所选测量地点不要距离太远,要尽量同时测量。
(2)每个测量点要测三次。一般可安排上午7点,中午12点,下午5点。每次测量又要测3次,取平均值。
(3)测草地、灌木丛的温度和湿度时,应把干湿计放入草丛和灌木丛里。
灌木丛中的湿度最大、温度最低
生物的生活对环境有影响
1.为什么每个观测点要在上午、中午、下午测量三次,每一次又要取三个数据的平均值?
2.怎样测量才能使测得的数值更准确?
使测得的数据更科学、更准确,减少偶然因素的影响。
可以增加测量的次数。取平均值。
根据探究计划,请同学们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讨论交流
鼠
蜣螂
破坏森林、草原
疏松和改良土壤
净化空气,降低温度,增加湿度
改良土壤,保护草场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蚯蚓
森林
巩固理解
1.下面是昆虫学家做的一个实验:第一组,取40只蝗虫,放到与其体色一致的背景中,然后放入3只鸡,1min内蝗虫被吃掉6只。第二组,取40只蝗虫,放到与其体色不一致的背景中,然后放入3只鸡,1min内蝗虫全部被吃掉。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
动物的适应性具有普遍性。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为保护色。所以,与背景一致的蝗虫能得以生存,与背景不一致的蝗虫全部被吃掉。
2.下图中的三种生物对环境有哪些适应性特征?这些适应性特征对它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骆驼刺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白鹭适应水生环境或湿地;海南坡鹿适应丘陵草坡地带。生物与环境相适应,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
巩固理解
巩固理解
3.下列生物现象中,不属于拟态的是( )
A.高冠角蝉停栖在树枝上的样子,很像一截枯树杈
B.绿色的青蛙浮在池塘浮萍中,很难被昆虫发现
C.某些蝇类和蛾类模仿黄蜂的形态,鸟类不敢贸然捕食
D.木叶虫趴在树上酷似一片叶子,混在树叶之中,骗过鸟类
B
北极熊对环境的适应
开眼界
适应环境特点:北极熊为肉食动物,嗅觉敏锐;体白色,对冰天雪地生活环境的适应;毛为中空的小管子,是可收集热量的天然工具;皮肤黑色,有助于吸收热量;皮下脂肪具有保温作用。
小结
1.生物的适应性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2.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
3.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