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14 15:5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宁德市“同心顺”第二学期期中联合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类历史先后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与农业分工,第三次是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分工让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B.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个体农耕开始取代集体的渔猎采集
C.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形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D.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后,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开始出现
2. 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下列属于古代西亚地区文明的是(   )
A. 种姓制度  B. 象形文字  C. 拉丁文字  D.《汉谟拉比法典》
3. 某旅行社为配合某高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A. 沿尼罗河而行,了解楔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 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 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 参观希腊历史博物馆,听希腊神话,感受海洋文明的魅力
4. 黑格尔说:“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这句话意在说明(   )
A. 地理差异决定文明的多元性 B. 海洋对人类文明影响更大
C. 社会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D. 沿海比内陆居住环境优越
5. 亚历山大帝国昙花一现,但亚历山大的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这说明(   )
A. 暴力冲突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B. 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战争
C. 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D. 和平往来大大促进了文明传播
6. “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文字反映了(   )
A.庄园经济是开放式经济 B.庄园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C.庄园经济基本自给自足 D.庄园是发达的经济实体
7. 在中世纪的欧洲,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谓之“撤回忠诚”。这说明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   )
A.双向的权利与义务 B.相对的自由与平等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属于行政管理关系
8. 高丽成宗时代(981年—997年),某大臣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下列选项体现该官员( )
A.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 B.否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
C.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 D.主张习俗遵循华夏传统
9. 公元751年,唐将高仙芝征伐中亚,遭遇强大帝国战败,下列对他的敌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突厥民族,骁勇善战 B. 信仰真主,政教合一
C. 信仰耶稣,崇尚法律 D. 相信理性,要求民主
10. 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在农业和贸易发展的基础上,不属于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南美洲创造的是(   )
A. 阿克苏姆王国 B. 玛雅文明 C. 阿兹特克文明 D. 印加文明
11. 自从《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广泛传播后,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看成是金银当瓦的“人间天堂”,有很多人沉迷于“寻金热”之中,上至国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由此可见 (   )
A.发现美洲完全出于历史的偶然 B.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寻找印度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D.新航路开辟有深刻的经济动因
12. 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这些海上探险(   )
A.拓展了对地球的认知 B. 形成了大西洋商业圈
C.开辟到达东方新航线 D. 提升了本国国际地位
13. 如图是某人绘制的世界地图。该图显示:欧洲在平面大地的西北部,非洲在南部,亚洲在东部。欧洲、非洲被地中海隔开,欧洲、亚洲被黑海隔开,非洲、亚洲被红海隔开。陆地(人居)世界的周围是世界洋,它能沟通地中海、红海和黑海。由该图可知,绕过非洲也能到达东方,该地图(   )
A.是地圆学说在世界盛行的体现 B.是新航路开辟产生的成果之一
C.有可能绘制于地理大发现以前 D.比较全面地描述了世界的面貌
14. 1559~1609年的欧洲商业网络在西班牙半岛遇到了一个货币高压脊,正如冯?廷南的模式中分析:按白银计算的商品价格,随着商品距离西班牙愈远而递降。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西班牙地势高于欧洲其他地区 B.西班牙建立了世界货币体系
C.西班牙商品经济非常的发达 D.西班牙对殖民地的疯狂掠夺
15. 如图为某个历史事件影响示意图。该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 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 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
16. 从16世纪初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欧洲各国进行的国际贸易由输出、交换或生产、获利组成。下表三组“商品”在甲、乙、丙三地流动。请判断甲、乙、丙分别是当时的哪三个地区(   )
组别



商品内容
盐、火器、五金、酒、布
糖、烟草、玉米
奴隶
A.欧洲、非洲、美洲 B.亚洲、美洲、非洲
C.亚洲、美洲、欧洲 D.欧洲、美洲、非洲
17. 在1349年席卷欧洲的黑死病后,封建地主发现过去的耕种方式、土地所有权方式已经无法再继续下去了;以节省人力为目的的新制度与新技术被空前的重视。天主教信仰也遭受重创,文艺复兴在佛罗伦萨被点燃。这次欧洲瘟疫(   )
A. 瓦解了罗马教会对欧洲的控制 B. 促使人文主义思想的加速到来
C. 体现了人民救助瘟疫能力有限 D. 导致了欧洲商路中心向西转移
18. 在16世纪的英国,那些随着罗马帝国衰亡而湮灭的悲剧和喜剧作品被重新挖掘出来,戏剧再次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并产生了莎士比亚这样著名的戏剧大师。据此可知当时(   )
A.启蒙运动对英国戏剧的影响 B.政府鼓励人们多观看戏剧表演
C.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了英国 D.莎士比亚的作品都取材于罗马
19.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表明牛顿的发现(   ) 
A. 推动了理性思维的形成 B. 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解放
C. 否定了传统的文化体系 D. 加速了宗教改革的发展
20. 18世纪60年代,英国议员威尔克斯发表文章抨击国王在议会的演说,国王下令将其逮捕,法庭以议员有豁免权为由将其释放。国王又操纵议会剥夺了威尔克斯议员身份,指示政府下达逮捕令。这表明当时(   )
舆论监督的作用有限 B. 英国是封建专制国家
英王仍有一定的权力 D. 议员议政权无法保证
21.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既遵循了西方现代化的普世道路,又保留了俄罗斯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
A. 保留了农奴制残余 B. 赋予农奴自由民身份
C. 强化沙皇专制统治 D. 允许农民从事工商业
22. 某同学在复习中列出了一系列事件(下表)。适合他的标题是(   )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B.“蒸汽时代”的到来
C.“日不落帝国”的兴起 D.“电气时代”的到来
23. 19世纪早期的英国工业家弗莱尔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啦。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相同了——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们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了。”材料说明当时英国(   )
A.资产阶级谋求建立世界殖民霸权 B.工业资产阶级已成为议会的主导
C.资产阶级民主政体需要不断完善 D.国外市场扩大加速工业革命到来
24. 1847年底,共产主义者同盟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将同盟的目的由“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改为“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这一变化说明(   )
A.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B. 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C. 工人运动从此有了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
D.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斗争理论更加的科学
第Ⅱ卷
二、 非选择题(4大题,共52分)
25.(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集合体,除阿拉伯人外,还有埃及人、突厥人、波斯人、叙利亚人等。各族通过互相接触、互相影响,逐渐融合渗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存斗争中认同了阿拉伯文化。……埃及、叙利亚、波斯等地,都是世界上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阿拉伯人在征服这些地区后,不仅受到了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而且吸收希腊、印度文化的许多优秀成果,创造了新的阿拉伯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没有伊斯兰教的诞生,就没有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就不会有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也就不会有阿拉伯文化的问世。伊斯兰教不仅是阿拉伯统一的旗帜,也是阿拉伯文化的核心和主体。
材料二 在公元9世纪到11世纪之间,阿拉伯掀起了一场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翻译运动。9世纪初,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公元9世纪时,巴格达以有100多家书商而自豪。阿拉伯人对书籍的爱好,除了那时的中国人以外,没有一个地方的人可以比得上。有个医生宣称他图书馆中的藏书,需要400头骆驼才能搬动。另一个酷爱读书的藏书家,死后留下了600箱书,每箱都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得起。……阿拉伯人发现印度数字的优点,在帝国境内推广应用。随后,阿拉伯人又通过西班牙将印度数字传入欧洲,并传播到世界各国。……大数学家穆罕默德·伊本·穆萨(约公元780—850年)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并发明了代数符号。阿拉伯天文学家批判地球中心说,预测了地球自转并绕太阳转,他们还测出了子午线的长度。
(1)根据材料一概述阿拉伯文化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说明阿拉伯文化对于世界文明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7分)
26.(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世界总人口
1650年
18.3
18.3
2.4
5.45亿
1750年
19.2
13.1
1.6
7.28亿
1850年
22.7
8.1
5.1
11.71亿
1900年
24.9
7.4
9.0
16.08亿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趋势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后是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的?(4分)
2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与卢梭两人在感情上的交恶有性格、兴趣上的原因,根源却在于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案和理论上的斗争。伏尔泰赞成“开明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号召推翻专制王权。在伏尔泰看来,启蒙的旗帜是理性;而卢梭对理性提出质疑,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主张尊重人的天性,宣扬感情至上,走向了浪漫主义。
——摘编自(法)亨利·古耶《卢梭与伏尔泰:两面镜子里的肖像》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
——摘编自孙兴《论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和卢梭主要观点的差异,并指出两人在思想认识上的相同之处。(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变化及其影响。(6分)
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天赋权利。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另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提炼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2020-2021学年宁德市“同心顺”第二学期期中联合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D
D
C
A
C
A
C
B
A
D
A
题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D
B
D
B
C
B
C
A
B
C
D
25.(1)特点:阿拉伯文化是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多民族性;注重把学习和创新结合起来;伊斯兰教是阿拉伯文化的灵魂。(6分)
(2)表现:保存并传播了西方古典文化;阿拉伯人足迹遍布亚非欧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加以发展,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7分)
26.(13分)(1)趋势:欧洲占比不断扩大;非洲占比不断下降;美洲1750年之前占比下降,之后则不断扩大。(3分)
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逐步形成。2欧洲国家对非洲和美洲的殖民掠夺,加速了欧洲经济发展,促进欧洲人口增长。(殖民掠夺即给满分)3黑奴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减少。4欧洲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造成美洲土著居民大量死亡,美洲人口下降;1750年后,非洲黑奴和欧洲移民的涌入,促进美洲人口增长。(任答三点给6分)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了早期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逐步形成。(4分)(若答世界各地逐渐成为一个整体给1分。若答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或正式/最终形成不给分。)
27.(14分)(1)差异:伏尔泰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推崇理性;卢梭主张民主共和,质疑理性,宣扬感情至上。(4分)
相同:反对专制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4分)
(2)变化:由对人个体自由的追求转向对人社会权利的追求。(2分,言之成理即可)
影响:宣扬了民主、和平等理念;进一步促进了社会思想的解放;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理论依据。(4分,言之成理,任意两点即可)
28.(12分)[答案] 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
评析:工业文明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或出现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业文明带来环境的破坏;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
观点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
评析:生产力的发展,能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进步;工业文明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它的扩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工业文明带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和市场竞争(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女性地位提高。等(言之成理,任意四点即可)
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
评析(综合观点一二的内容):利:任答观点二2点。弊:任答观点一2点。
[观点给3分,评析4点给8分,语言逻辑性给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