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地区》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1.在地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2.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3.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5.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6.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地区的位置、范围、文化与黄土高原的形成。
7.根据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黄土高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8.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9.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10.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运用东北地形图,找出东北三省主要的平原和山地,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2.根据东北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归纳东北三省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
3.运用资料,认识东北三省农业的地位和生产条件。
4.运用东北三省工业分布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布局特点。
5.运用地图,说岀黄土髙原的位置和范围,认识黄土髙原的过渡性。
6.通过阅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知道塬、墚、峁、川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
7.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及治理措施
8.运用资料,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9.运用地图,了解三江源地区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的河流。
10.了解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11.知道保护三江源地区的主要措施。
【教学重点】
1.东北三省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东北三省的农业地位和生产条件。
3.东北三省工业分布与交通、资源的关系。
4.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5.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6.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7.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2.东北三省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东北三省工业分布与交通、资源的关系。
4.造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5.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6.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措施。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主要对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复习,这节课我们将复习我国的一些特殊的地区。第一个地区被称为白山黑水,林海雪原与北大仓,他就是我国的东北三省,同学们还记得东北三省包括哪三个省?其山河大势又有何特征吗?
学生: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级行政区,山河大势有“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特征。
教师:在其位置的影响下,其气候有何特征?
学生:东北三省由于纬度高,紧邻亚洲冬季风风源地,气温低;这里蒸发量小,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气候具有冷湿的特征。
教师:东北平原成为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在东北三省发展农业有哪些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学生:不利条件:纬度较高,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春秋季节,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有利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机械化程度高;地广人稀。
教师:东北三省工业发达,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该地发展工业有何优势?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学生:优势条件: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铁路网密集、陆上交通便利;南部临海,海上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扶持;发展历史悠久,基础雄厚。
存在问题: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
解决方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练习:1.下列不属于东北三省的是( )
A.内蒙古 B.黑龙江 C.吉林 D.辽宁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是( )
A.光照充足? B.土壤肥沃 C.降水丰沛? ? D.物种丰富
3.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是(? ?)?
A、东北林区? ???B、西南林区??? C、东南林区? ??D、“三北”防护林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东北三省的知识掌握的不错,接下来我们将进入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的复习,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有何特点?
学生: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上、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教师:黄土高原是文明的摇篮,请具体说明都有哪些文化比较独特。
学生:窑洞、信天游、白羊肚头巾、安塞腰鼓等。
教师: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其地表有何特征?
学生:分成说。风吹来的黄土土质疏松,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形成了塬墚茆川等特殊的黄土地貌。
教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除了土质疏松容易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该地还有哪些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条件“
学生: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②地形:支离破碎、千沟万壑,地形起伏大;③土壤: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易被流水侵蚀;④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人为原因:①植被破坏,毁林开荒,陡坡恳耕,过度放牧,过度砍伐;②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教师:如何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学生: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以及建梯田、 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练习:1.下列省区不位于黄土高原分布区域的是( )
A.陕 B.晋 C.甘 D.苏
2.关于黄土高原范围说法正确的是( )
A、东与华北平原隔秦岭相邻 B、西与四川盆地隔乌鞘岭相邻
C、北与内蒙古高原隔长城相邻 D、南与青藏高原隔太行山相邻
教师:第三个要复习的地区,是有“鱼米之乡”的称呼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它主要包括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上海市,这里的地形,气候,以及水文有何特征?
学生:地形: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水文: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教师:这里位于江海交汇之地,交通便利,可以沿江沟通我国的西部地区,沿海沟通我国的南北地区,还是通往世界的远洋航线的主要港口。这里的城市发展,旅游发展有何特征?
学生: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这里的水乡风光和园林风光十分优美,再加上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与便捷的交通,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发达的地区之一。
练习:能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位优势的有:( )
①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沟通沿海与内陆地区的联系;
②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
③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各地。
④历史上京杭运河沟通了长江三角洲与北方地区的经济联系。
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教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接下来我们将走进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复习,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有中华水塔之称,它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对三江源地区的宝华尤为重要,这里出现了哪些问题?我们可以如何保护三江源地区?
学生:自然原因:全球变暖,冰川萎缩,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水源补给;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生态环境的恶化。措施: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练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三江源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
B.三江源大面积的湿地是长江、黄河水源的保证之 一
C.三江源水源地的环境破坏不会对长江中、下游造成影响
D.我国已经开始重点保护三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