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预测六 以202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为背景考查中国历史人物评说-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押题训练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季文子担任过鲁宣公、鲁成公两代国君的相,但他的妾不穿丝绸,他的马不喂粮食。仲孙它劝谏说:“您是鲁国的上卿,辅佐两代国君,妾不穿丝绸,马不喂粮食,人民将会认为您吝啬,况且在国家面子上也不光彩啊!”季文子说:“我也愿意我的妾穿丝绸,马用粮食喂养。但是我看到国家的老百姓,他们的父兄吃粗食穿破衣的还很多,因此我不敢那样做。人家的父兄吃粗食穿破衣,而我却把妾与马养得那么美,这种作为不像个辅佐国君的人啊!况且我听说德性高尚才能给国家增添光彩,没有听说用妾与马养得美来给国家增添光彩的。”
季文子把这件事告诉了仲孙它的父亲孟献子,孟献子把仲孙它关了七天。从那以后,仲孙它的妾穿不超过七升布的衣,马的饲料也都用杂草喂养。季文子听到后说:“犯了过错能改正的人,是可以当人上人的。”于是提升仲孙它为上大夫。
——据《季文子论节俭》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季文子的节俭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季文子、仲孙它等历史人物体现的优秀品质。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李诫(1035—1110年),字明仲,郑州管城县人(今河南新郑),北宋著名建筑学家。曾主持修建了开封府廊、太庙及钦慈太后佛寺等大规模建筑,编写了中国第一本详细论述建筑工程做法的著作《营造法式》。《营造法式》的编修来源于古代匠师的实践,是历代工匠相传、经久通行的做法,所以该书反映了当时中国土木建筑工程技术所达到的水平。它的编修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对研究中国古代土木建筑工程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营造法式》按内容可以分做名例、制度、功限、料例、图样五个部分。其中,《营造法式》用很大的篇幅列举了各种工程的制度,包括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窖作共十三种一百七十六项工程的尺度标准以及基本操作要领,类似现代的建筑工程标准作法。这一部分突出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工人的卓越才能和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艺水平。李诫除主要从事建筑工作外,还一度任职州知州,在地方甚有政绩。
——摘编自《中国历代大工匠的故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诫《营造法式》反映的建筑成就特点及其成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诫的《营造法式》对后世的影响。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朱熹是继孔子、孟子以后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是新儒学的集大成者。从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以来,“五经”成为汉唐经学的主体。到宋代,朱熹将以“五经”为主体的经学,改造成“四书五经”体系,并把重心从“五经”转移到“四书”,形成了与汉唐经学不同的儒学体系,后人称为理学、道学或新儒学,完成了儒学的复兴,是儒学更新运动在学术上的总结。他的思想学说,即所谓“朱子学”,从14世纪开始产生广泛的影响,15世纪影响朝鲜,16世纪影响日本,17世纪开始引起欧洲的注意,1714年欧洲翻译出版了《朱子全书》。西方汉学家认为,朱熹的方法论基本上是经验主义的唯理论者的方法,他对儒教世界的影响,可与托马斯·阿奎纳对基督教世界的影响相比拟。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朱子学与汉唐经学的区别。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思想的积极影响。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601年,徐霞客十五岁时,科举未中。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也不再勉强,就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有见识的人。徐霞客热爱祖国名山大川,在28岁以前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上。其母亲去世后,徐霞客开启了多年的长途旅行,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旅行期间,徐霞客写有天台山、雁荡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徐霞客去世后这些著作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游记》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涉及今天大半个中国的众多山水名胜、奇观异景乃至风俗民情、社会生活等,被称为“明末社会的百科全书”,《游记》写作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具有恒久的文学价值。徐霞客本人与13世纪西方大旅行家马可·波罗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分别被推尊为“东、西方游圣”。
——摘编自朱荣《纪念徐霞客论文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霞客能够写成《徐霞客游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鲁迅对孙中山克服重重障碍、弹精竭虑、不断向前的革命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孙中山将一生贡献给了改造和建设中国的事业。在革命期间,他经历了千辛万苦,受到帝国主义的阻挠、军阀官僚的反对,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孙中山“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又将旧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鲁迅认为孙中山“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哪一件,全都是革命”。虽然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但是其领导者孙中山“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国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向近于完全的革命的工作。”
——袁芳《鲁迅看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概括孙中山的优秀品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如何改造和建设中国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仍然继续着向近于完全的革命的”哪些工作。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侯德榜(1890—1974),中国纯碱工业之父。受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1919年化学博士侯德榜离美回国,并与范旭东、陈调甫建立永利公司,商标取名为“红三角”以示三位创办者团结一致,奋勇向前。早在20年代,公司投资10余万,建立先进科研机构,大量购进最新外文化学书籍,建立当时国内一流的图书馆。刚开始“红三角”纯碱产品质量不稳定,企业亏损巨大。侯德榜不断检验生产设备,终于生产出优质纯碱。公司大做广告,积极参加国内外产品展销活动,多次荣获世界博览会大奖,从而享誉欧亚美各洲。公司又趁势改进产品包装,“红三角”纯碱国内市场迅速扩大。向德国学习查恩制碱法受阻后,侯德榜刻苦钻研,终于在1943年研究出一种全新的制碱方法——“侯氏制碱法”,完全打破了自1863年比利时人苏尔维兄弟的制碱法及德国查恩制碱法对世界制碱市场的统治。
——摘编自左旭初《侯德榜与“红三角”牌商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侯德榜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侯德榜取得功绩的原因。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60年底,在钱三强的组织下,以于敏等为主的一群年轻科学工作者,悄悄地开始了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进行理论探索。四年中,于敏、黄祖洽等科技人员提出研究成果报告69篇,对氢弹的许多基本现象和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1965年9月,于敏带领一支小分队赶往上海华东计算机研究所,抓紧计算了一批模型。于敏总结经验,带领科技人员又计算了一批模型,发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解决了氢弹原理方案的重要课题。
1986年初,于敏对世界核武器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作了深刻分析,向中央提出了加速核试验的建议。1988年,于敏与王淦昌院士一起上书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建议加速发展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将它列入中国高技术发展计划,使中国的惯性聚变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
之后,于敏由于身体的原因逐渐退出研究领域,卸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转而以“顾问”的身份继续为中国的核物理事业提供宝贵的咨询和建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敏对新中国科技所做的重大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敏身上所体现的家国情怀。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央认为,对于当前实际存在着的困难,应该有足够的估计。不正视困难,因而不努力克服困难,当然是不对的。困难从来吓不倒共产党人。共产党人在困难面前的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认真地研究困难产生的原因,寻求克服困难的办法,集中一切力量去战胜困难。
——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1962年1月27日)
材料二办托拉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但都没有完整的经验,要我们自己创造。托拉斯不是只办十二个,我们要把眼光放大一点,全面看问题可以考虑托拉斯有三种形式:一种是人权、财权、物权全部统,工厂全部收;另一种是只统一计划、价格、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第三种是只管计划、安排任务、交流经验。恐怕几种形式都要有,只一种不行.统起来是主要的。
——刘少奇《试办托拉斯》(1965年6月1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当时而临的实际困难,分析说明其形成的原因及克服困难的办法。
(2)习近平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说:“刘少奇同志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结合材料二理解上述讲话。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思想:提倡省用、反对奢侈;主张艰苦奋斗;认为节俭是一种美德。
(2)优秀品质:严于律己、克俭处事、体恤民艰(或能与民共甘苦);知过能改;严于教子;等等。
解析:第(1)问中,“节俭思想”可从材料中“妾不穿丝绸,马不喂粮食”“听说德性高尚才能给国家增添光彩”等信息概括得出。
第(2)问中,“优秀品质”可结合季文子“看到国家的老百姓……我不敢那样做啊”、仲孙它“妾穿不超过七升布的衣,马的饲料也都用杂草喂养”、孟献子“把仲孙它关了七天”等不同人的言行来概括答案。
2.答案:(1)特点:承上启下;工艺全面;光耀古今。原因:吸取古代工匠的经验;自身实践经验的总结;丰富的建筑艺术遗存;宋代宽松的社会环境。(任答三点即可)
(2)影响:保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后世建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书中所体现的工匠精神影响后人;对中国乃至世界建筑界具有重要价值。(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中“它的编修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可以得出承上启下;由《营造法式》的内容可以得出工艺全面;由其对后世的影响可以得出光耀古今。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中“《营造法式》的编修来源于古代匠师的实践,是历代工匠相传、经久通行的做法”可以得出吸取古代工匠的经验;由材料中“曾主持修建了开封府廨、太庙及钦慈太后佛寺等大规模建筑”可以得出自身实践经验的总结;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丰富的建筑艺术遗存、宋代宽松的社会环境。
(2)根据材料中“该书反映了当时中国土木建筑工程技术所达到的水平。它的编修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对研究中国古代土木建筑工程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出该书对后世建筑艺术影响巨大,其中所体现的工匠精神影响至今;对中国乃至世界建筑界具有重要价值。
3.答案:(1)区别:汉唐经学以“五经”为主体,推崇孔子;朱子学侧重“四书”,将孟子与孔子并重。
(2)影响:提高了孟子的地位;重建了儒学体系,促成了儒学的复兴;形成了朱子学,对世界尤其是东亚影响深远。
解析:(1)根据材料“从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以来,‘五经’成为汉唐经学的主体。到宋代,朱熹将以‘五经’为主体的经学,改造成‘四书五经’体系,并把重心从‘五经’转移到‘四书’,形成了与汉唐经学不同的儒学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提炼信息即可。
(2)根据材料“是儒学更新运动在学术上的总结”“从14世纪开始产生广泛的影响,15世纪影响朝鲜,16世纪影响日本,17世纪开始引起欧洲的注意,1714年欧洲翻译出版了《朱子全书》”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外因素作答。
4.答案:(1)祖国疆域辽阔,地理旅游资源丰富;家庭的影响和支持;历代地理知识的积累;徐霞客不畏艰辛长期游历考察。
(2)是描绘中华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为我国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于研究明朝社会史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很高价值;在国际上产生了不同凡响的影响力。
解析:(1)根据材料“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也不再勉强,就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有见识的人”“徐霞客热爱祖国名山大川”“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浙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多年的长途旅行,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原因。
(2)根据材料“《游记》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涉及今天大半个中国的众多山水名胜、奇观异景”“明末社会的百科全书”“东、西方游圣”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简评。
5.答案:(1)优秀品质:克服重重障碍、殚精竭虑、不断向前的革命精神;将一生贡献给了改造和建设中国的事业,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鞠躬尽瘁;与时俱进,把三民主义主动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天下为公,爱国主义思想。
(2)改造和建设的内容:提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宣告诞生;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工作:1913年7月,孙中山组织发动了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1915年,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运动”;为反对段祺瑞的卖国独裁,维护《临时约法》,于1917年和1920年两次发起护法运动;1924年,主持召开国民党一大,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
解析:(1)根据材料中“克服重重障碍、殚精竭虑、不断向前的革命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将一生贡献给了改造和建设中国的事业……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又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可以得出克服重重障碍、殚精竭虑、不断向前的革命精神;将一生贡献给了改造和建设中国的事业,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鞠躬尽瘁;与时俱进,把三民主义主动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天下为公,爱国主义思想。
(2)根据材料“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可以得出提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结合教材可以得出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宣告诞生;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的主要抗争结合教材主要史实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国民党一大。
6.答案:(1)建立永利公司,推动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研制出“侯氏制碱法”,打破了西方世界制碱技术垄断;“红三角”产品赢得国际好评,增强了我国民族自豪感。
(2)实业救国思想的激励;企业领导人团结一致,营销策略灵活;个人专业知识扎实,刻苦钻研,攻坚克难。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侯德榜的历史功绩。依据材料“1919年化学博士侯德榜离美回国,并与范旭东、陈调甫建立永利公司”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建立永利公司,推动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据材料中“侯德榜不断检验生产设备,终于生产出优质纯碱……多次荣获世界博览会大奖,从而享誉欧亚美各洲”,得出答案:“红三角”产品赢得国际好评,增强了我国民族自豪感;据材料中“终于在1943年研究出一种全新的制碱方法——‘侯氏制碱法’,完全打破了自1863年比利时人苏尔维兄弟的制碱法及德国查恩制碱法对世界制碱市场的统治”,得出答案:研制出“侯氏制碱法”,打破了西方世界制碱技术垄断。
(2)本题主要考查侯德榜取得的功绩的原因。依据材料中“受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工业救国思想的激励;据材料中“商标取名为红三角’以示三位创办者团结一致,奋勇向前……公司大做广告,积极参加国内外产品展销活动”,得出答案:企业领导人团结一致,营销策略灵活;据材料中“1919年化学博士侯德榜离美回国……建立先进科研机构,大量购进最新外文化学书籍,建立当时国内一流的图书馆……向德国学习查恩制碱法受阻后,侯德榜刻苦钻研,终于在1943年研究出一种全新的制碱方法”,得出答案:个人专业知识扎实,刻苦钻研,攻坚克难。
7.答案:(1)贡献:①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②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工作,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为我国进行氢弹研制奠定了基础;③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④为核物理事业提供了长期的咨询和建议。
(2)情怀:①毕生奉献国家,淡泊名利,不怕困难;②勤奋肯干,善于钻研,勇攀高峰。
解析:(1)根据材料“对氢弹的许多基本现象和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解决了氢弹原理方案的重要课题”可知,于敏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工作,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为我国进行氢弹研制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向中央提出了加速核试验的建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于敏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根据材料“依靠自己的勤奋”“以‘顾问'的身份继续为中国核物理事业提供宝贵的咨询和建议”可知,于敏为核物理事业提供了长期的咨询和建议。
(2)根据材料“依靠自己的勤奋”“以‘顾问’的身份继续为中国核物理事业提供宝贵的咨询和建议”并结合他的科研经历,可得出他毕生奉献国家,淡泊名利,不怕困难;勤奋肯干,善于钻研等。
8.答案:(1)困难:①农业减产;②国民经济比例失调;③人民生活水平下降;④出现三年经济困难。
原因: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的错误干扰;②中苏关系恶化;③自然灾害严重。办法: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召开中央工作会议。
(2)刘少奇主张全面认识和借鉴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根据中国特点采取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法来进行经济建设,大胆尝试,适当给企业放权,注重计划和市场的结合,在企业领域倡导试办托拉斯,丰富社会主义经济。这对后来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有一定借鉴意义。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面临的实际困难主要是农业减产;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出现三年经济困难。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些困难的原因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的错误干扰;中苏关系恶化;自然灾害严重。中国共产党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召开中央工作会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少奇主张全面认识和借鉴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根据中国特点采取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法来进行经济建设,尝试给企业放权,注重市场与计划结合,丰富社会主义经济。刘少奇的主张对后来的经济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