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姓名 班级 学号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过节贴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写照。下列春联中,反映建国初期的是 ( )
A.新四军拼命抗日 老百姓安心过年
B.万里山河归人民 五亿群众庆新生
C.宁要社会主义草 不要资本主义苗
D.世博亚运扬国威 改革发展创奇迹
2.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邀请她北上对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应该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3.方寸之间传递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右图邮票发行于( )
A.2008年 B.2009年
C.2010年 D.2011年
4.“在那个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敌人的罪恶枪口被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该诗赞美的英雄人物是( )
A.邱少云 B.雷锋 C.罗盛教 D.黄继光
5.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包产到户”的实施 D.人民公社化运动
6.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7.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 ,农林水利占7.6% ,运输邮电占19.2% ,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 ,其它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D. 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8.以下表格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行业 参加合作社或公私合营的户数
农业 87.8%参加合作社
手工业 91.7%参加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私营工业的99%和私营商业的82.2%实现公私合营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文革”时期经济的增长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9.“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提出这一重要论述的会议是( )
A.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0.1958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2.9亩小麦试验田亩产达3530斤。这篇浮夸报道的出现反映了“左”倾错误的泛滥,“左”倾错误出现的的原因是( )
①中共八大的指引 ②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他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他就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邓稼先 D.雷锋
12.烟标和火花反映着时代的变迁。根据图片信息判断,下列烟标或火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
13.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 )
A.“大跃进”时期 B.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土地改革时期
14.“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娘啊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克郎’”。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 )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5.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
A.公社大办食堂,吃饭不要钱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二材料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4分)
16、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材料 二
拉萨大昭寺文成公主入藏壁画 人民解放军进入拉萨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文成公主入藏是与当时哪一少数民族的首领通婚?她对该地区的开发做出了哪些贡献?(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设立哪一专门机构管理西藏有关事务。(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西藏何时获得和平解放?并指出和平解放的意义。(5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 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4分)
(2)材料二 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3)材料三 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6分)
18、问答题(14分)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上出台了一部什么法律文献?(2分)
(2)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也在高速进行。请问,对农业改造的方式是什么?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是怎样的?(5分)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的“严重失误”,它造成了哪些影响?。我们从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请你谈谈认识。(7分)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D D A C A B A B C D C A A
16.(1)吐蕃。带去先进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2)宣政院。
(3)1951年。有利于实现国家统一;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西藏地区社会稳定。
17.(1)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运输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开通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答出以上任何三项内容即可得分。
(2)1956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3)1958年。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对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缺少经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18.(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农业生产合作社。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3)(A)造成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B)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C)我们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保持经济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符合我国国情等。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① “抗美”火柴
②公私合营南中烟厂“锦绣河山”牌香烟
③ “青春旋律”火花
④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