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九课
改革开放
一、对内改革
1、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一: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二: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人,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后家家户户背起花鼓去讨饭。
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按照当时小岗村的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包产到户: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分田到户,实行定产量、定投资、定工分,超产归自己,减产赔偿。
包干到户:各承包户向国家缴纳农业税,交售合同定购产品;向集体交公积金、公益金等,其余产品归农民自己所有。
形式
材料一:“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二:改革后一年,小岗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人均收入从22元增加到400元,生活有了改善。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同时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人数达到8805万人,产值达到4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4%,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练一练:
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这应归功于我党哪一政策的实施………………………(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城市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问题:这反映了改革之前国有企业面临的状况,为什么会这样?
材料二: 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向省委、省政府写了一封“松绑”公开信:
“……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困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
问题:中央是怎样给城市国有企业“松绑”的?从哪些方面进行的?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1)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企业经营方式:由政企不分到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产品分配方式:由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到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992年,当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思考:从粮票退出历史舞台到股票的出现体现反映了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粮票
股票
练一练:
为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国家采取了哪一措施……………………… ( )
A、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
B、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
C、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
D、政企分开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二、对外开放
2004年中央电视台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评选中对深圳的评价词是:“25岁,用青春把小渔村变成大城市;25年,用前无古人的速度领跑经济;这个城市的名称,不止代表地点,他代表关于时间的观念,也代表重若生命的效率。”
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
上海浦东开发区
海南经济特区
广州
大连
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练一练:
《春天的故事》中有这样几句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位老人邓小平1979年画的这个圈具体是指………………………………………( )
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B、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C、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特区
D、开辟香港、澳门为经济特区
小结
改 革
开 放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开放的格局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