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少年》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四年级
教材分析:
《小小少年》是选自德国电影《英俊少年》的一首插曲并且是一首弱起的一段体结构。第一、二乐句旋律变化重复,在句尾作六、七度的上下跳进,歌曲情绪愉快,充满孩子的朝气;第三、第四乐句旋律同样是变化重复,在句头使用六度大跳,曲调舒展而起伏,唱出少年在成长中的烦恼,也表达了他充满欢乐、乐观、愉快的心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这首歌曲是德国影片《俊少年》中的插曲,能与他人一起有表情的演唱《小小少年》
2、掌握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并能熟练运用
3、了解《英俊少年》故事梗概,学习主人公海因策机智勇敢的精神教学重点:能准确的手拍、口读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型,并能熟练运用;能用优美、连贯的歌声演唱歌曲《小小少年》
教学难点:附点八分音符的掌握及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跟着琴声模唱大、小调音阶。
2、老师模唱一段新的旋律,用“lu”音来模唱。
(设计思路:以模唱新旋律的形式组织学生学生很快集中精力上课,并且提升学生的模唱能力,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二、发声练习
1.教师用“LU”模唱旋律,学生模仿学唱,教师在练唱的过程中,
提醒学生高音往头顶上拉,眉毛扬起来,注意气息
2.教师画旋律线,让学生感受音高
带学生打手号练唱
(设计思路:歌曲中有六度,七度的大跳,让学生练唱可以为以下学歌曲做铺垫,柯达伊手势利用视觉手段,用手势在空间表示的位置和运动方向帮助学生感觉和辨别音的高低,避免枯燥单一的练唱,培养音准能力,是提高食谱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三、新歌学唱
1、教师播放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愉悦的、勇敢的、有朝气的)
2、再听范唱,边听边看教师画图形谱(歌曲的第一段教师就可画完,第二段让学生边听边画)
(设计思路:音乐的听觉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听觉能力的培养,把“聆听”作为学习的重要手段,引导他们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感受音符的固定音高和节奏类型,逐步积累从而形成一种音乐记忆)
3、模唱旋律
①让学生观察图形谱全曲分为几个大乐句(四个大乐句)找出乐句之间相同的部分。(一二乐句前半部分相同,三四乐句前半部分相同)
②师生合作唱一二乐句的旋律
③解决重难点(对比附点八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区别)
附点八分音符:启发学生想象马奔跑的声音 ; 八分音符:人走路的声音。
先分别练习,再请学生合作练习,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它们的区别。
④观察图形谱,小波浪线表示弱起,让学生再带着弱起的感觉唱一唱,注意连音线的地方像吹气球。
⑤唱旋律的最后两乐句(由于在唱一二乐句的时候,知识点都讲过,所以三四乐句就可以直接挑战。)
4、填词唱
①学生填词唱歌(学生在唱高音部分容易白嗓子喊唱,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最开始的发声练习,找准演唱的方法)
②教师笵唱感受歌曲的结构(主歌和副歌)
主歌:歌曲的一二乐句,歌词是在叙事,旋律平稳(连贯、流畅)
副歌:歌曲的三四乐句,副歌是全曲的潮,旋律跨度大(嘹亮、饱满)
③学生再次完整演唱
四、教学拓展
师:演唱的方式分很多种,有独唱、齐唱、男生唱、女生唱,今天就请大家分小组合作,设计不同的形式来演唱这首歌,小组长来领取打击乐器(铃鼓、手摇铃、三角铁、碰铃)
1、分小组上台表演唱
(设计思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2、讲述《小小少年》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学习小少年的勇敢、机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五、结语:
同学们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们正慢慢的长大,也许成长的烦恼会在某一天悄悄来临,希望你们能像海因切一样,学习他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精神,勇敢地去战胜困难和挫折吧!
教学反思;
《小小少年》是德国故事影片《英俊少年中的插曲歌曲4/4拍,弱起的大调式一段体结构。第一、二乐句旋律变化重复,在句尾作六度、七度的上下跳进,歌曲情绪愉快,充满孩子的朝气,一下子将主人公的性格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第三、第四乐句旋律在平行三度的和声进行,与前形成对比,旋律同样变化重复,使用六度大跳,曲调舒展而起伏,歌曲虽然唱出少年在成长中的烦恼,但仍然表达了他充满欢乐、愉快的心情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在课上,首先带学生听《小小少年》的伴奏,进行简单的律动,让学生对歌曲有了初步的印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在学这首新歌的过程中,学生跟着琴声唱旋律,我引导学生自己找到
歌中节奏、旋律的特点,如:弱起、附点八分音符等,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课上积极发言、演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新理念。
当然这堂课还是有不足之处:
在课的结尾告诉学生当你的烦恼来临时,希望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将困难克服。其实我觉得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曾经碰到哪些烦恼,怎样去化解的,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烦恼,关键在于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毕竞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更有说服力和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为最后情感升华提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