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你好,大自然!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从不同视角表现出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并用优美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听与唱的学习,体验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初步体验音乐的变化发展带来的美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唱《田野在召唤》。
2、难点:弱起拍、附点音符。
(三)课型、教学时数:音乐唱歌课,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实施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复习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二、学唱《田野在召唤》
三、欣赏《溪边景色》
四、课堂小结。 跟随伴奏演唱歌曲。
1、聆听歌曲范唱。
2、讨论歌曲的旋律特点。
3、用la学唱曲调。
4、学唱歌词。
5、表演歌曲(创造与实践)。
1、聆听乐曲。带着问题聆听,学生听后自由回答。
2、再听乐曲。听出潺潺流水声,知道它的表现方法。边听边感受,听到流水声时用动作表示。
复听乐曲。 想象颤音出现时音乐所表现的大自然景色,边听边用颤动手腕的动作来表示听到的颤音,用动作带动联想,表现音乐中描绘的泛泛水光。
简单的评价。说说自己的感受。 播放或弹琴伴奏。
1、谈话导入。春游是一件领略大自然、欣赏自然美的活动。你们知道意大利的少年朋友们是以怎样的心情去春游?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演唱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
3、设问:前两个乐句在曲调上、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哪里是“平行”,哪里是“上行”?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提示弱起拍的附点节奏和二声部的和谐。
4、要求学生要有感情地放声歌唱。
5、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研究:用什么手段与形式把歌曲表演得更有情趣。
1、导语:音乐源于生活源于自然,从古到今,从东方到西方,很多音乐家被大自然的美激起创作灵感,很多作曲家更是把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景,用动
人的旋律来描绘。你还记得我们听过哪些作品是描绘大自然景色的呢?
2、设问:当你听到这首乐曲时,你好像看到了大自然的什么景色。
3、设问:你能感受到乐曲中描绘的潺潺流水声吗 , 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引导学生听出它是用弦乐器在中、低音区不断地发出快速交替的音来表现的)。
4、唱出颤音的效果
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反复完整聆听乐曲中简介作品及作者贝多芬,加深对乐曲的印象。
小结: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生机,田野活动给了我们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六)板书设计(课件)
4/4 0 0 0 0 │0 0 0 12│33 33 33 33│30 5 — 43│
当那 春天来到大地充满 阳 光 绿树
10 50 10 50│10 50 10 50│10 50 10 50│10 50 10 50│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七)作业布置:唱熟歌曲。
(八)教学反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