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生物必修一达标检测试题:6.1.1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和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生物必修一达标检测试题:6.1.1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和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8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5-16 22:5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课标·生物必修一·达标检测试题
21 细胞周期和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的实验原理不包括(  )
A.酚酞遇NaOH呈现紫红色反应
B.以琼脂块的大小表示细胞大小
C.NaOH的扩散深度表示吸收速率
D.NaOH的扩散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比表示细胞吸收物质的速率
解析:NaOH的扩散深度对于体积不同的琼脂块都是相同的,无法用来表示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只有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比才可表示细胞吸收物质的速率。
答案:C
2.人体皮肤擦伤后能重新长好,主要是由于细胞能进行(  )
A.无丝分裂
B.减数分裂
C.有丝分裂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解析:擦伤皮肤能重新长好,主要是由于皮肤生发层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以补充损伤的细胞。
答案:C
3.在洋葱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
细胞板的形成发生在(  )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解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末期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逐渐扩展成为细胞壁,从而形成两个子细胞。
答案:D
4.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直接参与细胞分裂活动的细胞器有(  )
A.高尔基体和核糖体
B.高尔基体和中心体
C.叶绿体和核糖体
D.中心体、高尔基体和核糖体
解析: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有相关蛋白质及反应所需酶的参与,所以有核糖体的参与;在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新的细胞壁的合成。
答案:A
5.某同学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并绘制出下图。据此推测高尔基体的活动明显增强的时期是(  )
解析:A、B、C、D四个图依次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在末期高尔基体的活动明显增强,以形成新的细胞壁。
答案:D
6.正常情况下,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母细胞相比,保持不变的是(  )
A.蛋白质的含量
B.染色体的数量
C.细胞器的数量
D.RNA的含量
解析:蛋白质的含量属于细胞质分裂具有随机性,A不符合题意;
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在亲子代之间完全相同,B符合题意;
细胞器的数量属于细胞质分裂具有随机性,C不符合题意;
RNA的含量属于细胞质分裂具有随机性,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7.如图是植物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但排列混乱,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按序号各排成一组:
植物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物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图中a~e各指什么结构: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3)以上细胞所代表的动植物的体细胞中各有几条染色体:植物________条;动物________条。
解析:2、3、5、6、10、11六幅图有细胞壁,1、4、7、8、9、12六幅图无细胞壁,有中心体,故可判定:2、3、5、6、10、11六幅图属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1、4、7、8、9、12六幅图属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以植物细胞为例,各阶段判断如下:
序号
图像特点
判断结果
2
核膜消失,核仁解体,染色体出现,纺锤体形成
前期
3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细胞两极
后期
5
核膜、核仁形成,两新核中间出现细胞板
末期
6
核仁存在,染色质明显
间期
10
一个细胞变成两个子细胞,分裂完成
末期最后
11
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中期
同样可确定,1、4、7、8、9、12六幅动物细胞分裂图像的顺序。
答案:
(1)6→2→11→3→5→10 9→8→4→1→7→12 
(2)纺锤丝 染色体 核仁 细胞板 中心体 
(3)6 4
8.如图为细胞分裂的某一时期,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中心体⑨,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
B.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②相连
C.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D.在后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解析:此图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点均排列在赤道板上,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当着丝点分裂后进入后期,含8条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答案:D
9.科学家在染色体中找到了一种使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形的关键蛋白质,并将其命名为ASURA。下列与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ASURA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②ASURA可在有丝分裂间期合成 
③缺少ASURA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会发生异常 
④ASURA可能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密切相关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由题意知,ASURA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因此其合成场所为核糖体,合成时期在分裂间期,①、②正确;该蛋白质的作用是使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形,即与姐妹染色单体的形成与分开有关,③、④正确。
答案:D
10.如图为某生物一个体细胞分裂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乙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________条。
(2)图乙为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图像。该时期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②染色体的遗传信息来自父方,那么与之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染色体为________,其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_段,图丙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_段。
解析:图乙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该时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共有8条。由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两个DNA分子是由同一个DNA分子复制而来,所以两者的遗传信息是一样的。图乙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图甲的e~f,而图丙可以表示DNA复制结束之后着丝点分裂之前的一段,即c~e段。
答案:
(1)8
(2)后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3)⑥ 它们是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分离后形成的
(4)e~f c~e
11.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位置会不断发生运动变化,为了探究引起染色体运动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假设:染色体的运动与纺锤体有关。
②实验材料及用具:长出了根和叶的洋葱、相差显微镜(能观察活体细胞的生长、运动、增殖情况及细微结构)、切片机(能够将生物组织切成很多很薄的切片)、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清水、吸水纸、染色剂(其浓度不影响细胞活性)、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提示: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形成,且其作用速度非常快,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作用的即时效果可以在相差显微镜下看到)。
(1)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①切取洋葱根尖2~3
mm数根,平分成两组,分别编号为A和B,用切片机将每根洋葱的根尖纵切成薄片,________制成临时装片;
②在A组盖玻片的一侧滴上少量________,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标本浸润在该溶液中;在B组盖玻片的一侧滴上等量________,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标本浸润其中;
③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运动。
(3)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实验的思路:正常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子染色体向细胞的两极运动,这一现象在相差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秋水仙素能够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因此用秋水仙素处理过的洋葱根尖细胞不存在纺锤丝,在相差显微镜下看不到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的运动。因此可以在相差显微镜下通过观察染色体的运动情况来探究染色体运动与纺锤丝的关系。
答案:
(1)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对细胞染色后,可以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到细胞中染色体的运动
(2)①染色 ②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 清水
(3)如果A、B两组的染色体在分裂后期都向两极运动,则染色体的运动与纺锤体无关;如果B组的染色体在分裂后期都向两极运动,而A组的染色体在分裂后期不向两极运动,则染色体的运动与纺锤体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