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新题专项汇编:考点09 遗传的细胞基础(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三生物新题专项汇编:考点09 遗传的细胞基础(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5-16 23:0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三生物新题专项汇编(1)
考点09 遗传的细胞基础
1.(2020·湖南高三其他)研究发现,细胞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分离与染色单体之间的粘连蛋白有关。动物细胞内存在有一种SGO蛋白,保护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酶(该水解酶在分裂中期开始大量起作用)破坏,其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粘连蛋白、SGO蛋白结构与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它们合成的基因不同
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会产生水解酶将粘连蛋白分解,而染色体上的其他蛋白质不受影响,这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C.如果阻断正在分裂的动物体细胞内SGO蛋白的合成,则图示过程会推后进行
D.图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主要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Ⅱ后期
【答案】C
题图表示着丝点分裂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
A、粘连蛋白、SGO蛋白都是蛋白质,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不同,A正确;
B、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细胞会产生水解酶将粘连蛋白分解,而染色体上的其他蛋白质不受影响,体现酶的专一性,B正确;
C、如果阻断正在分裂的动物体细胞内SGO蛋白的合成,则无SGO蛋白保护粘连蛋白,水解粘连蛋白的酶在中期就起作用,则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会由相应的细胞分裂后期提前到中期,故图示过程会提前进行,C错误;
D、据图分析,着丝点分裂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Ⅱ后期,D正确。
故选C。
2.(2020·湖南高三其他)下列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都进行1次染色质DNA的复制
B.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每条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C.减Ⅱ中期染色体数是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一半
D.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答案】B
有丝分裂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减数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
A、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都只进行1次染色质DNA的复制,A正确;
B、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B错误;
C、减Ⅱ中期含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是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一半,C正确;
D、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D正确。
故选B。
3.(2020·四川双流棠湖中学高二开学考试)下图是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可得出
A.MN段染色体复制使核DNA含量加倍
B.CD段同源染色体会发生两两配对现象
C.a、b阶段为减数分裂、c阶段为有丝分裂
D.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相等的
【答案】A
由图可知,a表示有丝分裂,b表示减数分裂,c表示有丝分裂。
A、MN段染色体复制使核DNA含量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A正确;
B、CD段表示有丝分裂,无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B错误;
C、a、c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C错误;
D、GH段染色体数目是OP段染色体数目的一半,D错误。
故选A。
【点睛】
DNA加倍的原因是间期DNA的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二者减半的原因是细胞分裂。
4.(2020·全国高三开学考试)某研究者对非洲爪蟾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并绘制了以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四个细胞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甲和丙
B.图中四个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甲、丙、丁
C.细胞丙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
D.丁细胞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一定不相同
【答案】B
精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图中甲细胞中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表示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细胞的着丝点分裂,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细胞的着丝点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丁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A、图中四个细胞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甲和丁,A错误;
B、由分析可知,甲、丙、丁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
C、细胞丙中含有4条染色体,染色单体数为0,C错误;
D、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可能存在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丁细胞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选B。
5.(2020·广东广州高三其他)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C.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
D.受精作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A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据此答题。
A、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于卵细胞,但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卵细胞,A错误;
B、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核的融合,B正确;
C、减数分裂过程使精子与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染色体数恢复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故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C正确;
D、受精作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精卵细胞的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A。
6.(2020·扬州市邗江区蒋王中学高三月考)甲→丁为某二倍体生物生殖器官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乙→丙→甲→丁
B.甲、乙、丙、丁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依次为4、2、l、l
C.若乙图中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则丁的基因组成为AaBb
D.乙是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丁可能为卵细胞
【答案】B
图中分析可知,甲图是有丝分裂后期,乙图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图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丁图是减数第二分裂末期。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两次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携带此生物的全部遗传物质,如甲、乙、丙、丁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依次为4、2、1、1。
A、根据图示分析可知,顺序依次为甲→乙→丙→丁,A错误;
B、甲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上面两条染色体构成一组染色体组,下面两条构成一组染色体组,共有2个染色体组;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无同源染色体,两条染色体只构成一组染色体组;丁细胞中两条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构成1个染色体组,B正确;
C、若乙图中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则丁的基因组成为AB或ab或Ab或aB,C错误;
D、乙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只能表示初级卵母细胞,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了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7.(2020·安徽高三其他)图1表示某二倍体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2为 该动物体内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模式图。综合图1和图2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处于图1中CD段的细胞中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
B.图2所示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相同的是甲和乙
C.图1所示细胞分裂完成后产生的子细胞为卵细胞
D.图2甲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遗传组成有差异
【答案】D
分析图1: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图2:甲细胞有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姐妹染色单体上的A、a基因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乙细胞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则该动物是雌性的;丁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有姐妹染色单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A、处于图1中CD段的细胞中含有1个或2个染色体组,A错误;
B、图2所示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相同的是甲和丙,B错误;
C、图1所示细胞分裂完成后产生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极体,C错误;
D、据图分析,图2甲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了等位基因A、a,因此甲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遗传组成有差异,D正确。
故选D。
8.(2020·安徽高三其他)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婚后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孩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则一定是卵子或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Ⅰ异常
B.若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则可能是卵子或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Ⅱ异常
C.若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则一定是卵子或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Ⅰ异常
D.若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则可能是卵子或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Ⅱ异常
【答案】C
假设控制视觉的等位基因为B、b,则题干中色觉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为XBX-、XBY,他们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孩子,其多的一条X染色体可能来自于父亲,也可能来自于母亲,据此分析答题。
A、若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可能是基因型为XBXB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的精子结合而成,也可能是基因型为XB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XBY的精子结合而成,因此可能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减Ⅰ或减Ⅱ异常,也可能是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Ⅰ异常,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若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则可能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减Ⅰ或减Ⅱ异常,也可能是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Ⅰ异常,B错误;
C、若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可能是基因型为XBXb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的精子结合而成,也可能是基因型为Xb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XBY的精子结合而成,因此可能是卵子或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Ⅰ异常,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若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可能是卵子或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Ⅰ异常,D错误。
故选C。
9.(2020·江西高三其他)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示意图,图丙中的M、m表示相应的染色体。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图乙为初级卵母细胞
B.图丙一定为次级卵母细胞,图丙中的M,m不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C.减数分裂被称为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图乙中染色体的行为为减数分裂所特有
D.对一种生物来说,判断其减数分裂时期的主要依据是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和分布
【答案】A
分析题图可知:图甲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后期;图丙细胞着丝点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A、 由题可知为甲乙丙三图来自同一个个体,且图乙不均等分裂,为雌性个体,所以图甲为极体、图乙为初级卵母细胞、图丙为次级卵母细胞,A错误;
B、 M、m为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且图丙不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卵母细胞,B正确;
C、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同图乙源染色体分离是减数分裂所特有,C正确;
D、在细胞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数目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故对一种生物来说,判断其减数分裂时期的主要依据是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和分布,D正确。
故选A。
10.(2020·黑龙江南岗哈师大附中高三开学考试)如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Ⅰ、Ⅱ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含核DNA为8个
B.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精原细胞,则图乙是图甲细胞分裂形成的
C.由图可知分裂过程中可能由于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换造成基因重组
D.图乙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答案】B
A、据图分析:图甲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说明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故A正确;
B、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精原细胞,则甲图表示次级精母细胞,乙表示精细胞,据图分析,图乙细胞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故B错;
CD、甲中1条染色体含有其同源染色体的部分,可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发生交叉互换,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因此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CD均正确。
故选B。
【点睛】
11.(2020·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三开学考试)从某动物个体的睾丸中取出的两个精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如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关于这两个精细胞的来源错误的说法是
A.不可能来自一个精原细胞
B.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C.可能来自两个初级精母细胞
D.不可能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A
精子的形成过程:
(1)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
(2)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
(3)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精细胞;
(4)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
A、如果将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组合起来分析,正好是三对同源染色体,所以它们可能来自一个精原细胞,A错误;
B、如果将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组合起来分析,正好是三对同源染色体,它们可能来自一个精原细胞,染色体复制后进入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所以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B正确;
C、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不同,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来自两个初级精母细胞,C正确;
D、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如果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产生的两个精细胞染色体组成应完全相同,所以图示的两个精细胞,不可能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精细胞的形成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精细胞的形成过程,明确一个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2种精细胞,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只能形成一种精细胞。
12.(2020·福建厦门高三期末)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动物细胞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子细胞为精细胞或极体
B.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
C.分裂过程中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b
D.该细胞可能是由初级性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交叉互换后产生的
【答案】C
由图可知,该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A、该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子细胞为精细胞或极体,A正确;
B、该细胞均等分裂,含有2个染色体组,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
C、若该细胞发生的变异是基因重组,则分裂过程中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若该细胞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则与其同时形成的另一个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或aabb,C错误;
D、该细胞可能是由初级性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交叉互换后产生的,也可能是间期基因突变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点睛】
姐妹染色单体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交叉互换。
13.(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二倍体动物某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甲、乙、丙、丁四种细胞,细胞中的核 DNA 和染色体相对含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丁细胞为精细胞
B.甲→乙过程发生了 DNA 复制,但没有发生着丝点分裂
C.乙细胞中可能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D.丙→丁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答案】D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中DNA:染色体=2:2,为精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且DNA未复制;乙中DNA:染色体=4:2,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丙中DNA:染色体=2:2,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中DNA:染色体=1:1,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A、据上分析可知,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为精细胞,A正确;
B、甲→乙过程为间期到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了 DNA 复制,但没有发生着丝点分裂,B正确;
C、乙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前期可能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C正确;
D、丙→丁是后期到末期,而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后期,D错误。
故选D。
14.(2020·陕西省洛南中学高三其他)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
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答案】B
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前期同源染色体不联会,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类似有丝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A正确;
B、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B错误;
C、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C正确;
D、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类似,前期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正确。
故选B。
【点睛】
要注意同源染色体联会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配对;虽然减数分裂连续分裂两次,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15.(2020·黑龙江松北哈九中高三开学考试)一个基因型为TtMm(这两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的卵原细胞,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如果它所产生的卵细胞基因组成为TM,则由该卵原细胞分裂产生的下列细胞中,基因的数目、种类表示都正确的是 (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
B.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
C.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或tm
D.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或tm
【答案】D
在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并且由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和第二极体的基因型相同,由第一极体分裂产生的两个第二极体的基因型相同。
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TtMm,其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TM,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T和基因M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共同进入次级卵母细胞(基因组成为TTMM),而含有基因t和基因m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共同进入第一极体(基因组成为ttmm)。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基因型为TM)和一个第二极体(基因型为TM),而第一极体分裂形成两个第二极体(基因型为tm)。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M或tm。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掌握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能根据卵原细胞和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推断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的基因组成。
16.(2020·黑龙江大庆四中高三其他)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据图分析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AB段染色体与DNA含量比由1∶1变为1∶2
B.图2丙图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对应图1的BC段
C.图2乙图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D.图1中D点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A点时期的相等或是其两倍
【答案】B
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需要掌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DNA的数量变化、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特点等。
A、图1中曲线表示的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AB段是间期DNA复制过程,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1个复制为2个,因此AB段的染色体与DNA含量比由1∶1变为1∶2,A正确;
B、图2中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图1的BC段,B错误;
C、图2乙图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细胞质发生不均等分裂,C正确;
D、图1中D点时期是着丝点发生分裂之后,染色体数目加倍,如果是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则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是A点时期的2倍,如果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则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与A点时期的染色体数相等,D正确。
故选B。
【点睛】
图1中AB段为分裂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C段可以对应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对应减数分裂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CD段发生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加倍;图2中甲图是有丝分裂后期,乙图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为初级卵母细胞,丙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17.(2020·河南高三开学考试)下图甲、乙表示某种动物个体的某些细胞的分裂过程,丙、丁表示另一种动物 个体的某些细胞的分裂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细胞具有4对同源染色体,甲与丙两细胞都可发生基因重组
B.若乙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则染色体①②和①③出现在子细胞中的概率不同
C.由丙细胞可判断该动物为雄性动物,其体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
D.丙细胞分裂形成的丁细胞是有同源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C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子细胞染色体数减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在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不同的子代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产生成熟生殖细胞。
在有丝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仍存在,但没有联会、分离,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子代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根据图像中染色体的行为可判断,甲是进行有丝分裂,乙为有丝分裂,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丁为减数第二次分裂
A、甲中着丝点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因没有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不会发生基因重组;丙中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会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
B、若乙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染色体经复制后分离,产生了子代细胞中染色体相同,都含有①②③④染色体,所以①②和①③出现在子代细胞中的概率相同,B错误;
C、丙细胞正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该动物为雄性;由于同染色体分离,着丝点未分裂,染色体数目不变,所以含有2个染色体组,C正确;
D、丙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产生的子代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D错误。
18.(2021·黑龙江省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高三其他)如图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C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雄性动物细胞内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根据染色体的颜色可以判断图中这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即基因重组。据此答题。
A、图中可以看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而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A正确;
B、B与b这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
CD、由于发生交叉互换,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的A与a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错误,D正确。
故选C。
19.(2020·黑龙江道里哈尔滨三中高三开学考试)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某二倍体生物体内某细胞分裂图像,见图1,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1分裂的时期是 _______________ ,该图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 细胞的分裂图像,中心粒的倍增是在细胞分裂的 _______________ 期完成的,该时期的主要特征有 _______________ 。
(2)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由于细胞分裂是 _______________ ,因此在同一个分生区可以看到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实验中染色主要是让细胞内的 _______________ 染上颜色(紫色或红色),便于观察清楚。龙胆紫溶液和醋酸洋红液都是 _______________ 性染料。
(3)请在图2中画出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变化坐标图 _______________ 。(要求:横轴标明各时期:纵轴标明对数值)。
【答案】有丝分裂前期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 间期 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独立进行 染色体 碱性
分析图1: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散乱分布,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据此分析作答。
(1)据图可知:图1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含有中心体,故可能是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的分裂图像;在间期除可以完成DNA的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之外,也可进行中心粒的复制(中心粒倍增)。
(2)由于细胞分裂是独立进行的,故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在同一个分生区可以看到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故在实验中可以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均是碱性染料)染色,便于观察。
(3)据图可知:有丝分裂前期有4条(2对)染色体,该种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在有丝分裂后期加倍为4对,其余时期都是2对,故可绘制图如下:
【点睛】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0.(2020·四川武侯成都七中高三开学考试)下图1是某哺乳动物个体细胞核中染色体数随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变化曲线,图2、3、4是该个体某器官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分裂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2、3、4反映出用于观察的实验材料应取自该动物的 ______________ (器官)。
(2)图2细胞处于 ______________ (分裂时期),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 。
(3)图3细胞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 ,该细胞处于图1中的 ______________ 段。
(4)图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图 ______________ 细胞。
(5)图4所示的细胞分裂方式重要意义在于 ______________ 。
【答案】卵巢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极体 EF 2、3 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分析图1:AB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C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EF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F点之后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分析图2: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
分析图3: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第一极体。
分析图4: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1)图2、3、4中有的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有的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只有生殖器官中的原始生殖细胞才能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由图1可知该动物为雌性,而雌性动物的生殖器官是卵巢。
(2)图2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图3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极体;该细胞处于图l中的EF段。
(4)图中2、3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4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
(5)图4所示的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在于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1.(2020·栖霞市第一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如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传递基因的情况;图2、图3分别表示该动物的性原细胞在正常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和细胞中染色体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2、3中,可表示有丝分裂过程的是________。
(2)图1中,只位于图2中BC段的细胞是________。图3中,与图2中BC段对应的区段最可能是________。
(3)只考虑染色体变异,与形成图1中生殖细胞基因组成异常的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与之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细胞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
(4)图3中,与图2中CD段的变化原因相同的区段是________。
(5)图1中,次级性母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________。
【答案】图2、3 ① FG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ABb、a、a GH 1或2
题图分析,图1中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②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生殖细胞中含有等位基因B和b,其形成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等位基因B和b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图2中表示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图3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曲线,其中FG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GJ表示后期,KL表示末期。
(1)图1、2、3中,可表示有丝分裂过程的是图2、3,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的是图1、2。
(2)图1中,只位于图2中BC段的细胞是①初级性母细胞。图2中BC段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图3中处于该状态的细胞为有丝分裂前、中期的细胞,即对应的区段是FG段。
(3)图中异常配子含有同源染色体,若只考虑染色体变异,则该生殖细胞基因组成异常的分裂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与之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b、a、a。
(4)图2中CD段的变化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导致的,图3中GH段是着丝点分裂导致的染色体组数暂时加倍,因此,在图3中,与图2中CD段的变化原因相同的区段是GH,即着丝点分裂。
(5)图1中,次级性母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1(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或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点睛】
熟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以及染色体行为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分析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是解答本题的前提。
22.(2020·四川省绵阳江油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动物,图1是其两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图2表示细胞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片段,请据图回答:
(1)图1中①②所处的时期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动物产生②细胞的场所是________,②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在无突变的情况下,图1中②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
(3)若图2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核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n等于________。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n等于________。
(4)若图2中E点以后发生着丝点分裂,则图2进行的细胞增殖过程与图1中的________对应。
(5)若图2中曲线表示DNA数目变化,那么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DE段发生的原因是否相同?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丝分裂中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卵巢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aB 4 2 ② 相同,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分析图1: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动物为雌性动物,该细胞的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分析图2:图2表示细胞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片段
(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产生②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其产生的场所是卵巢,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根据①中的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可推知②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
(3)根据图1可知,该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间期复制后有8个DNA分子,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若图2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核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n等于4,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n等于2。
(4)若图2中E点以后发生着丝点分裂,则该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对应于图1中的②。
(5)若图2中曲线表示DNA曲线变化,那么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DNA减半的原因相同,都是由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所致。
【点睛】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判断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23.(2020·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图甲、乙是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动物体内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甲细胞处于____________分裂的_______期,此细胞中含有_______个染色体组,它发生在图丙曲线中的____________阶段(填编号)。
(2)图乙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此细胞中含有________个四分体,基因B与b的分离发生在图丙曲线中的________阶段(填编号)。若图乙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③和④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最终形成了四个子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基因型为AaB,则卵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
(3)图丙曲线中,②③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填编号)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答案】有丝 后 4 ⑥ 初级卵母细胞 2 ① АаB或b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②③④
1、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不同分裂时期的特点比较:
分裂时期
有丝分裂
减Ⅰ分裂
减Ⅱ分裂.
前期
有同源染色体,无联会,不形成四分体,有染色单体,染色体随机分布
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有染色单体,四分体随机分布
无同源染色体,无联会,不形成四分体,有染色单体,染色体随机分布
中期
有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染色体在赤道板上排成一行
有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染色体在赤道板处排成两行
无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染色体在赤道板上排成一行
后期
有同源染色体(看一极),无染色单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
有同源染色体(二极间),有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
无同源染色体,无染色单体,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
末期
有同源染色体(看一极),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均分两极,在每极随机分布
有同源染色体(二极间),有染色单体,染色体均分两极,在每极随机分布
无同源染色体,无染色单体,染色体均分两极,在每极随机分布
2、分析题图
分析甲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乙图: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分析丙图: ①②③段染色体数目减半,表示减数分裂;④段染色体恢复,表示受精作用; ⑤⑥⑦段表示有丝分裂。
(1) 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对应于丙图中的⑥。
(2)根据分析已知,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因此雌性动物体内的乙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细胞中含有2个四分体; B与b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对应于图丙中的①。根据题意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③和④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产生了AaB的极体,则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AaB,也可能是b。
(3)图丙中,曲线②③阶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曲线②③④阶段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点睛】
结合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分析题图是关键。
24.(2020·江苏广陵扬州中学高三开学考试)某科研小组利用某哺乳动物作为实验材料得到下列实验结果。图甲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个细胞分裂图像的模式图;图乙是利用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测出细胞周期中DNA含量不同的细胞数。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中②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图有__________,③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
(3)已知图乙中一组为癌细胞组(对照组),一组是加了DNA聚合酶抑制剂抑制癌细胞增殖的组(实验组),则实验组为_________(填序号),对照组的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会经过图甲细胞____________所示的分裂时期。
(4)图乙b组细胞中DNA数与染色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秋水仙素处理④组细胞,与处理前相比,其a峰和b峰的细胞数目将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初级卵母细胞 ①和② 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⑤ ① 2:1或1:1 减少 增加
①细胞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且含有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初级卵母细胞;③细胞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移向两极,无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图④中a峰到b峰DNA的数目加倍,表明a→b的过程进行DNA的复制,该图为对照组;图⑤中d组细胞DNA数目加倍,但数量很少,说明抑制剂抑制了癌细胞的DNA复制,该图为实验组。
(1)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故为初级卵母细胞。
(2)由分析可知,细胞①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细胞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细胞,细胞内均存在同源染色体。细胞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移向细胞两极的子染色体上有一段颜色不同,可能的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3)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癌细胞DNA的复制来抑制增殖,DNA数目加倍的d组细胞数量较少,可推出⑤为实验组。图甲中①细胞为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可连续分裂,可能出现在图乙所示时期中。
(4)图乙b组细胞中DNA经过复制后加倍,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DNA数与染色体数的比例为2:1,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一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DNA数与染色体数的比例为1:1。如果用秋水仙素处理④组细胞,会抑制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使加倍后的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细胞不能分裂为两个子细胞,从而使a峰细胞数目减少,b峰细胞数目增加。
【点睛】
本题结合细胞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周期的知识,识记细胞周期及各时期的特点,通过分析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5.(2020·黑龙江香坊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高三开学考试)如图是有关二倍体生物体的细胞的分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二倍体生物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同源染色体联会一般发生在图甲细胞中的_____段,而图乙细胞的D2E2表示_______(时期)。
(2)图丙细胞中有_____个染色体组。若图丙细胞中③和⑦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别是A和a,则该细胞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
(3)图丁细胞所处时期的典型特点是_____________。图戊细胞完成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
【答案】B1C1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4 基因突变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卵细胞和极体
分析图甲:A1B1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1C1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1D1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1E1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图乙: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其中A2B2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C2D2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E2F2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图丙:图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应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丁:图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析图戊:图戊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1)同源染色体联会一般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即图甲细胞中的B1C1段;图乙D2E2段表示减Ⅱ后期。
(2)图丙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若图丙细胞中③和⑦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别是A和a,则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3)图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期的典型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图戊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完成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卵细胞和极体。
【点睛】
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所代表的时期,各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