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襄阳五中2021届高三5月冲刺模拟考试(二)
历 史 试 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试题卷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
1.阎步克说:“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此观点意在说明孝文帝改革( )
A.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B.建立了大一统的民族国家
C.促进了士族制度的发展完善 D.有效调和了各民族间矛盾
2.西汉“中央王室恭俭无为之治,不能再掩塞社会各方之活气。在此种种不安定不合理之状态下,中央政府觉悟到必须改变其态度,而要一积极勇敢的革新。于是遂有汉武一朝之复古更化,为西汉文治政府立下一规模。”这反映了( )
A.汉初实行郡国并行政策 B.西汉政府意图加强中央集权
C.黄老思想促进了社会发展 D.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朱熹认为,虽学者必由《大学》入门,穷理正心,达于圣学,但“洒扫应对”也可到圣人事,“理无大小故也”。由此可知,朱熹旨在强调( )
A.丰富儒学的教育内容 B.穷理与人伦日用的贯通
C.发明本心的求理方法 D.格物是为善去恶的过程
4.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确立起“催科四法”,要求每年征发赋役之时,每五户或十户为一单位,将每户田亩数、银米数、应完份数和限期,开列其上,一联三票(分交州县存档、差役应比和税户执有),发给甲首,挨次催缴,官吏不得插手,令自封投柜。“催科四法”的颁行( )
A.开户籍管理和赋役征收结合先河 B.有利于遏制民间土地户口隐匿现象
C.增加了基层赋役征收管理的成本 D.规范了基层赋役征收的原则和程序
5.下图为唐代长安西市的市场结构与店铺分布示意图。据图可知唐朝( )
(注:“市署”为管理市场的官衙,“常平仓”“平准署”是中央派驻的平抑物价的机构,“邸”是专供商人存货、交易和居住的地方。)
A.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商业分类细管理严格
C.城市经济功能加强 D.实行官商分利的政策
6.1862年,淮军在松江开设了一个随军小兵工厂,即松江洋炮局前身,1863年,该厂随军移至苏州,更名为“苏州洋炮局”。后又因李鸿章迁任两江总督,改址至南京,扩建为“金陵机器局”。该现象反映洋务军事企业的创办( )
A.注重维护国防安全 B.促使清廷权力下放
C.缺乏全局统筹规划 D.受制时局变化影响
7.1912年2月,日本政府向欧美列强提出一份《备忘录》,强调:各国在承认新政府问题上应遵循“共同行动准则”,应该进一步“促使政府做出足以说明其真正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共同权利及利益之充分保证”。该《备忘录》意在( )
A.以承认为条件谋求列强最大权益 B.敦促中国门户开放获取国际承认
C.帮助袁世凯独揽大权以镇压革命 D.协调各国利益冲突维护清朝统治
8.1939年5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征得蒙古族人民同意后,决定把成吉思汗的灵柩从绥远移至甘肃。6月,当成吉思汗的灵柩途经延安时,延安各界一万余人举行了盛大祭典,中共中央代表谢觉哉、边区政府的代表等都参加了祭典。当时,边区政府此举( )
A.有悖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体现了中共的民族平等政策
C.实现了蒙古族内部秩序的稳定 D.意在团结蒙古族人士共同抗日
9.1951年5月,针对山西省委要求削弱农村私有经济的意见,刘少奇提出:“现在采取动摇私有制的步骤,条件不成熟。没有拖拉机,没有化肥,不要急于搞农业生产合作社。”刘少奇旨在强调( )
A.新中国地主经济存在的合法性 B.开展社会主义改造的紧迫性
C.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性 D.维护土地改革成果的合理性
10.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成就示意图。其中“一带一路”阶段我国外交的活动特点是( )
A.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
B.重点发展与世界大国的关系
C.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D.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积极推动者
11.新中国的第一部体育电影是《两个小足球队》(1956),影片讲述了高中生王力因自大而输掉足球比赛,在老师、家长的批评教育下改正缺点获得认可的故事。还有电影《女篮5号》(1957)、《小足球队》(1965)等也表达了类似的主题。这类电影旨在( )
A.传达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 B.倡导国民为建设强身健体
C.构建民众的集体主义意识 D.促进青少年提升道德水平
12.公元69年,罗马元老院和人民授予皇帝维斯帕芗以治权。相关法律提到“神圣的奥古斯都等不受任何成文法律或平民决议的约束,维斯帕芗也不应受这些法律和平民决议的束缚;神圣的奥古斯都等依循任何法律或提案所做之事,维斯帕芗也都可合法地做同样的事。”对此法律内容解读准确的是( )
A.罗马的君主专制确立进程已进入关键阶段
B.罗马法已经发展成为内容完备的法律体系
C.罗马元老院和平民合作重新掌握国家实权
D.罗马皇帝以民主名义解决了权力来源问题
13.有学者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为“掌握数学的艺术家”,并认为这些艺术家为更准确地描摹自然场景,对人类的视觉及光影变幻特征呈现的模式进行了大量“实验”。该学者及其观点意在说明文艺复兴( )
A.导致欧洲艺术世俗化和现实化 B.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的内在一致性
C.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D.激发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14.17世纪前期,英国经济学者多主张实行低工资,反映在国家实施的工资评定制度上,就是由政府官员评定的法定工资标准往往低于市场工资标准。这一举措( )
A.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意在抑制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C.有利于技术革命的推进 D.是为了应对价格革命的挑战
15.有学者指出,1957年苏联的工业和建筑业大改组,把中心放在调整经济管理组织形式上,只是把经济管理的重心由中央转到地方,管理机构从条条搬到块块,即只是在条条与块块、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方面兜圈子。这说明当时苏联( )
A.削弱了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 B.依靠行政命令推行经济改革
C.力图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16.下面是《世界经济千年史》中1950—1998年美国与其他国家人均GDP水平的双边比较图:
根据所学判断,ABC三国分别对应的是( )
A.苏联、日本、英国 B.英国、苏联、日本
C.日本、苏联、英国 D.苏联、英国、日本
二、非选择题
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了《水浒传》等章回体小说,其中很多内容对宋代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引用时需要加以辨析。
材料一
话说宋时有个官人,姓吾,名爱陶,本贯西和人民。爱陶原名爱鼎,因见了陶朱公致富奇书,心中喜悦。自道陶朱公即是范蠡,当年辅越灭吴,功成名就,载着西子,扁舟五湖,更名陶朱公,经营货殖,复为富人。汪商见了爱陶,以真为假。爱陶见了汪商,认假非真,举手问尊客何来。汪商道:“小子是徽商水客,向在荆州。遇了吾剥皮,断送了我万金货物。因没了本钱,跟着云游道人,学得些剑术,要图报仇。”
——摘编自天然痴叟《石点头》
材料二
武松道:“休得胡说!便是你使蒙汗药在里面,我也有鼻子。”店家被他发话不过,一连又筛了三碗。武松道:“肉便再把二斤来吃。”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武松吃得口滑,只顾要吃,去身边取出些碎银子,叫道:“主人家,你且来看我银子,还你酒肉钱够么?”酒家看了道:“有余。还有些贴钱与你。”武松道:“不要你贴钱。只将酒来筛。”
——摘编自施耐庵《水浒传》
材料三
话说南宋自南渡以来,迁都临安,高宗皇帝建炎天于四年,改为绍兴元年。在朝有一位京营节度使,姓李名茂春,原籍浙江台州府天台县人,娶妻王氏,夫妻好善。李大人为人最慈,带兵军令不严,因此罢官回籍,在家中乐善好施,修桥补路,扶危济困,冬施棉衣,夏施汤药。
——摘编自郭小亭《济公全传》
上述材料中含有多处不符合宋朝历史的信息,请从中找出三处(不符合宋朝史实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12分)
18.(14分)从地理空间变化的角度进行党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秦岭——陇海铁路为空间界线,以1937年为时间界线,中共组织的发展呈现十分明显的重心南北易位现象。1927年3月,全国党员人数南方省份占比超过80%,其中湖南、湖北、江苏(含上海)广东占比排前四,而北方地区的党员仅占全国数量的10.94%。1945年七大召开时,就军队中党员人数而言,北方军队党员达40万左右,而南方军队党员仅7万左右,党员人数较多的省份主要是河北、山东、山西。 ——摘编自应星、荣思恒《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地理学视角》
材料二
根据社会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地调整空间战略,是党夺取政权、掌握和巩固政权的基本经验之一。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进行的空间战略选择与布局,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必须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城市与农村空间中进行的每一次战略调整,都对党的历史产生过深刻而全面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党史活动原有的展开路径与模式,衍生出了全新的党史发展轨迹。
——摘编自崔保锋《空间思维与中共党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1945年中共中央常驻地的迁移路径,并概述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展重心“南北易位”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某一次空间战略选择,说明其必要性与战略意义。(8分)
19.(14分)太平洋地区贸易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列强对这一地区贸易的争夺深刻影响着相关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70年代,西班牙在菲律宾马尼拉的殖民政府开辟马尼拉—阿卡普尔科(墨西哥)航线,这条航线连接东亚和美洲的贸易市场。西班才人用大帆船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运送大量银元到马尼拉,再到澳门购买以丝绸为主的中国商品,经马尼拉运到阿卡普尔科,然后转销到美洲各地和西欧。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将马尼拉一(——)中国贸易航路与葡萄牙人开辟的太平浑西部跨洋贸易航线联结起来,使以中国为中心的环球贸易航线得以形成。
——摘编自李伯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等
材料二
伴随美国西部大开发的发展,美国越来越重视对太平洋地区的开发。1890年,美国海军上将马汉提出,占地表三分之一面积的太平洋世界才是20世纪美国的生命线。此后,美国政府逐步实施其太平洋地区拓展战略,力图将大洋彼岸巨大的中国市场纳入美国掌控中,并建立太平洋舰队以保护商船。1898年美国挑起美西战争,从西班牙手中夺取古巴、波多黎各,并取得关岛、菲律宾的控制权。20世纪初,美国取得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马汉提出的建立太平洋海洋帝国的目标得到迅速发展。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从航海图到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帆船贸易”兴盛的历史条件,并说明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实施太平洋战略的背景,指出这一战略的实质。(6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澳门普济禅寺是澳门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佛教寺院,由信徒集资修建。寺院中现有一尊别具特色的罗汉像(如下图),被民间称为“马可波罗”,它是观音殿两侧十八罗汉塑像中右边的最后一尊。马可波罗是传说中元代来中国的意大利商人,被列入十八罗汉肇始于浙江净慈寺,清晚期传入普济禅寺。
——摘编自邵晓峰《中西文化交汇中的澳门艺术形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普济禅寺马可波罗罗汉像形成的原因。(8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马可波罗罗汉像的认识。(4分)
历史5月模拟考试(二)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D B C A D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C A B C
17.①徽商是明代时候才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宋代时期不存在徽商。(4分)
②白银是在明朝成为流通货币的,宋代流通货币以铜币为主。(4分)
③棉衣的普遍穿着是在元代黄道婆普及棉纺织技术之后,即棉衣在元代之后才成为普遍穿着,故当时不可能善施棉衣。(4分)
18.(1)路径:上海—广州—武汉—瑞金—延安;(答出上海—瑞金—延安即可计2分)
原因: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实现了战略转移;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中共领导的八路军主力开赴华北进行抗战;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促进党组织在北方的发展。(4分,每个要点2分,回答2点计4分)
(2)举例:改革开放首先选择以农村为突破口,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必要性:“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严重;“文化大革命”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农民群众极端贫困;农业处于国民经济基础性地位。(1点2分,2点3分)
战略意义:农村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为乡镇企业的崛起创造条件;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点2分,2点3分)
(如列举建国初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重点选择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选择将深圳作为突破口等均可。)
19.(1)历史条件:新航路开辟,西方殖民侵略;美洲银矿的发现和开采;中国传统手工业发达(或丝绸、瓷器等商品在国际市场畅销)。(如回答地理知识的增长、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也可酌情给分。)(4分,西方、中国因素各2分。)影响:白银大量流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明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一条鞭法);促进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使以中国为中心的环球贸易航线得以形成(或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但由于政府推行重农抑商与海禁政策,中国没有真正融入到全球化的大潮中,并实现经济转型。(4分,要求从积极与局限两方面回答,各计2分。)
(2)背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展,美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美国西部领土扩展到太平洋沿岸(或美国西部大开发的发展);传统老牌殖民帝国走向衰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马汉战略思想的影响(或马汉海权理论)。(两点即可得4分。)实质: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战略(或建立帝国主义海洋霸权/帝国)。(2分)
20.(1)原因:佛教兴起于古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逐渐本土化;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交流;马可波罗的传说对中国产生影响;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扩张和商业贸易开展;澳门逐渐处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汇处,有利于接纳多元文化。(8分。每点2分,任意四点8分)
(2)认识:这尊罗汉像不仅是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交融,也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体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丰富、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4分)
历史5月模拟考试(二)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D B C A D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C A B C
17.①徽商是明代时候才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宋代时期不存在徽商。(4分)
②白银是在明朝成为流通货币的,宋代流通货币以铜币为主。(4分)
③棉衣的普遍穿着是在元代黄道婆普及棉纺织技术之后,即棉衣在元代之后才成为普遍穿着,故当时不可能善施棉衣。(4分)
18.(1)路径:上海—广州—武汉—瑞金—延安;(答出上海—瑞金—延安即可计2分)
原因: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实现了战略转移;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中共领导的八路军主力开赴华北进行抗战;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促进党组织在北方的发展。(4分,每个要点2分,回答2点计4分)
(2)举例:改革开放首先选择以农村为突破口,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必要性:“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严重;“文化大革命”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农民群众极端贫困;农业处于国民经济基础性地位。(1点2分,2点3分)
战略意义:农村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为乡镇企业的崛起创造条件;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点2分,2点3分)
(如列举建国初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重点选择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选择将深圳作为突破口等均可。)
19.(1)历史条件:新航路开辟,西方殖民侵略;美洲银矿的发现和开采;中国传统手工业发达(或丝绸、瓷器等商品在国际市场畅销)。(如回答地理知识的增长、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也可酌情给分。)(4分,西方、中国因素各2分。)影响:白银大量流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明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一条鞭法);促进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使以中国为中心的环球贸易航线得以形成(或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但由于政府推行重农抑商与海禁政策,中国没有真正融入到全球化的大潮中,并实现经济转型。(4分,要求从积极与局限两方面回答,各计2分。)
(2)背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展,美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美国西部领土扩展到太平洋沿岸(或美国西部大开发的发展);传统老牌殖民帝国走向衰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马汉战略思想的影响(或马汉海权理论)。(两点即可得4分。)实质: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战略(或建立帝国主义海洋霸权/帝国)。(2分)
20.(1)原因:佛教兴起于古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逐渐本土化;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交流;马可波罗的传说对中国产生影响;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扩张和商业贸易开展;澳门逐渐处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汇处,有利于接纳多元文化。(8分。每点2分,任意四点8分)
(2)认识:这尊罗汉像不仅是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交融,也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体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丰富、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