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学案(一)七年级上册[华东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学案(一)七年级上册[华东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19 22:1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三历史复习学案(一)先秦 秦汉时期
(中国史第一册1—13课)
一、远古人类的活动
1.云南元某人是我国最早的人类(距今170万年)2.北京人遗迹最多,发现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3.原始农耕文化:A南方代表—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干栏式);北方代表—半坡居民(黄流流域,种粟,半地穴式)。B使用磨制石器C过着定居生活。4.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二、国家的产生及发展
1.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公元前21世纪,启,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商朝:A汤灭夏,建商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B盘庚迁
殷,从此国力日益强盛。3.西周:A武王伐纣,灭商建周(牧野之战)B 西周巩固统治实行的政治制度有分封制和宗法制。C 公元前771年,被犬戎所灭。D 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东周开始。4.春秋时期(前770年—476年);A列国并立时代
B春秋五霸: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5.战国七雄(前475—前221年):A大国兼并时期。B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C各国改革,魏国最早、秦国商鞅变法(收效最大)6.商鞅变法:A目的:富国强兵B秦孝公支持商鞅C内容: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D秦国力骤增;军队战斗力大大加强,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的国家;为最终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基础。
三、秦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建立:公元前221年,赢政咸阳。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A政治上:开创皇帝制度;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地方实行郡县制。 B经济文化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民间使用书写简便的隶书;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C思想上:焚书坑儒(李斯建议)D军事上:北击匈奴: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用来抵御匈奴)3.秦末农民战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A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直接原因是戍边误期当斩。B经过: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继续领导秦末代末农民战争的是项羽(巨鹿之战打败秦军主力)和刘邦(入咸阳,秦投降)。C楚汉之争:公元前206—202年,项羽败,刘邦胜。
四、西汉:
1.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长安(今西安)。2.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措施:解甲归田;劝农还乡;释奴为民;十五税一。3.文景之治(文帝:废除刑法和殘损肢体的肉刑)4.汉武帝:A稳固大一统的措施: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河西屯边(开通河西走廊,开始了汉朝对西域的经营)、西南开边、东北拓展。B经济文化措施:统一铸钱一五铢钱。兴修水利:开凿六辅渠和白渠;治理黄河,此后80年未发生大水灾、推行儒学教育。设五经博士。在长安兴办太学—我国古代最高学府C思想上:独尊儒术
五、东汉:
1.25年 刘秀 洛阳。2.光武中兴(刘秀)A特征:以柔术治天下,注重文治。B光武中兴的内容: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废除捐税,减轻田租(三十税一);提倡节俭,精简机构;整顿吏治;兴办地方官学——郡国学。3.东汉衰落表现:A官僚地主兼并土地B官僚宗族世代把持政权C左右举官舆论D大地主拥有私人武装(曲部和家兵)
六、汉朝的中外交流:
1.两汉时的民族关系;(1)与西域的关系(西域指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A汉武帝时,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B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设西域都护、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府C东汉时,派班超出使西域,经营西域30年。(2)与匈奴的关系:A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匈奴从此再不能与西汉抗衡)B东汉时,派窦固出击北匈奴。
2.丝绸之路:A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开通的 B线路: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古代波斯)再由安息转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古代罗马)C影响:把古老的中西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也是佛教和佛教艺术传入中国的通道(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在洛阳建造中国内地第一座寺庙—白马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