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16 08:5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建构正确全面的历史认识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世界史
什么是世界史?
世界历史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各民族的历史,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势。中国史也是世界史的一部分,所以要纵横联系,比较归纳。
世界历史的分期
世界古代史:自远古有人类以来至公元 1500年:人类各地基本处在相互隔绝和孤立分散状态,但也通过战争、贸易等途径建立了初步的联系。
世界近代史:1500年的地理大发现至1900年帝国主义的形成。西方通过殖民征服,逐步把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到19世纪末,终于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世界各地均被纳入该体系之中。
世界现代史:1900年至20世纪末。该世纪既是千年之交的世纪,也是人类社会遭受前所未有的战争浩劫和取得空前发展的世纪。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七单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教材目录分析
世界古代史
(公元前3500年左右—15世纪)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世界近代史
(15、16世纪-20世纪初)
资本主义社会
世界现代史
(1900年至20世纪末)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
15、16世纪—19世纪末,重点讲述新航路开辟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西方人文主义和思想解放运动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之间的历史渊源;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伟大意义;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与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和全球联系的不断加强。
讲述资本主义的危机所引发的两次世界大战和美苏对峙的冷战,看到社会主义制度从理想变为现实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中曲折前进,看到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看到在和平环境下世界经济在高科技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以及人类面临各种严重问题,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特点和世界的密不可分。
古代世界部分共5课讲述古代文明(包括早期文明和中古文明)呈现出的多元发展格局;多元特性、相互交流以及各自在世界历史上的贡献。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地理环境
文 明 成 就
政 治
文 化
古巴比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希腊文明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充足的水源
①君主专制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①楔形文字②《吉尔伽美什》③洪水方舟传说④60进位制 ⑤战车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标要求:
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文明是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当某个阶段的文化,比较广泛的使用了文字,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已经初步形成,社会成员被划分成了阶级或等级,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出现了巨大的公用建筑甚至城市中心,那么发展到这种程度的文化,就可以称作文明。
概念阐释
文明
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
采集
渔猎
生产力低下
农耕畜牧
新石器时代
(农业革命)
社会分工
劳动生产率提高
生产力提高
剩余产品的出现
私有制的产生
阶级
国家机器的诞生:
政府、军队、监狱等等
国家
文字
文明的产生过程
农耕畜牧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唯物史
文明产生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
结论: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根据左图并结合教材及所学回答以下问题:
1.早期文明区域有哪些?
2.古代早期文明区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可分为那些类型?
3.早期文明的特点?
共同点:大多邻近大河流域;
基本位于中纬度、北温带。
类型:海洋文明、大河文明(农耕文明)
1、两河流域文明
代表国家:
文明成果:
(1)政治:
(2)文化:
古巴比伦
①君主专制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①楔形文字
②《吉尔伽美什》史诗
③洪水与方舟传说
④数学
2、尼罗河流域文明
代表国家:
文明成果:
(1)政治:
(2)文化:
埃及
①官僚系统
②法老
①象形文字
②太阳历
③金字塔
④莎草纸
3、古印度文明
古印度为地理概念,指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等领土,未曾以之为国名。
文明成果:
(1)政治:
(2)文化:
种姓制度
①佛教
②《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史诗
③数字创造
材料: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后称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
——《古印度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
印度的种姓制度
巨人
婆罗门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佛教
冲击
4、古代希腊文明
古希腊: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
与前其他地区文明相比,该地区在地理环境上有何不同?有什么影响?
1、三面环海 海岸线曲折 港口众多
2、山岭沟壑的地形
3、欧亚非要冲地带
海洋文明
4、古代希腊文明
古希腊: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
与前其他地区文明相比,该地区在地理环境上有何不同?有什么影响?
1、三面环海 海岸线曲折 港口众多
2、山岭沟壑的地形
3、欧亚非要冲地带
海洋文明
4、古代希腊文明
代表国家:
文明成果:
(1)政治:
古希腊: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
斯巴达和雅典
(城邦国家)
雅典的民主政治
特点:
实质:
人民主权、直接民主、轮番而治
维护奴隶主统治
探究: 根据下面图片及教材分析雅典民主的特点及实质?
【概念阐释】古希腊公民与居民
古希腊公民是城邦居民中一种具有特殊身份的团体。一般来说,只有纯本邦血统的成年男子才能成为本邦公民。而居民的范围则要大得多,它还包括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外邦人、妇女、未成年人等。
4、古代希腊文明
代表国家:
文明成果:
(1)政治:
(2)文化:
古希腊: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
斯巴达和雅典
(城邦国家)
雅典的民主政治
①神话、悲剧、喜剧等文学
②希罗多德“史学之父”
③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奠定西方哲学基础
思考: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具有决定性作用吗?
不具有;
原因: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是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古希腊民主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它的生产方式,即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或根本原因是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课堂总结】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人类文明的产生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前提:农耕畜牧的产生
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区 域
代表文明
形成前提
实行制度
文化成就
两河流域
苏美尔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君主专制制度;《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史诗、洪水和方舟传说、60进位制、战车和车轮
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为农业和交通提供便利
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法老至上的权威
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建筑和数学、莎草纸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平原广阔;恒河流域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
种姓制度
佛教;《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克里特文明
迈锡尼文明
古希腊文明
巴尔干半岛南部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城邦制度
世界文学瑰宝、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海洋文明
基本独立发展,明显的多元特征
古代文明的特征?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绝无优劣之分。”
  
三、如何看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文明是平等的,
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
文明是包容的,
要积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三、如何看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
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