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的多元面貌。
北亚
东亚
南亚
西亚
中亚
东南亚
一、阿拉伯帝国(622~1258年)
1、兴起
穆罕默德接受天使的启示
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
伊斯兰教的传承
伊斯兰教的最基本信条
(1)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圣城麦加
《古兰经》根据穆罕默德生前言行(启示)纪录编纂而成,共114章,6200余节,内容丰富,对虔诚徒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风俗和卫生、结婚和离婚、商业和政治、犯罪及惩罚、和平与战争予以指导。
(2)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到他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3)对外扩张,到8 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2、统治
(1)政治: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
一、阿拉伯帝国
“哈里发”一词系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代理者”、“继任人”。穆罕默德去世后,伊斯兰教先后推选出四位继承人,称之为“哈里发”。进入帝国阶段后,哈里发转为世袭制。
处于政权顶端的哈里发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控制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税收与宗教三大权力系统,既是帝国最高元首,又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
概念解读
政治建构: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务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
(2)经济:
商人是世界的信使和安拉在大地上的忠实奴仆。——《古兰经》
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
城市繁多,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阿拉伯人的商业范围
(3)文化
830年,哈里发麦蒙创建智慧宫,拉开了“百年翻译运动”的序幕。他在位时期,将各门学科译成阿拉伯语的名著有数百部之多。
其中,从希腊语译过来的,包括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希腊著名哲学家、医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的著作100多部;
从波斯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历史、语言、文学方面的作品约20部;
从印度梵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医学、天文学、数学方面的著作约30部;
从奈伯特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农业、园艺方面的著作约20部;
此外,从古叙利亚语、希伯来语翻译过来的有关文学、艺术和科技方面的著作也有几十部。
①继承和融合: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一千零一夜》。
②沟通和传播: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造纸术:杜环在游历撒马尔罕时,看到来自唐朝怛罗斯战役的战俘,开设了造纸作坊,造纸术因而传到了大马士革、开罗等城市。
火药:早在八、九世纪时,和医药、炼丹术的知识一起,硝也由中国传到阿拉伯。当时的阿拉伯人称它为“中国雪” 。
思考: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二、奥斯曼帝国
1、兴起
(1)13世纪,
(2)1453年,
(3)16世纪后期,
奥斯曼土耳其人兴起
灭亡拜占庭帝国,定都伊斯坦布尔。
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2、统治
最高统治者称苏丹。
灭亡拜占庭帝国的苏丹
穆罕默德二世
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中央: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地方:总督或州长掌管地方事务。
政教合一的军事封建帝国
最高统治者苏丹
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
国家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集宗教、政治、军事权力于一身
统治:政治领域
奥斯曼帝国
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3、经济领域:
世界历史上曾经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中东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299年?-1922年)
波斯帝国(前550~前330?)
亚历山大帝国(前334年-前323年)
罗马帝国(前27年—395年)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395年—1453年)
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
探究:阿拉伯国家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产生的影响
1、对西方
A:阿拉伯版本保留的古希腊罗马文化译成拉丁文重回欧洲,为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B:阿拉伯人把东方的技术,尤其是中国的发明创造传入西方,有利于西方社会的转型;为西欧探索新航路提供了技术支持。
C: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促进了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
2、对中国
阿拉伯的文学、天文学、医药学和数学等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对世界
阿拉伯人成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1、南亚
{DB4D7CE8-1919-4E65-A33B-A64DB5A73857}笈多帝国
建立
政治
宗教
德里苏丹国
建立
统治
中央
地方
宗教
4世纪初,恒河中游
政局稳定,政令不够统一
印度教
13 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家。
最高统治者称苏丹
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穆斯林担任。
伊斯兰教
三、南亚与东南亚的国家
2、东亚
日本
(1)从646年开始,日本大化改新,模仿隋唐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奈良时代的日本官员朝服
二官八省制示意图
仿长安结构的平安京
劈风斩浪的遣唐使船队
鉴真像
仿开元通宝的“和同开珎”
国比中原国,
人同上古人。
衣冠唐制度,
礼乐汉君臣。
(2)幕府统治
(1)背景:
①10c,日本的中央集权制开始瓦解
②庄园经济的形成
③武士集团的形成
(2)形成:
时 间:12世纪末
特 点:
天皇 无实权
将军 掌握实权
武士与将军 主从关系
镰仓幕府创立者——
首任征夷大将军源赖朝
日本武士形象
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闭关锁国。
德川幕府建立者——德川家康
1633年起,德川幕府先后5次颁布锁国令,只开放长崎一地与清朝、荷兰商人通商。长崎出岛是日本在海上建立的供外国商人居住人工岛,出岛与陆地之间只保留一个出口。
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仿效唐朝制度
高丽
10C初
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
朝鲜
14C末
日本丰臣秀吉派军侵略朝鲜,朝鲜请求中国支援,历经7年中朝军民取得胜利
共抗侵略
16C末
朝鲜
新罗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新罗
7C末
新罗遗迹
高丽敬天寺石塔
朝鲜王朝宫殿
名将邓子龙◎
2、东亚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