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巨人贝多芬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音乐巨人贝多芬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19 22:3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请大家谈一谈你所了解的贝多芬。
德国作曲家,被称为乐圣。他的创作并非一挥而就,而是孜孜不倦地修改草稿直至感到满意为止。贝多芬是最富于独创精神的作曲家之一。家喻户晓的作品有:9部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5首钢琴协奏曲,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协奏曲,《科里奥兰》、《莱奥诺拉》等序曲,以及其他合唱曲、舞台作品、室内乐、钢琴曲歌曲等。
他一方面有着卓 越的音乐天斌、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 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 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 想。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 形象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品,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 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快乐的 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他的九首交响曲象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
请一个同学背对大屏幕,其他同学请看大屏幕,并认真倾听声音。
(1827年)3月26日,维也纳的天空电闪雷鸣,仿佛整个城市在大放悲声。一声惊雷震响在贝多芬临终的屋内。这位永远的叛逆者衰弱地举起不屈服的拳头,接着他向后倒下,死去了。
音乐巨人贝多芬
1
2
3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莱茵河畔的小城市波恩。贝多芬是一个典型的神童音乐家。十二岁时就被人拿来同名垂青史的音乐神童莫扎特相提并论。但粗暴愚蠢的父亲,不惹人喜欢的外貌,所有这些构成了贝多芬不愉快的童年,形成了他以后的反叛性格和强势作风,也造成了他成年后粗俗的言谈举止。
就在贝多芬一心准备投身音乐大干一场时,命运向他露出了狰狞的面孔。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就发现自己的听力急剧下降,对于一位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钢琴家和音乐家来说,听力的衰退不啻于世界末日。
但贝多芬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并说出了那句传送千古的名言:
贝多芬的朋友和赞助人,或分散,或故去,现实的经济困难顷刻来临,没有固定的收入,没有听众,没有稿约......没有起码的经济保障。他曾写道:“我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而我还得装着日常生活并不艰难的神气。” 与此同时,他的耳朵完全失聪,这样他連所热爱的钢琴演奏和指挥工作也不得不放弃。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他举世闻名的九大交响曲中的后七部,都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病态中完成的。最为著名的交响乐有《英雄》、《命运》、《田园》、《合唱》等。 1824年5月7日,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 维也纳首次上演,这是贝多芬全部生涯中最辉煌的作品,仍然由他亲自担任指挥。演奏结束时,观众的掌声、欢呼声久久回荡在剧场上空。
何为,原名何敬业,1922年生于浙江定海,历任报纸记者、刊物编辑和电影文学编辑,1937年开始发表文章。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集。
音乐巨人贝多芬
客人
女佣
贝多芬
贝多芬工作室
带领
亲眼目睹
会面
与贝多芬吃饭,
贝多芬叙述最后一次
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整体感知
主要事件:
“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
贝多芬和“客人”会面
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女佣
客人
贝多芬自己
(日常生活的见证人)
孤独和安静
不拘小节
生活基本能独立自理
(一个陌生人的观察)
语言描写
不拘小节
坚韧无比的
生的意志
肖像描写
(整体 局部 
远 近上 下)
给课文加一个副标题:
——一个 的人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愿读者以虔敬的心情来打开这部宝典罢!
译者献辞
田园
命运
致爱丽丝
月 光
推荐书目
《贝多芬传》
《约翰 ·克利斯朵夫》
(罗曼·罗兰著)
(傅雷译)
体验反思:
结合你成长中的烦恼,谈一谈你对这篇文章的感受?
选取同班同学或熟悉的老师,对其描写外貌,100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后四人小组中相互交流、点评,选出一篇最好的小习作在班内朗读大家一起猜所描写的人物是谁。
重荷
愁苦
深邃
踌躇
巴望
锁闭
磐石
惹人注目
杂乱无章
不见天日
门槛
含蓄
喧嚣
费黛里奥
(hè)
(suì)
(chóu)(chú)
(suǒ)
(pán)
(kǎn)
(xiāo)
(dài)
沉重的负担。
忧愁苦恼。
深奥
犹豫
指望
厚而大的石头。
引起别人注意。
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包含
声音杂乱,不清静。
重点研读6、7、8、9自然段
听朗读,看课文,看看作者又是如何刻画贝多芬的外貌的。
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外貌描写
整体
特写:
坚强
强而有力
--身高五英尺左右,两肩极宽,
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
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
就是他能担负得起.
拿起一枝笔。人们可以
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衣服: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甚至是不整洁的。由前到后: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一副早已失效的助听器)
  
  
不拘小节
刚毅、坚强、沉郁、执着
局部
--脸:他的脸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长而笨重的鼻子;紧闭的嘴;略带方形的下颏。
准确地抓住人物外貌的特征,表现人物性格
外貌描写
整体:
局部
身高五英尺左右,两肩极宽……
衣服
脸部
手特写:
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手
由内到外
由前到后
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
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一副早已失效的助听器)
整体印象
他的脸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
头部/脸的特写
火一样蓬勃的头发;深色的眼睛略带灰色;长而笨重的鼻子;紧闭的嘴;略带方形的下颏。
由上到下


外貌描写应有一定的观察顺序
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一面》中
的外貌描写

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
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比喻。一般人都认为贝多芬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佣也未经允许就让“客人”进门,他对他们的做法感到吃惊。
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耳聋使他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还不如树好。
一棵树可以自由地呼吸空气,不受束缚地溶入大自然,他也想像树一样获得生活与思想上的自由。
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比喻,“倒落了的火山”比喻耳聋,“熔岩”比喻他的创作激情,“拼命巴望挣扎出来”表现他与不幸命运斗争的决心。
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永恒”指作为心灵载体的音乐艺术。
贝多芬虽然因为耳聋,与人的交流和沟通发生困难,但是这种局限使他超越形体和言辞,直接感知人的心灵世界,进而领悟音乐的真谛。
音乐成为他忠实的朋友,抚慰他的心灵,并传达他的心声,朋友会离去,会误解他,但是音乐不会,音乐会永远陪伴他。
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的,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约翰·克利斯朵夫》以集中表现克利斯朵夫的生活遭际和人生追求为基本内容。贯穿在小说中的是克利斯朵夫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其经历和性格与贝多芬相似, 《约翰·克利斯朵夫》最初就是受贝多芬精神的感召而创作的。
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贝多芬以他整个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已经成为他生命的象征,乐园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传达他心灵的脉动和生命的节奏,也就是他“心里的音乐”。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走向胜利”加以概括。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罗曼·罗兰)
拓展延伸
人物外貌描写训练
描写对象:本班同学或自己
要求: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1、将课堂小作文整理、修改在作业本上。
作业
2、找出文中贝多芬的话,并谈谈你对这些话的理解。
《约翰 ·克利斯朵夫》
本书描写一个强毅的性格怎样克服内心的敌人,反抗虚伪的社会,排斥病态的艺术;它不但成为主人翁克利斯朵夫的历险记,并且是一部音乐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