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生态系统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基本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知道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3.了解生物间的食物关系,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
4.理解食物链能量累积和物质变化的规律。
5.了解生态农业的概念和集中简单模式。
二、知识点默写
生态系统由生 和物因素组成。是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的综合体。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因素包括空气、水分、阳光、土壤、养分以及气候因素。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最重要,分解者的作用是将死亡的有机体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并释放能量,为生产者提供营养物质。
生态系统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
食物链和食物网都是以食物关系为基础,因此他们成为物质的转化和能量流通的渠道。(注意:起点必须是生产者,然后一级一级画箭头,直到最高级消费者。)
食物网中包含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流动,逐级减少。
生态系统中最终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绿色植物吸收太阳光,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6、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差,即该生态系统易(填“难”或“易”到破坏。
三、例题解析
[例题1]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有加罩的草地反而生产良好,造成这种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是( ??)
A.?昆虫过多??????????B.?鸟类减少????????????C.?光线不足????????????????D.?食物链被破坏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连接起来,可以从生态平衡和食物链方面来切入。在草原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存在:草→鸟,草→昆虫→食虫鸟的食物链,农作物被网子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了,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从而破坏了食物链。
[答案] D
[例题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其中甲属于( ???)
A.?生产者 ? ?B.?消费者 ??C.?分解者 ??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解析]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由图可知,乙、丙、丁都有物质进入甲中,因此甲是非生命物质和能量.
[答案] D
四、巩固练习
1.如图依次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④表示能量金字塔。以下据图所绘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
A.?图①:丙→甲→乙→丁 B.?图②:丙→乙→甲→丁
C.?图③:丁→甲→乙→丙 D.?图④:戊→乙→丙→甲→丁
2.香港首次在汀角红树林发现树栖蟹,取名“汀角攀树蟹”(如图),为全球新品种。对于汀角攀树蟹认识错误的是(? )
?在生物分类中,它属于无脊椎动物???????B.?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它属于消费者
C.?该红树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树蟹构成一个群落???????
?D.?汀角攀树蟹的栖树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用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不考虑比例关系) (??? )
选项
1
2
3
4
A
植物体
植物器官
植物组织
细胞
B
生态系统
种群
生物个体
群落
C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桃树
裸子植物
D
人体系统
器官
上皮组织
肌肉组织
A.?A ????B.?B ????C.?C ????D.?D
4.某同学列举了以下四条食物链,其中书写正确的一条是( ??)
A.?阳光→植物→兔→狐狸→虎????????????????????????????????B.?植物→兔→狐狸→虎
C.?植物→兔→狐狸→虎→微生物?????????????????????????????D.?虎→狐狸→兔→植物
5.人们常常把冬虫夏草与人参、鹿茸列为三大补品。冬虫夏草是由昆虫和真菌联合而生。虫草(一种真菌)于冬季前后侵入在土壤中越冬的虫草蝙蝠蛾的幼虫体内,吸收幼虫的养分而发展菌丝,待菌丝充满虫体时虫即僵死,此时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仅残留外皮。到了夏季,从死虫的头顶或口中长出有柄的菌座,露出土面,似直立的小草,故名夏草。夏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命物质
6.在一个由草、兔、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假如把狐全部杀灭,图中可以正确表示兔数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B.?C.???D.?
7.如图是关于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中,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有鼠和蛙
B.?若该农田受到农药污染,则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为猫头鹰
C.?此食物网中,猫头鹰和蛇之间是捕食关系
D.?此食物网中包含3条食物链
8.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段时间内将引起( ??)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9.在一个生态保护区中,一段时间内,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依据图中的数据推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不相互影响,种群变化无规则性
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
C.?捕食者种群数量受被捕食者控制,但被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
D.?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受捕食者控制,但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
10.如图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B.?作为分解者的微生物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
C.?因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故自动调节能力较弱。
D.?图中的食物链可表示为:水稻→杂草→昆虫→鸭
1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虫和鸟属于消费者
B.?植物的枯枝落叶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
C.?若消灭所有的虫,则更有利于原有生态平衡的维持
D.?作为生态系统,图中尚缺少阳光等非生物成分
12.如图一表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全过程,图二表示某海岛生态系统食物网,图三表示某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的直方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图一中,甲乙丙丁里代表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的是甲
B.?图二所示的食物网中,海藻中的能量通过3条食物链传递给大黄鱼
C.?图三中A,B,C构成了图二中含海龟的一条食物链,其中C代表海龟
D.?图二中的动物生殖方式是体内受精,胚胎发育方式为卵生
13.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止土壤沙化等。
(1)根据生态因素分析,要在沙漠地区种植植物,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
(2)“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
(3)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________(选填“动物”“植物”或“细菌”)。
(4)专家认为,生态林不应是单一林,树种应多样化,乔木树下应有灌木,灌木下应有草,实行乔、灌、草结合,其原因是________;树种多样化可以引鸟回林,同时也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请你写出植物、鸟、昆虫之间的食物链:________。
(5)植树种草能调节气候的原因很多,请你说出其中的两个原因。
14.2017年12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地球卫士奖”授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55年来,塞罕坝人变茫茫荒原为郁郁林海,创造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奇迹。目前塞罕坝森林公园总面积四十余万亩,物种丰富,有浩瀚的林海、广袤的草原、清澈的湖泊,一展北国风光,成为了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有人说:塞罕坝林海属于中国,而中国的环保行动则属于世界,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塞罕坝森林公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________成分组成的,在生物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________。
(2)塞罕坝森林公园中丰富的物种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关系,如图为塞罕坝森林公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
(3)若不法分子大量猎捕山雀,短期内________数量会大量增加,导致松树林受到的危害加大,需要进行人工干预,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是有限的。
答案
知识点默写
1、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因素组成。是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的综合体。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因素包括空气、水分、阳光、土壤、养分以及气候因素。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最重要,分解者的作用是将死亡的有机体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并释放能量,为生产者提供营养物质。
2、生态系统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
3、食物链和食物网都是以食物关系为基础,因此他们成为物质的转化和能量流通的渠道。(注意:起点必须是生产者,然后一级一级画箭头,直到最高级消费者。)
4、食物网中包含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流动,逐级减少。
5、生态系统中最终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绿色植物吸收太阳光,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6、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差,即该生态系统易(填“难”或“易”)受到破坏。
巩固练习
1. B 2. C 3. C 4. B 5. C
6. D 7. B 8. A 9. B 10. D
11. C 12. C
13. (1)水
(2)自动调节能力
(3)植物
(4)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成分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植物→昆虫→鸟
(5)能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调节大气的成分比例;能吸收水分,阻挡风沙,固化水土等
14. (1)非生物;生产者
(2)5;松树→松毛虫→山雀→蛇→鹰
(3)松毛虫;自动调节能力
巩固练习解析
1. B
【解析】A、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 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所以图①中食物链为:丁→乙→甲→丙,A不符合题意;
B、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营养级别越低有机物的总量越多,所以②中食物链:丙→乙→甲→丁,B符合题意;
C、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由图可知:丁为生产者、甲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所以③中食物链:丁→甲→乙,C不符合题意;
D、④表示能量金字塔,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所以营养级别越高,能量总量越少,故食物链为:戊→乙→甲→丁,D不符合题意。
2. C
【解析】A、树栖蟹没有脊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故A正确;
B、树栖蟹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属于消费者;故B正确;
C、该红薯零中所有的树栖蟹是同一物种,所以构成了一个种群;故C错误;
D、生物的生活习惯是由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正确;
3. C
【解析】由图可知,1包含2、3、4;2与4并列;2包含3;
A、植物器官包含细胞,不是并列关系;故A错误;
B、群落包含种群,不是并列关系;故B错误;
C、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是并列关系;被子植物包含桃树;故C正确;
D、器官与肌肉组织不是并列关系;故D错误;
4. B
【解析】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起始点是生产者,故四条食物链中书写正确的是植物→兔→狐狸→虎,B符合题意。
5. C
【解析】分析资料可知,冬虫夏草冬天在感染的昆虫体内形成菌核,外表保持原来虫形,到次年夏季温暖潮湿时菌体再生长,其属于真菌。冬虫夏草是由昆虫和真菌联合而生,通过真菌的分解从而形成了夏草,因此夏草从死虫的头顶或口中长出有柄的菌座,露出土面,似直立的小草,故名夏草。冬虫夏草是一种真菌,是一种特殊的虫和真菌共生的生物体,是冬虫夏草真菌的菌丝体通过各种方式感染蝙蝠蛾的幼虫,以其体内的有机物质作为营养能量来源,经过不断生长发育和分化后,最终菌丝体扭结并形成子座伸出虫体的外壳,从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虫菌共生的生物体,因此夏草属于真菌,在生态系统中作为分解者,C符合题意。
6. D
【解析】在食物链“草→兔→狐”中,如果“狐”全部灭绝,兔子没有天敌将会大量繁殖,因此兔的数量会增加,但是兔草随着兔的增多而减少,后来兔的数量又因草的数量减少而减少,D符合题意。
7. B
【解析】A、此食物网中,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有鼠和食草昆虫,A不符合题意;
B、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的,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别的增高有富集现象,若是营养级别越高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高,那么食物网图中猫头鹰的营养级别最高,因此积累的有毒物质最高,B符合题意;
C、猫头鹰以蛇为食,因此猫头鹰和蛇的关系是捕食关系;而猫头鹰以鼠为食,蛇也以鼠为食,因此猫头鹰和蛇的关系又是竞争关系,C不符合题意;
D、图中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鼠→猫头鹰,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蛇→猫头鹰,植物→食草昆虫→蛙→蛇→猫头鹰,D不符合题意。
8. A
【解析】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丙→甲→乙→丁,若乙的数量增加,会大量捕食甲,造成甲的数量下降;甲数量减少,对丙的捕食数量减少,所以丙的数量增加;丁以乙为食,乙数量增多,导致丁的食物充足,大量繁殖,使丁的数量增多,A符合题意。
9. B
【解析】A、由曲线可知,捕食者的数量与被捕食者的数量是有必然的联系,A不符合题意;
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相互影响,被捕食者增加、捕食者也增加,使种群数量发生有规律的波动,B符合题意;
C、捕食者的数量受到被捕食者的控制,但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也受捕食者的影响,捕食者的增加可导致被捕食者的减少,C不符合题意;
D、被捕食者的数量受到被捕食者的控制,但捕食者数量的变化受被捕食者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10. D
【解析】A、 该生态系统中固定的能量是通过光合作用进行的,所以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故说法正确。
B、作为分解者的微生物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故说法正确。
C、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因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所以自动调节能力较弱,故说法正确。?
D、水稻和杂草都属于生产者,不存在食物关系,故说法错误。
11. C
【解析】A、 虫和鸟属于消费者,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属于消费者,故说法正确。
B、细菌、真菌、某些原生动物及腐食性动物(如蚯蚓等),它们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的有机物分解为较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故说法正确。
C、若消灭所有的虫,鸟将会因为没有食物而死亡,植物反而会大量生长,从而会打破原来的生态平衡,故说法错误。
D、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图中未能体现 阳光等非生物成分,故说法正确。
12. C
【解析】A、由图可知,甲能进入到乙丙丁中,所以甲不可能是能量;故A错误;
B、由图二可知,海藻中的能量可通过4条食物链传递给大黄鱼;故B错误;
C、由图三可知,ABC构成的食物链是BAC的顺序,如果包含海龟的食物链,则B是海藻,A是底栖动物,C是海龟;故C正确;
D、鱼类是体外受精;故D错误;
13. (1)水
(2)自动调节能力
(3)植物
(4)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成分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植物→昆虫→鸟
(5)能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调节大气的成分比例;能吸收水分,阻挡风沙,固化水土等
【解析】(1)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若要在沙漠地区种植植物,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水。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还以植物为食,食物链的起始是植物,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而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光、温度和水等因素。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因此“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3)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植物。
(4)生态林不应是单一林,树种应多样化,乔木树下应有灌木,灌木下应有草,实行乔、灌、草结合,其原因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成分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树种多样化可以引鸟回林,同时也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植物、鸟、昆虫之间的食物链:植物→昆虫→鸟。
(5)植树种草能调节气候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能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调节大气的成分比例;能吸收水分,阻挡风沙,固化水土等。
14. (1)非生物;生产者
(2)5;松树→松毛虫→山雀→蛇→鹰
(3)松毛虫;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1)塞罕坝森林公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在生物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
(2)塞罕坝林公园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草→鼠→蛇→鹰,草→鼠→鹰,松树→松毛虫→山雀→鹰,松树→鼠→鹰,松树→松毛虫→山雀→蛇→鹰。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即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松树→松毛虫→山雀→蛇→鹰。
(3)由食物网可知山雀以吃松毛虫为食,若大量猎捕山雀,松毛虫没有天敌便会大量繁殖,导致松树林受到的伤害加大,需要进行人工干预,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