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下第四单元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一、选择题
如图表示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
、
、
、
、
表示)被消化的程度。图中
曲线表示哪种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A.淀粉
B.脂肪
C.无机盐
D.维生素
某校餐厅炊事班的师傅为学生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炖排骨、麻辣豆腐。生物教师认为这一食谱营养不够均衡,你认为加上下列哪种食物后这份食谱就会变得更为合理
A.素炒豆角
B.牛奶
C.红焖羊肉
D.炒鸡蛋
猕猴桃含有丰富的营养,其中对预防牙龈出血起主要作用的是
A.维生素
B.维生素
C.维生素
D.维生素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结构中不能体现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是
A.小肠约长
米,是人体最长的器官
B.[
]和[
]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C.[
]中密布[
],提高了消化和吸收能力
D.[
]和[
]的壁都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
比赛前,运动员们在
米处扎营进行为期
天的高原训练。下图表示这期间,运动员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相对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据图分析,高原训练的作用不包括
A.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多
B.训练时间越长红细胞数量越多
C.运动员的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增强
D.该变化是机体适应高原环境的结果
对“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为了保证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温度应控制在
B.本实验设置了对照试验
C.滴加碘液后,原来加清水的试管颜色变蓝,原先加唾液的试管不变蓝
D.实验结果说明唾液淀粉酶在适宜条件下可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将等量的唾液和清水分别滴入盛有等量馒头碎屑的试管
和试管
内,搅拌均匀,再将两支试管放在
的温水中
分钟,取出试管并滴入碘液,发现
不变蓝、
变蓝。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唾液不能使淀粉发生变化
B.唾液可以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C.唾液可以将淀粉转变成葡萄糖
D.唾液可以将淀粉转变成其他物质
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A.口腔
B.食道
C.胃
D.小肠
如果某老年人饮食结构不合理,体内长期缺乏维生素
和维生素
,那么此人就会患
A.角膜炎、坏血病
B.夜盲症、骨质疏松
C.脚气病、坏血病
D.夜盲症、角膜炎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使得体内复杂多变的生理功能得以实现。下列错误的是
A.小肠长
米,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C.人体内各静脉内都有瓣膜,保证血液不能倒流
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如图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其中,
表示哪种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表示哪种消化器官
A.淀粉、食道
B.淀粉、胃
C.脂肪、胃
D.脂肪、小肠
下面是某同学对人体消化系统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消化道各器官都能分泌消化液
B.大肠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
C.并不是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D.食物中的淀粉和无机盐必须经过消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
下列有关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是
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②小肠内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
③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
④肠腺是粘膜上皮凹陷而成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细嚼馒头,感觉有甜味,与此有关的是
①牙齿的咀嚼
②舌的搅拌
③唾液淀粉酶
④口腔的温度
⑤碘液的作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③④⑤
如图是根毛细胞、小肠绒毛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模式图,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这三种细胞的基本结构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细胞一侧的表面形成突起,有利于增大吸收的表面积
C.这三种细胞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D.三种细胞内都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和叶绿体
在人体消化道中,脂肪被消化酶消化的部位是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探究和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临时装片时,将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滴,以防止损坏盖玻片
B.探究唾液对淀粉的作用时,试管应放在
温水中保温
C.在做嫁接实验时,要注意接穗和砧木的韧皮部紧密结合
D.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应设置明亮干燥和阴暗潮湿两种环境作对照
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要将两支试管一起放到
温水中保温
分钟
B.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C.加碘液后,②号试管不变蓝色
D.①号和②号试管形成对照
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鸡蛋能为青少年建造身体提供的主要原料是
A.脂肪
B.糖类
C.蛋白质
D.维生素
二、综合题
桑树为雌雄异株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为硏究根系分泌物对雌、雄植株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水培桑树完成如下实验,请回答问题。
(1)
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根)与地上部分(茎和叶)干重的比值。它的大小反映了植物营养生长中,物质分配的去向。桑树的根可以吸收无机盐和
,该物质可通过输导组织运输到叶片,其中大部分通过
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小部分直接参与
作用。
(2)
研究人员对水培桑树进行了处理,处理和结果如图
所示。
i
本实验利用水培桑树而非土壤种植的桑树,其目的是排除
。
ii
据图
可知,
(填“雌株”或“雄株”)的根冠比增加更为明显。
iii
据实验结果推测,根系分泌物影响桑树雌雄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情况,雄株根系分泌物对雌株根的生长起到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请阅读下列信息,并回答相关问题。
最近我国科研人员发现,黄粉虫的幼虫可以降解聚苯乙烯这类最难降解的塑料,从而解决世界性环境污染难题。黄粉虫又叫“面包虫”,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库”。干燥的黄粉虫幼虫含蛋白质
、蛹含蛋白质
、成虫含蛋白质
,此外还含有磷、钾、铁等多种元素。黄粉虫与家蚕类似可以直接食用,故被作为宇航员在太空的肉源食品之一。科研人员为研究黄粉虫在降解泡沬塑料中发挥的主要作用,进行了实验。实验设计见下表,图
和图
为实验结果。
(1)
结合资料、图
和图
,表中
和
依次为
、
。
(2)
据图
可知,饲喂
天后黄粉虫幼虫吃掉泡沫塑料
。
(3)
据图
可知,泡沫塑料组与麦麸组黄粉虫存活率
(相同/不同)。
(4)
选用
条幼虫的目的是
。
(5)
每年全世界有
万吨的废弃塑料在环境中积累,中国每年约有
万吨废弃塑料丢在环境里。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使用黄粉虫来治理只是治标之法。若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你的建议是
。
人们吃下去的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先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才能被人体细胞利用。图
表示淀粉在消化道内逐步分解的示意图,图
为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图
中的代表的物质是
;乙过程发生的主要结构是图
中的[
](填标号),在此结构中,被分解为葡萄糖,参与分解的消化液是
和
。
(2)
图
中蛋白质消化的初始部位在[
](填标号),该部位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盐酸和
。最终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
。
(3)
标号③指示的结构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消化液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能够促进对
的分解作用。
(4)
吃饭时,有的同学喜欢狼吞虎咽,这不利于将食物切断、磨碎,不能与
充分混合,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图中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根据图回答下题。请在“”中填序号,“”上填文字。
(1)
淀粉化学消化起始部位是[
]
,其中有
唾液腺能分泌消化液
。
(2)
人体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是[
]
,它能分泌酸性的消化液胃液,能初步消化
。
(3)
消化腺[
]
能分泌胆汁,通过导管进入小肠。
(4)
淀粉、蛋白质、脂肪最终在[
]被彻底消化。
(5)
请选出正确的消化产物。
淀粉最终的消化产物是
(在横线上填字母)。
蛋白质最终的消化产物是
(在横线上填字母)。
A.
氨基酸
B.
葡萄糖
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B
2.
【答案】A
【解析】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
合理,营养全面合理。从该餐厅的食谱中可以看出,该食谱明显缺少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此应添加蔬菜或水果之类食品。
3.
【答案】C
【解析】维生素
对维持人体的正常视觉有很重要的作用,人体缺乏易患夜盲症,干眼症,皮肤干燥和脱屑等病症,故A不符合题意;
维生素
有促进生长和消化,改善神经组织的功能,缺少了人体易患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生长迟缓等症状,故B不符合题意;
维生素
能够增强人体的抵抗力,主要存在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缺乏易患坏血病和抵抗力下降;牙龈出血,这是坏血病的表现,是体内缺乏维生素
造成的,故C符合题意;
维生素
能够促进鈣、磷的吸收,故D不符合题意。
4.
【答案】C
【解析】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是:小肠长,全长
米,小肠内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增加
倍,大大增加了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而小肠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等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题目中的
是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食物没有关系。
故选C。
5.
【答案】B
6.
【答案】D
7.
【答案】D
8.
【答案】D
【解析】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口腔能初步消化淀粉;食道无消化和吸收的能力;胃对蛋白质有一定的消化能力,并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
,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大肠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故D符合题意。
9.
【答案】B
【解析】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图:
可知,缺乏维生素
易患夜盲症、皮肤粗糙等。成年人的体内长期缺乏维生素
易患骨质疏松症。
故选B。
10.
【答案】D
11.
【答案】C
12.
【答案】C
13.
【答案】B
【解析】①绒毛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比较薄,利于吸收,故①正确;
②小肠内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增加了吸收的面积,故②正确;
③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故③正确;
④小肠壁内有肠腺,肠腺是粘膜上皮凹陷而成,分泌的肠液中含有许多消化酶,能对多种物质起消化作用,和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故④错误。
故选B。
14.
【答案】A
15.
【答案】B
16.
【答案】C
【解析】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故选C。
17.
【答案】B
【解析】A、制作临时装片时,要让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盖上,其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A错误;
B、为了模拟人体口腔内的温度环境,应将试管放在37℃的水中,因为
是消化酶发挥作用最适宜的温度,利于淀粉的分解,B正确;
C、“嫁接”实验时,要注意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而不是韧皮部紧密结合,C错误;
D、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应设置眀亮潮湿和阴暗潮湿作对照,而不是设置明亮干燥和阴暗潮湿作对照,D错误。
18.
【答案】C
19.
【答案】C
二、综合题
20.
【答案】
(1)
水;蒸腾;光合(或:光合作用和呼吸)
(2)
i
土壤中其他物质等无关因素的干扰
ii
雌株
iii
促进
21.
【答案】
(1)
;泡沫塑料
(2)
(3)
相同
(4)
遵循等量原则,使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提高实验可信度
(5)
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建议大家少用或者禁用一次性的塑料产品或多使用可以重复利用的产品,减少白色污染
【解析】
(1)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该实验是研究黄粉虫在降解泡沫塑料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所以变量是泡沬塑料。其余条件都相同。所以表中的
是
条,
是泡沫塑料。
(2)
据图可见:饲喂
天后黄粉虫幼虫吃掉泡沫塑料
。
(3)
据图
可知,泡沫塑料组与麦麸组黄粉虫存活率无明显差异。
(4)
在对照试脸中,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该实验是研究黄粉虫在降解泡沫塑料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所以变量是泡沫塑料,其余条件都相同,因此三个组应当使用相同数量的黄粉虫进行实验,遵循等量原则,使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提高实验可信度。
22.
【答案】
(1)
麦芽糖;⑥;肠液;胰液
(2)
④;胃蛋白酶;氨基酸
(3)
脂肪
(4)
消化液
【解析】
(1)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分解淀粉为麦芽糖,淀粉最终在⑥小肠中被肠液和胰液消化成葡萄糖。
(2)
蛋白质初步消化的场所是④胃,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能初步分解蛋白质为多肽。最终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
(3)
③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23.
【答案】
(1)
;口腔;唾液
(2)
;胃;蛋白质
(3)
;肝脏
(4)
(5)
B;A
【解析】
(1)
唾液腺能够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为麦芽糖,所以淀粉化学消化的起始部位是
口腔。
(2)
人体消化道最膨大的部位是
胃,胃中含有胃液,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为多肽。
(3)
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能分泌胆汁。
(4)
小肠中含有多种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能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淀粉、脂肪、蛋白质最终在小肠彻底消化。
(5)
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后被吸收。蛋白质在胃中消化成多肽,在小肠中彻底消化成氨基酸后被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