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提优训练】2020年春统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
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chuí
liǔ
rǎn
lǜ
diào
ɡān
pū
ténɡ
shuǐ
mò
huà
sōnɡ
shù
qīnɡ
shuǎnɡ
zǒu
lánɡ
pà
ɡuǐ
lǐ
fà
diàn
三、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薄(báo
bó)饼
山巅(diān
dǐnɡ)
婴(yīnɡ
yīn)儿
旭(xiù
xù)日
岛屿(yǔ
xù)
瞭(liáo
?liào)望
四、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等情景。
(
)
2.《剃头大师》一文中“剃头大师”指的是剃头师傅。
(
)
3.孔子说:“不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
4.《我不能失信》作者是宋庆龄。
(
)
5.读书时遇到难懂的词语或者句子,查查资料,加以了解。
(
)
五、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的意思与词语不对应的一项是(
)。
A.指那些小肥皂泡小巧精致而柔软、娇嫩、美丽。(玲珑娇软)
B.形容肥皂泡极轻而又纯净、美丽。(轻清脆丽)
C.指光影闪烁,非常好看。(五光十色)
D.液体粘性和浓度大,不易流动。(粘稠)
2.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组是(
)。
A.一只木碗
一串水珠
一把木尺
B.锃亮的剃刀
熟悉的曲子
?优秀的顾客
C.展示歉意
?信守诺言
?抖落雨珠
D.戴斗笠
?叠花篮
?剃头发
3.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
B.《溪边》描写了一个孩子悠闲地在溪边垂钓以及钓到鱼后欢乐的场景。
C.《江上》描写了一群孩子在江水中游泳嬉闹的快乐场面。
D.《林中》描写了雨后林中蘑菇出土时的情景。
4.“谁给他剃头,他就骂谁是‘害人精’。”中“害人精”加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的部分 B.表示特定的称谓
C.表示特殊的含义 D.表示否定和讽刺
5.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她还像从前一样喜欢玩吹泡泡游戏。
B.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C.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D.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
六、填空题。(25分)
1.查字典填空。(4分)
“爽”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第十画是
。“爽”有以下几种解释:A.清凉,清洁;B.舒适,畅快;C.痛快,直率。在“心情不爽”中应选第
种解释;在“凉爽”中应选
种解释;在“爽快”中应选
种解释。
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格言。(5分)
老师总是教育我们“见善则迁,
。”见到美好的品行就倾心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改正。
(2)明明总爱躺着看书,虽然知道这样不好,但总改不了这个毛病。爸爸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是谓过矣。有过错不可怕,知错不改才可怕。”
(3)苏轼曾经说过:“改过不吝,
。”这句话告诉我们改正错误不要吝惜,要能迅速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
(4)当朋友做错事,你可以用“人谁无过?
,
。”
3.品读句子,完成练习。(16分)
(1)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①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和
,写出了蘑菇的
。
②从句子中“
”一词可以看出把蘑菇当做人来写。
③句中把
比作
。
(2)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地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①这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作者把
比作
。
②这一句还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四个“那么……”写出了肥皂泡的
、
、
和
的特点。
③用“那么……那么……那么……那么……”仿写句子。
.
七、口语交际。(5分)
学习了本单元有关童年生活几篇课文后,有同学说:“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没有快乐可言。童年的快乐只有在轻松的游戏中才能得到。”请你针对这个同学的话谈谈自己的看法。
.
.
.
八、阅读理解。(15分)
(一)课内阅读。(6分)
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融化,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1.文中加点词语“若”可以用(
)这个词来代替。(1分)
A.因为
B.只有
C.如果
D.虽然
2.作者是怎样制作肥皂水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2分)
3.结合生活实际,我知道了“和弄和弄”这个动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1分)
4.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了
的过程,其中“
、
、
.
”这三个词语写出了吹泡泡的动作要轻、快。(2分)
(二)课外阅读。(9分)
蝈蝈儿
乡村的孩子,不玩蝈蝈儿的,几乎没有。
别说是我们那时候了,就是现在土生土长的孩子,又有几个有玩具呢?要想寻欢乐就得自己想办法,这办法就是就地取材。春天放风筝,夏天学游泳,冬天玩冰雪,各有各的乐趣。然而,最好玩的季节,还是金色的秋天,处处都有乐趣,钻高梁地,斗蛐蛐,捉麻崔,偷螃蟹,打野鸟,每一项都很惬意。
在这些玩要中,最有意思的,还是捉蝈蝈儿。
秋天,暖洋洋的太阳照在高梁地里,蝈蝈儿被晒得舒舒服服,便会自由自在地唱起来,田野里就有了秋之声。孩子们循着这声音,就在高梁地里捉蝈蝈儿。把随处扯下的高梁叶子,卷成一个小筒拿在手中,见到鸣叫得最欢的蝈蝈儿,轻轻地走到跟前,并起弯曲的手指,然后毫不留情地捂过去,一个快乐自在的小生命,就成了筒中的囚禁之物。
捉到的蝈蝈儿,我们从来不糟蹋,把它们放在蝈笼里,挂在屋檐下听叫声。到时还要给它们菜叶吃。一时若听不到叫声,会以为它们死了,立刻就跑过去看,见它们只是一时热得慌,就赶快找来清水喷酒。那种尽心尽力的劲头,我敢说,只有乡村的孩子才会有。
他们实在太喜欢这些大自然恩赐的小伙伴了
根据词语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2分)
就是在原地选取需要的材料。(
)
(2)舒服,满意。(
)
2.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
)。(2分)
A.总结全文
B.承上启下
C.点明中心
3.找出作者抓蝈蝈儿的动词,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
.
4.读一读,比一比,下面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2分)
①乡村的孩子,不玩蝈蝈儿的,几乎没有。
②乡村的孩子,没有不玩蝈蝈儿的。
.
.
九、习作展示。(25分)
当你看到“小书虫”、“乐天派”、“球迷”、“幽默大王”、“故事大王”时,你会想到谁?选取你身边一个有特点的人,用一件事把他的特点写清楚。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2020年春统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
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
略。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chuí
liǔ
rǎn
lǜ
diào
ɡān
pū
ténɡ
shuǐ
mò
huà
垂柳
染绿
钓竿
扑腾
水墨画
sōnɡ
shù
qīnɡ
shuǎnɡ
zǒu
lánɡ
pà
ɡuǐ
lǐ
fà
diàn
松树
清爽
怕鬼
走廊
理发店
三、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薄(báo√bó)饼
山巅(diān√
dǐnɡ)
婴(yīnɡ√
yīn)儿
旭日(
xiù
xù√)
岛屿(
yǔ√
xù)
瞭望(liáo
?liào√)
四、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等情景。(√)
2.《剃头大师》一文中“剃头大师”指的是剃头师傅。(×)
3.孔子说:“不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4.《我不能失信》作者是宋庆龄。(√)
5.读书时遇到难懂的词语或者句子,查查资料,加以了解。(√)
五、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的意思与词语不对应的一项是(C)。
A.指那些小肥皂泡小巧精致而柔软、娇嫩、美丽。(玲珑娇软)
B.形容肥皂泡极轻而又纯净、美丽。(轻清脆丽)
C.指光影闪烁,非常好看。(五光十色)
D.液体粘性和浓度大,不易流动。(粘稠)
2.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组是( C )。
A.一只木碗
一串水珠
一把木尺
B.锃亮的剃刀
熟悉的曲子
?优秀的顾客
C.展示歉意
?信守诺言
?抖落雨珠
D.戴斗笠
?叠花篮
?剃头发
3.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
B.《溪边》描写了一个孩子悠闲地在溪边垂钓以及钓到鱼后欢乐的场景。
C.《江上》描写了一群孩子在江水中游泳嬉闹的快乐场面。
D.《林中》描写了雨后林中蘑菇出土时的情景。
4.“谁给他剃头,他就骂谁是‘害人精’。”中“害人精”加引号的作用是( C )。(2分)
A.表示引用的部分 B.表示特定的称谓
C.表示特殊的含义 D.表示否定和讽刺
5.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
)。
A.她还像从前一样喜欢玩吹泡泡游戏。
B.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C.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D.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
六、填空题。(25分)
1.查字典填空。(4分)
“爽”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S
,再查音节
shuanɡ;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大
部,再查
8
画,第十画是
丿
。“爽”有以下几种解释:A.清凉,清洁;B.舒适,畅快;C.痛快,直率。在“心情不爽”中应选第
B
种解释;在“凉爽”中应选
A
种解释;在“爽快”中应选
C
种解释。
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格言。(5分)
老师总是教育我们“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见到美好的品行就倾心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改正。
(2)明明总爱躺着看书,虽然知道这样不好,但总改不了这个毛病。爸爸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过错不可怕,知错不改才可怕。”
(3)苏轼曾经说过:“改过不吝,从善如流。”这句话告诉我们改正错误不要吝惜,要能迅速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
(4)当朋友做错事,你可以用“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3.品读句子,完成练习。(16分)
(1)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①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和拟人,写出了蘑菇的形状。
②从句子中“戴着斗笠”一词可以看出把蘑菇当做人来写。
③句中把蘑菇比作山花。
(2)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地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①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小球比作一串美丽的梦。
②这一句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四个“那么……”写出了肥皂泡的圆润、自由、透明和美丽的特点。
③用“那么……那么……那么……那么……”仿写句子。
妈妈买的苹果是那么大,那么红,那么香,那么甜。
七、口语交际。(5分)
学习了本单元有关童年生活几篇课文后,有同学说:“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没有快乐可言。童年的快乐只有在轻松的游戏中才能得到。”请你针对这个同学的话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学习中也有游戏,游戏中也能学习,不能把两者完全割裂开来。读书学习能让人开阔眼界,明白道理,增长知识,培养技能,那才是成长的快乐,长久的快乐。如果一味地玩游戏,会误了终生。
八、阅读理解。(15分)
(一)课内阅读。(6分)
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融化,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1.文中加点词语“若”可以用(
C
)这个词来代替。(1分)
A.因为
B.只有
C.如果
D.虽然
2.作者是怎样制作肥皂水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2分)
我们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水,搅拌搅拌,使它溶化。
3.结合生活实际,我知道了“和弄和弄”这个动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搅拌。(1分)
4.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了
吹泡泡
的过程,其中“
慢慢地、
轻轻地、提
”这三个词语写出了吹泡泡的动作要轻、快。(2分)
(二)课外阅读。(9分)
蝈蝈儿
乡村的孩子,不玩蝈蝈儿的,几乎没有。
别说是我们那时候了,就是现在土生土长的孩子,又有几个有玩具呢?要想寻欢乐就得自己想办法,这办法就是就地取材。春天放风筝,夏天学游泳,冬天玩冰雪,各有各的乐趣。然而,最好玩的季节,还是金色的秋天,处处都有乐趣,钻高梁地,斗蛐蛐,捉麻崔,偷螃蟹,打野鸟,每一项都很惬意。
在这些玩要中,最有意思的,还是捉蝈蝈儿。
秋天,暖洋洋的太阳照在高梁地里,蝈蝈儿被晒得舒舒服服,便会自由自在地唱起来,田野里就有了秋之声。孩子们循着这声音,就在高梁地里捉蝈蝈儿。把随处扯下的高梁叶子,卷成一个小筒拿在手中,见到鸣叫得最欢的蝈蝈儿,轻轻地走到跟前,并起弯曲的手指,然后毫不留情地捂过去,一个快乐自在的小生命,就成了筒中的囚禁之物。
捉到的蝈蝈儿,我们从来不糟蹋,把它们放在蝈笼里,挂在屋檐下听叫声。到时还要给它们菜叶吃。一时若听不到叫声,会以为它们死了,立刻就跑过去看,见它们只是一时热得慌,就赶快找来清水喷酒。那种尽心尽力的劲头,我敢说,只有乡村的孩子才会有。
他们实在太喜欢这些大自然恩赐的小伙伴了
根据词语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2分)
(1)就是在原地选取需要的材料。(就地取材)
(2)惬意,舒服,满意。(惬意)
2.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B)。(2分)
A.总结全文
B.承上启下
C.点明中心
3.找出作者抓蝈蝈儿的动词,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动词有:卷、走、并起、捂过去。这样写出蝈蝈的灵活,也反映了我们的动作敏捷
4.读一读,比一比,下面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2分)
①乡村的孩子,不玩蝈蝈儿的,几乎没有。
②乡村的孩子,没有不玩蝈蝈儿的。
①句好,用词准确。“几乎”的意思是接近,差不多。②句是个双重否定句,比肯定句表示的意思更肯定,太过于肯定。
九、习作展示。(25分)
当你看到“小书虫”、“乐天派”、“球迷”、“幽默大王”、“故事大王”时,你会想到谁?选取你身边一个有特点的人,用一件事把他的特点写清楚。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