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物理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单元测试
卷
第5章
原子核与核能
1.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有关
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不具有放射性
D.ɑ、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2.一放射源放射出某种或多种射线,当用一张薄纸放在放射源的前面时,强度减为原来的,而当用1cm厚的铝片放在放射源前时,射线的强度减小到几乎为零.由此可知,该放射源所射出的(
)
A.仅是α射线
B.仅是β射线
C.是α射线和β射线
D.是α射线和γ射线
3.
如图,放射性元素歸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α、β、γ三种射线,分别进入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γ射线,③表示α射线
B.②表示β射线,③表示α射线
C.④表示α射线,⑤表示γ射线
D.⑤表示β射线,⑥表示α射线
4.以下是物理学史上3个著名的核反应方程,,,和z是3种不同的粒子,其中z是(
)
A.α粒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5.曾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曾让医生们虚惊了一场,那是在访日宴会上他突然昏厥,美国政府急忙将他送回国,医生用进行诊断,通过体外跟踪,迅速查出了病因.的特性是(
)
A.半衰期长,并迅速从体内清除
B.半衰期长,并缓慢从体内清除
C.半衰期短,并迅速从体内清除
D.半衰期短,并缓慢从体内清除
6.实验观察到,静止在匀强磁场中A点的原子核发生β衰变,衰变产生的新核与电子恰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和轨迹示意如图.则(
)
A.轨迹1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B.轨迹2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C.轨迹1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面向里
D.轨迹2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面向里
7.在一个原子核衰变为一个原子核的过程中,发生α衰变的次数为(
)
A.6次
B.8次
C.22次
D.32次
8.一个中子与质子发生核反应,生成一个氘核,其核反应方程为.若该核反应放出的核能为,则氘核的比结合能为(
)
A.
B.
C.
D.
9.如图所示为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图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数越大的原子核,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B.核比核稳定
C.核的结合能大于核的结合能
D.两个核结合成核时向外释放能量
10.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或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都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变化,这是因为(??
)
A.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荷间存在很大的库仑力
B.核子具有质量且相距很近,存在很大的万有引力
C.核子间存在着强大的核力
D.核子间存在着复杂磁力
11.2018年11月12日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发布消息:全超导托克马克装置EAST在实验中有了新的突破,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其主要核反应方程为:①,②,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X是质子
B.Y是氚核
C.X与Y是同位素
D.①②两个核反应都属于裂变反应
12.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是人类获得核能的两种主要途径,关于裂变和聚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裂变过程有质量亏损,聚变过程无质量亏损
B.核聚变反应方程中,X表示电子
C.裂变释放能量,聚变吸收能量
D.氢弹的核反应属于聚变,原子弹的核反应属于裂变
13.核聚变和核裂变是重要的核反应,关于核聚变和核裂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核子间的距离接近m时就会发生聚变反应
B.目前地球上核电站的主要原料为和
C.核反应堆中,通过控制镉棒释放中子的多少来控制核反应速度
D.核裂变和核聚变发生后,产生的新核的比结合能比反应前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大
1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聚变是裂变的逆反应
B.如果裂变释放能量,则聚变反应必定吸收能量
C.聚变需要将反应物加热至数百万度的高温,显然是吸收能量
D.裂变与聚变均可释放巨大的能量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
2.答案:C
解析:三种射线中,γ射线贯穿本领最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本题中用1cm厚的铝片即能挡住射线,说明射线中不含γ射线,用薄纸便可挡住部分射线,说明射线中含有贯穿本领较小的α射线,同时有大部分射线穿过薄纸,说明含有β射线.
3.答案:C
解析:γ射线为电磁波,在电场、磁场中均不偏转,故②和⑤表示γ射线,A、B、D项错;α射线中的α粒子为氦的原子核,带正电,在匀强电场中,沿电场方向偏转,故③表示α射线,由左手定则可知在匀强磁场中α射线向左偏,故④表示α射线,C项对。
4.答案:C
解析:将题述三个方程相加,整理后得,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得z的质量数为1,电荷数为0,为中子,C正确.
5.答案:C
解析:的半衰期较短,可以迅速从人体内消失,不至于因长时间辐射而对身体造成伤害,故C正确.
6.答案:D
解析:原子核发生β衰变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新核和电子的速度方向相反,动量的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由轨迹半径公式可知,r与电荷量成反比,电子与新核的电荷量大小分别为e和ne(n为新核的电荷数),则电子与新核的轨迹半径之比为,所以半径大的轨迹1是衰变后电子的轨迹,轨迹2是新核的.新核沿逆时针方向运动,在A点受到的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由左手定则可知,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D正确.
7.答案:B
解析:设经过了n次α衰变,m次β衰变,有,,解得,,故B正确.
8.答案:C
解析:根据结合能的定义可知,质子与中子发生核反应,生成氘核的过程中放出的能量等于氘核的结合能,所以氘核的结合能等于,氘核有两个核子,所以氘核的比结合能为,故C正确.
9.答案:D
解析: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由题图知质量数越大的原子核其比结合能并不是越大,A错误;由题图可知,核的比结合能比核的比结合能大,所以核比核更稳定.B错误;由题图可知核的比结合能比核的大,但核的核子数大于核的核子数,因此核的结合能小于核的结合能,C错误;由题图可得两个核的结合能远小于核的结合能,故两个核结合成核时向外释放能量,D正确。
10.答案:C
解析:核子之间存在核力作用,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或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都有核力作用,故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变化,选项C正确。
11.答案:B
解析:A.根据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可知X是中子,故A错误;
B.对第二个方程,根据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可知Y是氚核,故B正确;
C.X是中子,Y是氚核,X与Y不是同位素,故C错误;
D.①②两个核反应都属于聚变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裂变和聚变都释放出巨大能量,都伴随着质量的亏损,故A、C错误;核聚变反应方程中,X表示中子,B错误;原子弹的核反应属于裂变,氢弹的核反应属于聚变,故D正确。
13.答案:D
解析:要使原子核发生聚变反应.必须使核子间的距离接近核力的作用范围.即要接近,故选项A错误;
和为核聚变的主要原料.选项B错误:核反应堆中.通过控制镉棒吸收中子的多少来控制核反应速度.选项C错误;核裂变和核聚变后都会发生质量亏损.原子核变得更稳定些.反应产生的新核的比结合能比反应前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大.选项D正确.
14.答案:D
解析:聚变和裂变是两种不同的核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完全不同,选项A错误;两种反应都会产生质量亏损,都会释放核能,选项BC错误,选项D正确。2020-2021学年高二物理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单元测试AB卷
第5章
原子核与核能
B卷
1.如图所示为研究某未知元素放射性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在薄铝片和荧光屏之间有图示方向的匀强电场E,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在荧光屏的某一位置上每分钟闪烁的亮点数.若撤去电场后继续观察,发现每分钟闪烁的亮点数没有变化;如果再将薄铝片移开,观察到每分钟闪烁的亮点数大大增加,由此可以判断,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可能为(β射线能够穿过薄铝片)(
)
A.β射线和γ射线
B.α射线和β射线
C.β射线和X射线
D.α射线和γ射线
2.中子n、质子p、氘核D的质量分别为.现用能量为E的γ射线照射静止的氘核使之分解,反应方程为,若分解后的中子、质子的动能可视为相等,则中子的动能是(
)
A.
B.
C.
D.
3.的衰变有多种途径,其中一种途径是先衰变成,然后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X代表某种元素),也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最后都衰变变成,衰变路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①是β衰变,过程⑧是α衰变;过程②是β衰变,过程④是α衰变
B.过程①是β衰变,过程③是α衰变;过程②是α衰变,过程④是β衰变
C.过程①是α衰变,过程③是β衰变;过程②是β衰变,过程④是α衰变
D.过程①是α衰变,过程③是β衰变;过程②是α衰变,过程④是β衰变
4.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衰变成,另一个也静止的天然放射性原子核衰变成,在同一磁场中得到衰变后粒子的运动轨迹1、2、3、4,如图所示,则这四条运动轨迹对应的粒子依次是(
)
A.电子、、、正电子
B.、电子、正电子、
C.、正电子、电子、
D.正电子、、、电子
5.如图所示,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出的α射线轰击铍(Be)时会产生A粒子流,用A粒子流轰击石蜡时,会打出B粒子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核反应方程为
B.该实验是查德威克发现质子的实验
C.粒子A为中子,粒子B为质子
D.粒子A为质子,粒子B为中子
6.如图所示是原子核的平均核子质量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能结合成F,结合过程一定要释放能量
B.若能结合成F,结合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C.若能结合成A,结合过程一定要释放能量
D.若能结合成B,结合过程一定要释放能量
7.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比如,有些含有铀、钍的花岗岩等岩石会释放出放射性惰性气体氡,而氡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射出α、β、γ射线,这些射线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及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
B.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剩下一个氡原子核
C.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在这三种射线中,α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
D.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
B.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规律
C.原子核发生衰变时一定同时放出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D.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
9.放射性同位素钍经一系列α、β衰变后生成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每经过一次α衰变,原子核的质量数会减少2
B.每经过一次β衰变,原子核的质子数会增加1
C.钍原子核比原子核的中子数少4
D.钍衰变成氡一共经过2次α衰变和3次β衰变
10.以下几个核反应方程中,粒子X代表中子的方程是(
)
A.
B.
C.
D.
11.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若某药物含有质量为m的碘131,经过32天后,该药物中碘131的含量大约还有(
)
A.
B.
C.
D.
12.2018年11月12日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发布消息:全超导托克马克装置EAST在实验中有了新的突破,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其主要核反应方程为:①,②,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X是质子
B.Y是氚核
C.X与Y是同位素
D.①②两个核反应都属于裂变反应
13.核电池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放出载能粒子(如粒子、粒子和射线)并将其能量转换为电能的装置。某型号核电池的放射源是钚-238,其衰变方程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和粒子均属于实物粒子
B.钚-238的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环境的压强、温度有关
C.的中子数为142
D.粒子的穿透能力比粒子
14.太阳内部持续不断地发生着4个质子()聚变为1个氦核()的热核反应,核反应方程是,这个核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已知质子、氦核、X的质量分别为,真空中的光速为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方程中的X表示中子
B.方程中的X表示电子
C.这个核反应中质量亏损
D.这个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三种射线中α射线和β射线带电,进入电场后会发生偏转,而γ射线不带电,不受电场力作用,在电场中不偏转.由题意知,将电场撤去,从显微镜内观察到荧光屏上每分钟闪烁的亮点数没有变化,可知射线中含有γ射线.再将薄铝片移开,则从显微镜内观察到荧光屏上每分钟闪烁亮点数大大增加,根据α射线的特性:穿透本领最弱,一张纸就能挡住.分析得知射线中含有α射线,故放射源所发出的射线可能为α射线和γ射线,故D正确.
2.答案:B
解析:氘核分解为核子需要吸收的能量为,
设质子、中子的动能为,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联立解得,故B正确.
3.答案:B
解析:β衰变产生电子,质量数不变,核电荷数增加1,α衰变产生氦核,质量数减少4,核电荷数减少2;过程①中的质量数不变,故为β衰变;过程③的质量数减少4,故为α衰变;过程②的核电荷数减少2,故为α衰变,过程④的核电荷数增加1,故为β衰变,选项B正确.
4.答案:B
解析:放射性原子核放出正电子时,正粒子与反冲核的速度方向相反,而电性相同,则两个粒子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相反,两个粒子的轨迹应为外切圆.而放射性原子核放出电子时,电子与反冲核的速度方向相反,而电性相反,则两个粒子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相同,两个粒子的轨迹应为内切圆.放射性原子核放出粒子时,两带电粒子的动量守恒,由轨迹半径,可得轨迹半径与电荷量成反比,而正电子和电子的电荷量比反冲核的电荷量小,则正电子和电子的轨迹半径比反冲核的轨迹半径都大,故运动轨迹1、2、3、4依次对应的粒子是、电子、正电子、,B正确.
5.答案:C
解析: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出的α射线轰击铍(Be)时会产生中子流,该核反应方程为,故A错误;用放射性元素钋放出的α射线轰击铍时,能发射出中子流,中子轰击石蜡,将氢中的质子打出,即形成质子流,所以A为中子,B为质子,该实验是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实验,故B、D错误,C正确.
6.答案:A
解析:由题图像看出,的平均核子质量均大于F的平均核子质量,因此结合成F时,反应中有质量亏损,要释放能量,选项A正确,B错误;的平均核子质量均小于A的平均核子质量,核反应中质量增加,因此结合成A时要吸收能量,选项C错误;的平均核子质量均小于B的平均核子质量,核反应中质量增加,因此结合成B时要吸收能量,选项D错误.
7.答案:A
解析: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来自原子核,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变为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故A正确.半衰期具有统计意义,只对大量的原子核适用,故B错误.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在这三种射线中,α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电离能力最强,故C错误.发生α衰变时,电荷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则中子数少2,故D错误.
8.答案:D
解析:α射线、β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γ射线不带电,选项A错误;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数守恒的规律,但质量不一定守恒,选项B错误;根据两种衰变的特点可知,原子核发生衰变时一定不能同时放出α射线、β射线,选项C错误;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选项D正确.
9.答案:B
解析:每经过一次α衰变,核电荷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4,故A错误.每经过一次β衰变,核电荷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则质子数增加1,故B正确.原子核的质量数为232,质子数为90,则中子数为142,原子核的质量数为220,质子数为86,则中子数为134,可知原子核比原子核的中子数多8,故C错误.钍衰变成氡,可知质量数减少12,核电荷数减少4,则经过3次α衰变,2次β衰变,故D错误.
10.答案:B
解析:A、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该核反应方程中的X为质量数为14+4-17=1,电荷数为:7+2-8=1,因此X=,即为质子,故A错误;B、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该核反应方程中的X为质量数为9+4=12=1,电荷数为4+2-6=0,故该方程中的X为中子,故B正确;C、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该核反应方程中的X为质量数为0,电荷数为1,故该方程中的X为正电子,故C错误;D、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该核反应方程中的X为质量数为0,电荷数为-1,故该方程中的X为电子,故D错误。故选:B。
11.答案:C
解析:半衰期指同位素的一半发生衰变所用的时间,题目中碘131的半衰期为8天,经过32天,经历了个半衰期,碘131的含量应是原来的,即,C正确。
12.答案:B
解析:A.根据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可知X是中子,故A错误;
B.对第二个方程,根据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可知Y是氚核,故B正确;
C.X是中子,Y是氚核,X与Y不是同位素,故C错误;
D.①②两个核反应都属于聚变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γ粒子是电磁波,不是实物粒子,A项错误;元素的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环境的压强、温度无关,B项错误;根据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质子数为92,核子数为234,可知中子数为142,C项正确;粒子的穿透能力比γ粒子弱,D项错误.
14.答案:D
解析:根据核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核电荷数为=1,质量数为4×1-4=0,则X是,故AB错误;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故C错误;这个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