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光的反射复习与折射
1.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被物体
反射
,这种现象叫做叫
光的反射
。
2.光的反射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AO—
入射光线
点O—
入射点
OB—
反射光线
ON—
法线
(虚线),并且
分居
于平面镜
∠i—
入射角
,它是
入射光线
和
法线
的夹角
∠r—
反射角
,它是
反射光线
和
法线
的夹角
3.光的反射定律
①
三线共面
;②
法线居中
;③
两角相等
。
若使入射光线逆着原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此时反射光线会怎么?
原路返回
,说明光路
可逆
。
1.如图所示,甲、乙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并发生反射,则甲、乙两条光线的反射角分别是(
D
)
A.90°、60°
B.90°、30°
C.0°、60°
D.0°、30°
2.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
C
)
A.入射角是3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C.反射角是60°
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3.如图所示,相临两室,一明一暗,在两室之间的墙壁上有一平面镜M,且∠AOC=∠BOC,甲、乙两人分别站在A、B两点,面向平面镜张望,则(
D
)
A.甲可看到乙,乙看不到甲
B.甲、乙相互都可以看到
C.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
D.甲看不到乙,乙可看到甲
4.如图所示,补全下列光的反射的光路图。
1.平面镜成像规律
①_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②_
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与像关于平面镜轴对称
③_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_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2.平面镜成像实验:
①为什么要选择用玻璃而不是用反射效果更好的平面镜?
因为平面镜无法确定像的位置
②为什么要一样大小的蜡烛?
因为要确定像的位置,所以需要在像的位置有替代品替代虚像
③为什么要使玻璃板保持竖直?
为了使蜡烛在移动过程中,蜡烛与像重合
④实验中使用光屏的目的是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否为
虚像
1.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平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B.蜡烛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C.把蜡烛面镜时,它的像会远离平面镜
D.烛焰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如图所示,小柯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
B.透明玻璃板摆放应该与纸面垂直
C.若把光屏放在B位置,蜡烛的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
D.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观察效果更好
3把一个高0.8m的平面镜竖直放置,一个身高1.6m的人以2m/s的速度沿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走近,那么他在镜中的像( A )
A.高度为1.6m,以2m/s的速度面镜
B.高度变大,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C.高度为0.8m,以2m/s的速度面镜
D.高度变大,以4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1.光从一种介质____射入____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AO—
入射光线
点O—
入射点
OB—
折射光线
NN’—
法线
(虚线),并且
分居
于平面镜
∠α—
入射角
,它是
入射光线
和
法线
的夹角
∠γ—
折射角
,它是
折射光线
和
法线
的夹角
2.折射规律:(以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为例)
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
③
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或水表面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④
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
⑤
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
3.光的折射现象:从岸上看水里和从水里看岸上,看到的都是变
浅
(变
高
)的
虚
像。
1.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
BO
是入射光线,__OA___是反射光线,___OC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____60°___,折射角为____35°____,光进入玻璃后偏折角度的大小是____25°____。
2.当光从玻璃中射入空气中时
( C )
A.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B.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C.传播速度一定会发生改变
D.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减小
3.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中,若入射角为32°,则折射角可能为
(
D )
A.0°
B.23°
C.32°
D.45°
4.光从空气射向水面,当入射角逐渐减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反射角逐渐增大
B.反射角逐渐减小
C.折射角逐渐增大
D.折射角保持不变
5.画出图中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大致传播方向。
1.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B )
2.当阳光射入水中时,下列一定会发生变化的是( B )
A.方向
B.传播速度
C.方向和传播速度
D.光的颜色
3.某同学进入泳池前以为池水很浅,踩下去后却有一种“踏空”的感觉,则水的实际深度要比看上去的深一些,其原因是(
C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路可逆
4.一束光从玻璃垂直射入空气时,入射角、折射角的度数分别是( C )
A.90°,90°
B.90°,0°
C.0°,0°
D.0°,90°
5.下图中,正确表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光路是( A )
6.平静的湖面上映出天上的白云,一个同学说:“快看,鱼在云里游呢。”她看到的“云”和“鱼”实际上( D )
A.“云”是虚像,“鱼”是实物
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都是实像
D.都是虚像
7.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C )
A.逐渐减小
B.不变
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
一支木棒下端有一段铁丝,将它放入水中,恰能竖直漂浮,如图所示。若潜入水面下的人斜着看这根木棒,则它的水上部分和水下部分的长度变化分别为( A )
A.变长、不变
B.变短、不变
C.不变、变长
D.不变、变短
9.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D )
10.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B )
A.M点
B.N点
C.P点
D.Q点
11.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A )
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12.一束与水面成50°夹角的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则折射角( D )
A.小于50°
B.大于50°
C.大于40°
D.小于40°
13.如图所示,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一虚像是由光的___折射___形成的。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___不能___(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
14.当你漫步在池塘边,会看到池塘中的“白云”和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的鱼,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___折射___形成的___虚____像;看到的“白云”是光的___反射___形成的___虚____像。
15.游泳运动员在水中看站在岸上的教练比实际的位置____高____些(填“高”或“低”),这是由于光从__空气__中射入___水__中时,在水面处折射后进入眼睛中,折射角____小于____入射角的缘故。
16.如图所示,MN是两种均匀介质的分界面,已知两种介质中,其中一种是空气。一光线从介质A入射到介质B,则入射角大小等于__40°__,折射角大小等于__60°__,其中___右边___(填“左边”或“右边”)的介质是空气。
有一盛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在其右侧边沿的某一高度朝确定方向向下射出一激光束,在容器底部中央产生一个光斑,如图所示。该光斑( C )
A.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上升
B.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上升
C.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下降
D.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下降
18.一束光线与界面成40°角射到界面上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已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95°,折射角为( B )
A.55°
B.35°
C.45°
D.40°
19.潭清疑水浅,安全记心间,如图,A是水池底某点,请作出光线AO的折射光线以及人从岸上看到A的像A′。
20.(湖州中考)小明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物质,为什么光却不能透过呢?小明决定找出原因。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
根据光经过的路径,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进行了推测,如下图。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会不会……
(1)小明的推测是____折射光线消失___________。
(2)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____光斑消失___,证实了自己的推测。
(3)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也会出现“看不见”的现象吗?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____不会,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_________。
21.某科学兴趣小组想通过实验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的折射角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准备的实验器材有激光发生器、玻璃、水、量角器等。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测量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表2
(1)由表1和表2中数据可知,当入射角相同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折射角___小于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的折射角。因此,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其折射角与____介质种类____有关。
(2)从表1和表2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将__增大____。因此,可推知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大小还与_____入射角的大小_______有关。第七讲
光的反射复习与折射
1.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被物体
,这种现象叫做叫
。
2.光的反射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AO—
点O—
OB—
ON—
(虚线),并且
于平面镜
∠i—
,它是
和
的夹角
∠r—
,它是
和
的夹角
3.光的反射定律
①
;②
;③
。
若使入射光线逆着原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此时反射光线会怎么?
,说明光路
。
1.如图所示,甲、乙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并发生反射,则甲、乙两条光线的反射角分别是(
)
A.90°、60°
B.90°、30°
C.0°、60°
D.0°、30°
2.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
)
A.入射角是3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C.反射角是60°
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3.如图所示,相临两室,一明一暗,在两室之间的墙壁上有一平面镜M,且∠AOC=∠BOC,甲、乙两人分别站在A、B两点,面向平面镜张望,则(
)
A.甲可看到乙,乙看不到甲
B.甲、乙相互都可以看到
C.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
D.甲看不到乙,乙可看到甲
4.如图所示,补全下列光的反射的光路图。
1.平面镜成像规律
①_
②_
③_
④_
2.平面镜成像实验:
①为什么要选择用玻璃而不是用反射效果更好的平面镜?
②为什么要一样大小的蜡烛?
③为什么要使玻璃板保持竖直?
④实验中使用光屏的目的是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否为
1.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平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B.蜡烛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C.把蜡烛面镜时,它的像会远离平面镜
D.烛焰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如图所示,小柯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
B.透明玻璃板摆放应该与纸面垂直
C.若把光屏放在B位置,蜡烛的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
D.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观察效果更好
3把一个高0.8m的平面镜竖直放置,一个身高1.6m的人以2m/s的速度沿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走近,那么他在镜中的像( )
A.高度为1.6m,以2m/s的速度面镜
B.高度变大,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C.高度为0.8m,以2m/s的速度面镜
D.高度变大,以4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1.光从一种介质________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AO—
点O—
OB—
NN’—
(虚线),并且
于平面镜
∠α—
,它是
和
的夹角
∠γ—
,它是
和
的夹角
2.折射规律:(以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为例)
①
;②
;
③
;④
;
⑤
。
3.光的折射现象:从岸上看水里和从水里看岸上,看到的都是变
(变
)的
像。
1.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
是入射光线,__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_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_,光进入玻璃后偏折角度的大小是________。
2.当光从玻璃中射入空气中时
( )
A.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B.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C.传播速度一定会发生改变
D.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减小
3.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中,若入射角为32°,则折射角可能为
(
)
A.0°
B.23°
C.32°
D.45°
4.光从空气射向水面,当入射角逐渐减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角逐渐增大
B.反射角逐渐减小
C.折射角逐渐增大
D.折射角保持不变
5.画出图中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大致传播方向。
1.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
2.当阳光射入水中时,下列一定会发生变化的是( )
A.方向
B.传播速度
C.方向和传播速度
D.光的颜色
3.某同学进入泳池前以为池水很浅,踩下去后却有一种“踏空”的感觉,则水的实际深度要比看上去的深一些,其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路可逆
4.一束光从玻璃垂直射入空气时,入射角、折射角的度数分别是( )
A.90°,90°
B.90°,0°
C.0°,0°
D.0°,90°
5.下图中,正确表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光路是( )
6.平静的湖面上映出天上的白云,一个同学说:“快看,鱼在云里游呢。”她看到的“云”和“鱼”实际上( )
A.“云”是虚像,“鱼”是实物
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都是实像
D.都是虚像
7.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
A.逐渐减小
B.不变
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
一支木棒下端有一段铁丝,将它放入水中,恰能竖直漂浮,如图所示。若潜入水面下的人斜着看这根木棒,则它的水上部分和水下部分的长度变化分别为( )
A.变长、不变
B.变短、不变
C.不变、变长
D.不变、变短
9.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10.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
A.M点
B.N点
C.P点
D.Q点
11.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
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12.一束与水面成50°夹角的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则折射角( )
A.小于50°
B.大于50°
C.大于40°
D.小于40°
13.如图所示,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一虚像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________(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
14.当你漫步在池塘边,会看到池塘中的“白云”和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的鱼,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像;看到的“白云”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像。
15.游泳运动员在水中看站在岸上的教练比实际的位置________些(填“高”或“低”),这是由于光从________中射入________中时,在水面处折射后进入眼睛中,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的缘故。
16.如图所示,MN是两种均匀介质的分界面,已知两种介质中,其中一种是空气。一光线从介质A入射到介质B,则入射角大小等于________,折射角大小等于________,其中________(填“左边”或“右边”)的介质是空气。
有一盛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在其右侧边沿的某一高度朝确定方向向下射出一激光束,在容器底部中央产生一个光斑,如图所示。该光斑( )
A.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上升
B.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上升
C.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下降
D.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下降
18.一束光线与界面成40°角射到界面上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已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95°,折射角为( )
A.55°
B.35°
C.45°
D.40°
19.潭清疑水浅,安全记心间,如图,A是水池底某点,请作出光线AO的折射光线以及人从岸上看到A的像A′。
20.(湖州中考)小明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物质,为什么光却不能透过呢?小明决定找出原因。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
根据光经过的路径,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进行了推测,如下图。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会不会……
(1)小明的推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________,证实了自己的推测。
(3)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也会出现“看不见”的现象吗?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某科学兴趣小组想通过实验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的折射角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准备的实验器材有激光发生器、玻璃、水、量角器等。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测量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表2
(1)由表1和表2中数据可知,当入射角相同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折射角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的折射角。因此,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其折射角与________有关。
(2)从表1和表2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将________。因此,可推知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大小还与____________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