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光和颜色
1.思考:你为什么能看到书本上的字?
因为有光进入人的眼睛
。
想想周围发光的物体有哪些?
太阳,蜡烛
。
总结:光源:
能够自身能发光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注意:
反射光(月亮)
不是光源。
2.光能在什么物质中传播?
透明物质
。
拓展:光的传播需要物质吗?
不需要
。所以光可以在
真空中
传播。
3.思考:光在物质中传播能转弯吗?
有时能有时不能
。
观看视频
总结:光的传播
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
4.光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我们为了形象的描述光的传播引入
光线
;
是一条带
箭头的
的直线。
拓展:①直线表示
光的传播路线
;箭头表示
方向
。
②光线分为:
平行光线
和
发散光线
。
5.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射击瞄准
、
小孔成像
、
影子的形成
和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等。
拓展:小孔成像的条件:
孔小、距离远
;小孔成像成的是谁的像
物体倒立的像
。
6.光在
真空
中传播最快,在
固体介质
中传播最慢。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5千米/秒
。
拓展:特殊的长度单位
光年
。
1.下列物体一定属于光源的是(
C
)
A.有颜色的物体
B.人眼能看到的物体
C.能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
D.能反射光线的物体
变式: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开着的电灯⑥发光的电视屏幕⑦开着的无影灯⑧发光的萤火虫⑨发光的灯笼鱼⑩交通路牌。上述物体中一定是光源的是
③⑤⑥⑦⑧⑨
;一定不是光源的是
②④⑩
;可能是光源的是
①
。
2.关于日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B.日食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C.日食是由于折射造成的
D.以上三种情况都是造成日食的原因
3.一棵树在阳光照射下,它的影子从早晨到晚上的变化情况是(
B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
.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4.如果太阳光通过一个很小的正方形小孔,照射到孔后的光屏上出现了光斑,则光斑的形状是(
C
)
A.长方形
B.正方形
C.圆形
D.三角形
1.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 D )
A.太阳
B.烛焰
C.萤火虫
D.电影屏幕
2.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C )
A.立竿见影
B.一叶障目
C.鱼翔浅底
D.三点对一线
3.一个人沿马路行走时,经过一盏路灯,路灯照射出的人的影子长短会发生变化,其变化的情况应该是( D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再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课外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初步得出像的特点是倒立的等大的像。现他想在半透明纸上看到一个放大的烛焰像,正确的做法是( D )
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换一根烛焰更大的蜡烛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小孔扩大至直径约3cm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小孔由三角形改成圆形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适当缩短烛焰到小孔的距离
5.人能看见物体是因为( C )
A.人眼能发光
B.物体能发光
C.物体上有光线进入人眼
D.人眼和物体在一条直线上
6.如图所示,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则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A )
7.如果声音和光都从空气传入水中,则( A )
A.声速变大,光速变小
B.声速变大,光速不变
C.声速、光速都变小
D.声速、光速都不变
8.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是( D )
A.在有雾的天气里,看到从汽车头灯里射出的光束
B.电影院里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
C.透过云雾缝隙的太阳光束
D.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就能看见红彤彤的太阳射向地面的光束
9.阴雨天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B )
A.打雷时,先发出闪电后发出雷声
B.虽然闪电和雷声同时产生,但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C.闪电和雷声同时产生,但人对声音反应要比对闪电反应慢
D.无法解释上述现象
10.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A )
11.关于光的传播和光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在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B.光年是长度单位
C.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D.在水中声速大于光速
12.能自行发光的物体称为____光源____。在①太阳
②萤火虫
③通电电灯
④行星
⑤钻石
⑥正在放映电影的屏幕
⑦燃烧的蜡烛中属于光源的有__①②③⑥⑦________(填序号)。
13.诗人林逋在描写梅花时写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树在地上的影子是光的_沿直线传播_现象。14.2015年7月23日,美国航天局宣布发现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接近地球的“孪生星球”,它与地球的相似指数接近0.98,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比地球大概大60%,距离地球1400光年,位于天鹅座,年龄约为60亿年,远远超过地球年龄。光年是____长度____单位,“孪生星球”距离地球约为____1.32×1016____千米。
15.探究实验:用削尖的铅笔在硬纸上扎一个小洞,小洞的直径约3毫米。拉上窗帘,让光线越暗越好,其他仪器如图摆好。
试回答:
(1)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倒立的,这说明了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
(2)如果将中间的纸板向烛焰靠近一些,那么小孔后方光屏上烛焰的像将___变大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将原来的小孔用铅笔再钻大一些(注意不要太大),观察像的亮度有什么变化?
成的像变亮了
(4)如果把圆形小孔换成大小差不多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小孔,像有何变化?
不变,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16.晚上,小明挑着一盏不带光源的工艺品小灯笼在家里玩。当把小灯笼移到发光面较大的吸顶灯正下方时(如图所示),会在小灯笼正下方的水平白纸上出现一个影子,关于这个影子的形状,图中正确的是( C )
17.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
a.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
A.abcd
B.acd
C.ab
D.cd
18.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的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_____A___(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则光屏上的像将____变大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太阳光是一种
复色
光;经三棱镜后分解成
红
、
橙
、
黄
、
绿
、
蓝
、
靛
和
紫
。像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色散
现象。
拓展:单色光
不能再分解的光
;复色光
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
。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1)白色光照到绿色的物体上,我们看到的颜色
绿
。
(2)红色光照到绿色的物体上,我们看到的颜色
黑
。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
反射什么色光
决定的。
(3)绿色光照到绿色的物体上,我们看到的颜色
绿
。
拓展: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它
本身相同颜色的
,而其它颜色的光都被它
吸收
。
白色物体
反射所有颜色的光
;
黑色物体
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
3.透明物体的颜色
(1)白光照到红色玻璃上,我们看到的颜色
红
。
(2)红光照到绿色玻璃上,我们看到的颜色
黑
。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
透过的色光
决定的。
(3)白光照到绿色玻璃上,我们看到的颜色
绿
。
拓展:有色的透明物体只透过与它
本身相同颜色的光
,而其它颜色的光都被它
吸收
。
1.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
B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
2.舞台上有一身着黄色上衣和绿色裙子的姑娘在跳舞,当用黄光照射时,她的裙子的颜色是(
B
)
A.黄色
B.黑色
C.绿色
D.白色
3.太阳光经三棱镜分解后的彩色光透过红玻璃,你在光屏上将看到的颜色是(
B
)
A.白色
B.红色
C.黑色
D.绿色
拓展:商场里的花布的图案是有无数种的颜色拼排而成,各种颜色均是由三种原颜料调和而成,这三原颜料的颜色是(
C
)
A.红
橙
黄
B.红
绿
蓝
C.黄
红
蓝
D.红
白
蓝
4.某学校课外兴趣小组在黑暗的实验室里,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实验一
先后用不同颜色的玻璃对着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验二
将不同颜色的光分别照射到不同颜色的纸上,观察纸的颜色,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1)由表1可以看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透过的色光
决定的。
(2)由表2可以得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反射什么色光
决定的。
(3)请你由上述结论解释,为什么水果店卖西瓜(红瓤)时,总喜欢撑一把红色半透明的遮阳伞?
半透明遮阳伞透过的主要是红色光,阳光照射在伞上时,阳光里的红色光透过伞照在西瓜上,西瓜上红瓤反射的红光进入人眼,使瓜瓤看起来更红
。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D )
A.霓虹灯的灯光五颜六色
B.彩色电视机的画面五彩缤纷
C.色彩丰富的水彩画
D.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2.下列不属于人类对紫外线的应用的是( C )
A.利用紫外线消毒灭菌
B.鉴别纸币的真伪
C.电视机的遥控器
D.日光浴
3.下列有关光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红光和红外线都是可见光
B.紫光和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光
C.红光和紫光都是单色光
D.单色光和复色光不可以相互转换
4.家庭里电视机遥控器的发光二极管,应用了( A )
A.红外线遥感技术
B.紫外线遥感技术
C.光的色散遥感技术
D.单色光混合技术
5.将红、绿两块玻璃叠在一起放在阳光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将有白光透过
B.将有红光透过
C.将有绿光透过
D.无光透过
6.在暗室里的红灯光下,看白纸和白纸上写的红字,得到的感觉是( D )
A.纸是白色的,字能看得清
B.纸是白色的,字看不清
C.纸是红色的,字能看得清
D.纸是红色的,字看不清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玻璃呈“无色”是因为它能透过一切色光
B.衣服呈白色是因为它能发出白光
C.衣服呈红色是因为它吸收红光
D.物体呈黑色是因为它能反射一切色光
8.下列色光混合后的颜色正确的是( A )
A.红色和绿色混合,得到黄色
B.蓝色和红色混合,得到黄色
C.绿色和黄色混合,得到橙色
D.绿色和蓝色混合,得到白色
9.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C )
A.桃花能发出红光
B.桃花能吸收红光
C.桃花能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光照在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由照射光的颜色决定
B.实验表明,色光的混合规律与颜料的混合规律相同
C.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D.任何情况下,紫外线的照射对人体都是有害的
11.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吸收太阳光,而其体内的叶绿素是绿色的,所以( B )
A.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有利
B.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不利
C.各种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的作用相同
D.绿色植物能吸收所有绿色光
12.冬天,在商店购买的红外线烤火炉,看起来它发出淡红色的光,这是因为( B )
A.红外线本身就是一种淡红色的光
B.烤火炉的电热丝发出红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红光
C.红外线中有一部分是看得见的,有一部分是看不见的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13.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物体所能____透过____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物体所能____反射____的色光颜色决定的(填“透过”、“吸收”或“反射”),如戴着黄色镜片的眼镜,我们看到的国旗是____黑____色的。
14.下雨后路面上积了一些水,水面上有一层薄油膜,在阳光的照耀下这层油膜的颜色是( C )
A.白色的
B.红色的
C.彩色的
D.黑色的
15.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当舞台追光灯的绿光照在穿红上衣、白裙子的女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的她( D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
C.上衣呈白色
D.上衣呈黑色,裙子呈绿色
16.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某种复色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B )
17.如图所示,这是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右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1)A处应该是_____红___光;B处应该是___紫_____光。该实验说明:我们平时看到的自然光是由____单色光____混合而成的。
(2)在该实验中,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发现温度计放在___红色光_____的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上升得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叫____红外线____,其主要特性是____热____效应。
18.一位科学家把一株绿色植物放在不同颜色的光下照射,然后他再测量该植物对每种光的吸收值,实验结果如下表。请根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这位科学家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
观察哪种颜色光更容易被绿色植物吸收,从而推测光合作用与哪种颜色光有关
。
(2)若分别用红光和绿光照射该植物,则哪种光的光合作用效果好?
红光
,
原因是
绿色光被植物吸收的百分率比红色光低
。第四讲
光和颜色
1.思考:你为什么能看到书本上的字?
。
想想周围发光的物体有哪些?
。
总结:光源
。
注意:
不是光源。
2.光能在什么物质中传播?
。
拓展:光的传播需要物质吗?
。所以光可以在
传播。
3.思考:光在物质中传播能转弯吗?
。
观看视频
总结:光的传播
。
4.光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我们为了形象的描述光的传播引入
;
是一条带
的直线。
拓展:①直线表示
;箭头表示
。
②光线分为:
和
。
5.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
、
和
等。
拓展:小孔成像的条件:
;小孔成像成的是谁的像
。
6.光在
中传播最快,在
中传播最慢。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
拓展:特殊的长度单位
。
1.下列物体一定属于光源的是(
)
A.有颜色的物体
B.人眼能看到的物体
C.能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
D.能反射光线的物体
变式: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开着的电灯⑥发光的电视屏幕⑦开着的无影灯⑧发光的萤火虫⑨发光的灯笼鱼⑩交通路牌。上述物体中一定是光源的是
;一定不是光源的是
;可能是光源的是
。
2.关于日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B.日食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C.日食是由于折射造成的
D.以上三种情况都是造成日食的原因
3.一棵树在阳光照射下,它的影子从早晨到晚上的变化情况是(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
.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4.如果太阳光通过一个很小的正方形小孔,照射到孔后的光屏上出现了光斑,则光斑的形状是(
)
A.长方形
B.正方形
C.圆形
D.三角形
1.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 )
A.太阳
B.烛焰
C.萤火虫
D.电影屏幕
2.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
A.立竿见影
B.一叶障目
C.鱼翔浅底
D.三点对一线
3.一个人沿马路行走时,经过一盏路灯,路灯照射出的人的影子长短会发生变化,其变化的情况应该是(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再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课外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初步得出像的特点是倒立的等大的像。现他想在半透明纸上看到一个放大的烛焰像,正确的做法是( )
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换一根烛焰更大的蜡烛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小孔扩大至直径约3cm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小孔由三角形改成圆形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适当缩短烛焰到小孔的距离
5.人能看见物体是因为( )
A.人眼能发光
B.物体能发光
C.物体上有光线进入人眼
D.人眼和物体在一条直线上
6.如图所示,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则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
7.如果声音和光都从空气传入水中,则( )
A.声速变大,光速变小
B.声速变大,光速不变
C.声速、光速都变小
D.声速、光速都不变
8.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是( )
A.在有雾的天气里,看到从汽车头灯里射出的光束
B.电影院里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
C.透过云雾缝隙的太阳光束
D.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就能看见红彤彤的太阳射向地面的光束
9.阴雨天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
A.打雷时,先发出闪电后发出雷声
B.虽然闪电和雷声同时产生,但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C.闪电和雷声同时产生,但人对声音反应要比对闪电反应慢
D.无法解释上述现象
10.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11.关于光的传播和光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B.光年是长度单位
C.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D.在水中声速大于光速
12.能自行发光的物体称为________。在①太阳
②萤火虫
③通电电灯
④行星
⑤钻石
⑥正在放映电影的屏幕
⑦燃烧的蜡烛中属于光源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13.诗人林逋在描写梅花时写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树在地上的影子是光的________现象。14.2015年7月23日,美国航天局宣布发现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接近地球的“孪生星球”,它与地球的相似指数接近0.98,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比地球大概大60%,距离地球1400光年,位于天鹅座,年龄约为60亿年,远远超过地球年龄。光年是________单位,“孪生星球”距离地球约为________千米。
15.探究实验:用削尖的铅笔在硬纸上扎一个小洞,小洞的直径约3毫米。拉上窗帘,让光线越暗越好,其他仪器如图摆好。
试回答:
(1)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倒立的,这说明了
。
(2)如果将中间的纸板向烛焰靠近一些,那么小孔后方光屏上烛焰的像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将原来的小孔用铅笔再钻大一些(注意不要太大),观察像的亮度有什么变化?
(4)如果把圆形小孔换成大小差不多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小孔,像有何变化?
16.晚上,小明挑着一盏不带光源的工艺品小灯笼在家里玩。当把小灯笼移到发光面较大的吸顶灯正下方时(如图所示),会在小灯笼正下方的水平白纸上出现一个影子,关于这个影子的形状,图中正确的是( )
17.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
a.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abcd
B.acd
C.ab
D.cd
18.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的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________(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则光屏上的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太阳光是一种
光;经三棱镜后分解成
、
、
、
、
、
和
。像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现象。
拓展:单色光
;复色光
。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1)白色光照到绿色的物体上,我们看到的颜色
。
(2)红色光照到绿色的物体上,我们看到的颜色
。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
决定的。
(3)绿色光照到绿色的物体上,我们看到的颜色
。
拓展: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它
,而其它颜色的光都被它
。
白色物体
;
黑色物体
。
3.透明物体的颜色
(1)白光照到红色玻璃上,我们看到的颜色
。
(2)红光照到绿色玻璃上,我们看到的颜色
。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
决定的。
(3)白光照到绿色玻璃上,我们看到的颜色
。
拓展:有色的透明物体只透过与它
,而其它颜色的光都被它
。
1.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
2.舞台上有一身着黄色上衣和绿色裙子的姑娘在跳舞,当用黄光照射时,她的裙子的颜色是(
)
A.黄色
B.黑色
C.绿色
D.白色
3.太阳光经三棱镜分解后的彩色光透过红玻璃,你在光屏上将看到的颜色是(
)
A.白色
B.红色
C.黑色
D.绿色
拓展:商场里的花布的图案是有无数种的颜色拼排而成,各种颜色均是由三种原颜料调和而成,这三原颜料的颜色是(
)
A.红
橙
黄
B.红
绿
蓝
C.黄
红
蓝
D.红
白
蓝
4.某学校课外兴趣小组在黑暗的实验室里,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实验一
先后用不同颜色的玻璃对着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验二
将不同颜色的光分别照射到不同颜色的纸上,观察纸的颜色,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1)由表1可以看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
(2)由表2可以得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
(3)请你由上述结论解释,为什么水果店卖西瓜(红瓤)时,总喜欢撑一把红色半透明的遮阳伞?
。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A.霓虹灯的灯光五颜六色
B.彩色电视机的画面五彩缤纷
C.色彩丰富的水彩画
D.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2.下列不属于人类对紫外线的应用的是( )
A.利用紫外线消毒灭菌
B.鉴别纸币的真伪
C.电视机的遥控器
D.日光浴
3.下列有关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红光和红外线都是可见光
B.紫光和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光
C.红光和紫光都是单色光
D.单色光和复色光不可以相互转换
4.家庭里电视机遥控器的发光二极管,应用了( )
A.红外线遥感技术
B.紫外线遥感技术
C.光的色散遥感技术
D.单色光混合技术
5.将红、绿两块玻璃叠在一起放在阳光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有白光透过
B.将有红光透过
C.将有绿光透过
D.无光透过
6.在暗室里的红灯光下,看白纸和白纸上写的红字,得到的感觉是( )
A.纸是白色的,字能看得清
B.纸是白色的,字看不清
C.纸是红色的,字能看得清
D.纸是红色的,字看不清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呈“无色”是因为它能透过一切色光
B.衣服呈白色是因为它能发出白光
C.衣服呈红色是因为它吸收红光
D.物体呈黑色是因为它能反射一切色光
8.下列色光混合后的颜色正确的是( )
A.红色和绿色混合,得到黄色
B.蓝色和红色混合,得到黄色
C.绿色和黄色混合,得到橙色
D.绿色和蓝色混合,得到白色
9.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
A.桃花能发出红光
B.桃花能吸收红光
C.桃花能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在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由照射光的颜色决定
B.实验表明,色光的混合规律与颜料的混合规律相同
C.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D.任何情况下,紫外线的照射对人体都是有害的
11.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吸收太阳光,而其体内的叶绿素是绿色的,所以( )
A.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有利
B.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不利
C.各种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的作用相同
D.绿色植物能吸收所有绿色光
12.冬天,在商店购买的红外线烤火炉,看起来它发出淡红色的光,这是因为( )
A.红外线本身就是一种淡红色的光
B.烤火炉的电热丝发出红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红光
C.红外线中有一部分是看得见的,有一部分是看不见的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13.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物体所能________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物体所能________的色光颜色决定的(填“透过”、“吸收”或“反射”),如戴着黄色镜片的眼镜,我们看到的国旗是________色的。
14.下雨后路面上积了一些水,水面上有一层薄油膜,在阳光的照耀下这层油膜的颜色是( )
A.白色的
B.红色的
C.彩色的
D.黑色的
15.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当舞台追光灯的绿光照在穿红上衣、白裙子的女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的她(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
C.上衣呈白色
D.上衣呈黑色,裙子呈绿色
16.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某种复色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
17.如图所示,这是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右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1)A处应该是________光;B处应该是________光。该实验说明:我们平时看到的自然光是由________混合而成的。
(2)在该实验中,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发现温度计放在________的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上升得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叫________,其主要特性是________效应。
18.一位科学家把一株绿色植物放在不同颜色的光下照射,然后他再测量该植物对每种光的吸收值,实验结果如下表。请根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这位科学家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
。
(2)若分别用红光和绿光照射该植物,则哪种光的光合作用效果好?
,
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