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 第四单元第一讲 太阳和月球+地球的自转 同步训练(教师版+学生版)(机构)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下 第四单元第一讲 太阳和月球+地球的自转 同步训练(教师版+学生版)(机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14 16:13:45

文档简介

第一讲
太阳和月球+地球的自转
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
恒星
,是一颗自己能
发光发热

气体
星球。
补充:①恒星
本身发光发热的天体
的天体。
②行星
绕着恒星运转的天体
的天体。
③卫星
绕着行星运转的天体
的天体。
拓展: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
①直接利用:
太阳能(热水器、电池)

地球上绝大部分的能量都来自
太阳能

②间接利用:
风能、水能、生物能、煤、石油等

太阳能量的来源
核聚变

2.太阳的特征:①直径约为
140万
千米
:②体积为地球的
130万

:③质量为地球的
33万

:④表面温度约为
6000℃

:⑤中心温度高达
1500万℃

:⑥日地平均距离约为
1.5亿
千米
拓展:太阳的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
99.8%

太阳称为太阳系中心天体,主要原因是
质量最大

思考:①光每秒可传播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几分钟?
t≈8分钟
②植物的哪些形态特点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的光合作用、
3.太阳大气的从里到外依次分为
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思考: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是太阳大气的哪一层?为什么看不到其他两层?什么时候能看到其他两层?
光球层
亮度太小
日全食
4.比较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和空间站上拍摄的太阳有何不同?
太阳不是静止的,而是活动的

太阳活动:
太阳表面(太阳大气)的变化


太阳黑子
;成因:
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发生位置:
光球层
;是
太阳活动
的标志。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
11
年,太阳黑子最多的一年称为
峰年

太阳黑子最少的一年称为
谷年


耀斑
;成因:
太阳表面出现的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

发生位置:
色球层


日珥
;成因:
太阳表面一些气状喷发物

发生位置:
色球层


太阳风
;成因:
太阳上吹出的一些粒子流

发生位置:
日冕层
;对地球的影响
北极出现极光

1.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太阳是本身能发光发热的固体球
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太阳表面温度温度高达6000摄氏度
D.太阳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00倍
2.下列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对地球磁场造成扰动,产生“磁暴”
B.干扰地球大气中的电离层,使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C.使全球各地降水量减少
D.大量带电粒子和射线可使绕地球的航天器受到严重损坏
3.公元前28年,曾有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A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大气层之外
4.光球层上,可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
A

A.太阳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
5.根据以前对太阳黑子数量变化的观察记录,1987年是太阳活动谷年,1990年是太阳活动峰年。请你预测2004年后遇到的第一个峰年是(
D

A.2015年
B.2008年
C.2010年
D.2012年
6.如图所示为“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看图回答:
(1)太阳是由
气体
构成的,主要成分是
氢和氦

(2)太阳大气中最薄的一层是
光球
层,它的表面温度约
6000
℃。
(3)图中的
B
层是色球层,这一层的
耀斑

光球
层的__太阳黑子__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4)太阳风产生在
日冕层(c)
层。
(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
短波通讯等

1.月球是地球
唯一
的一颗天然
卫星

2.月球的特征:①月球的直径约为
3476
千米,约为地球直径的
1/4
;约为太阳直径的
1/400

:②月球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
1/49

:③月球质量约为地球的
1/81

:④地月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
33.84万
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
1/400

思考:①为什么月球和太阳看上去大小差不多?
月球比太阳距离地球近得多
②月球本身发光吗?为什么看上去那么亮?
不发光,反射太阳光
3.观察月球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月球表面布满坑坑洼洼

亮区称为
月陆
,主要是
高地
等地形;
暗区称为
月海
,主要是
平原和盆地
等地形。
4.月球上最引人注目的是
环形山
;它的成因:
早期天体的撞击

古老火山的喷发

5.月球和地球的差异①
月球上物体会变得轻
;重力约为地球的
1/6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
;相差
约300℃


在月球上听不见声音
;因为没有
空气


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

1.下列关于月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月球是绕太阳运行的天然卫星
B.地球的大小与月球差不多
C.月球自身能发出微弱的光
D.月球靠反射太阳光而发光
2.月球表面较暗和较亮的部分分别是月球上的(
C

A.平原、低地,月海
B.冰川,山脉、高原
C.平原、低地,山脉、高原
D.月海,环形山
3.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达150℃以上,是因为
(
D
)
A.月球的质量比地球小
B.月球与太阳的距离比地球近
C.月球的体积比地球小
D.月球表面没有和地球一样的大气层
4.宇航员在月球上科考时,可能从事的活动是
(
D
)
A.在月海里游泳
B.打雪仗
C.放风筝
D.跳高
5.我们用肉眼观察到的月球表面阴暗区域称为“月海”,它是
(
B
)
A.环形山
B.月球平原
C.月球山脉
D.月球海洋
6.我们将月球表面布满的大大小小的陨石坑称为
(
A
)
A.环形山
B.圆形山
C.盆地
D.陨石山
7.世界最早利用火箭升空的人类飞行先驱者是
(
A
)
A.万户
B.加加林
C.阿姆斯特朗
D.冯?布劳恩
8.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时间是在
(
B
)
A.1959年7月20日
B.1969年7月20日
C.1979年7月20日
D.1989年7月20日
9.2004年1月我国国务院正式批准我国整个探月工程第一步的“绕月工程”立项,我国的整个探月工程命名为
(
A
)
A.“嫦娥工程”
B.“奔月工程”
C.“吴刚工程”
D.“月兔工程”
10.小军同学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月亮,发现月面是凸凹不平的,如图所示。这是由于流星在太空中运行到靠近月球时,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坠落到月面,与月面发生碰撞而形成的坑洞,叫做月坑。
小军同学猜想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流星的质量、体积及下落的高度有关。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用一只铺满厚厚的细沙的盘子和几个不同的小球及刻度尺进行探究月坑深度的模拟实验,如图所示。经过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由1、2、3三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
下落高度
有关。
⑵由
3、6、7
三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质量有关。
⑶请你结合小军的研究过程就“影响月坑深度的因素”这一问题提出另外一个猜想:
月坑的深度是否与月球引力有关

1.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拓展: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太阳日
24时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23时56分4秒

2.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顺时针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逆时针ne'g

3.思考:当美国某地下午2时进行国际体育比赛时,我们却要在半夜里看电视直播。
这是为什么?
地球上存在黑夜和白天
探究:地球上白天和黑夜是怎样产生的?
①假如地球本身发光?那么地球上有黑夜吗?


②假如地球上透明的?那么地球上有黑夜吗?


③假如没有太阳?那么地球上有黑夜吗?


总结:出现昼夜现象的原因是
地球本身不发光;地球是不透明的;有太阳照射

4.思考:地球在不停的自转,那么回出现什么现象呢?
昼夜交替现象

拓展(1)
昼半球:
正对太阳的半球

夜半球:
背对太阳的半球

晨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黑夜到白昼的界线

统称
晨昏线

昏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白天到黑夜的界线

拓展(2)
最早看到太阳的是(
A

其次看到太阳的是(
B

最后看到太阳的是(
C

总结:
东部地区先于西部地区日出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是( A )
A.自西向东、一天
B.自东向西、一天
C.
自西向东、一年
D.
自东向西、一年
2.下列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A )
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形成五带
D.昼夜长短不同
3.图
中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A )
A.
B.
C.
D.
4.读地球光照示意图(阴影区域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
(1)在N
附近的弧线上补绘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2)A、B两点中 B 点先迎来黎明;C、D两点中, D  点先进入黑夜。
2.读“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的弧线①和②上画上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3.读图“地球自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  地轴
 的旋转运动,自转一周的时间为  24  小时,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
(2)图中A、B、C、D、E、F各点正值黑夜的是 A  和  B
 。
(3)背向太阳的半球中  B  点将首先进入白天,朝向太阳的半球中  D 点正午即将来临。
 第一讲
太阳和月球+地球的自转
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
,是一颗自己能

星球。
补充:①恒星
的天体。
②行星
的天体。
③卫星
的天体。
拓展: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
①直接利用:

地球上绝大部分的能量都来自

②间接利用:

太阳能量的来源

2.太阳的特征:①直径约为
千米
:②体积为地球的

:③质量为地球的

:④表面温度约为

:⑤中心温度高达

:⑥日地平均距离约为
千米
拓展:太阳的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

太阳称为太阳系中心天体,主要原因是

思考:①光每秒可传播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几分钟?
②植物的哪些形态特点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3.太阳大气的从里到外依次分为



思考: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是太阳大气的哪一层?为什么看不到其他两层?什么时候能看到其他两层?
4.比较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和空间站上拍摄的太阳有何不同?

太阳活动:


;成因:

发生位置:
;是
的标志。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
年,太阳黑子最多的一年称为

太阳黑子最少的一年称为


;成因:

发生位置:


;成因:

发生位置:


;成因:

发生位置:
;对地球的影响

1.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太阳是本身能发光发热的固体球
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太阳表面温度温度高达6000摄氏度
D.太阳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00倍
2.下列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地球磁场造成扰动,产生“磁暴”
B.干扰地球大气中的电离层,使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C.使全球各地降水量减少
D.大量带电粒子和射线可使绕地球的航天器受到严重损坏
3.公元前28年,曾有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大气层之外
4.光球层上,可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

A.太阳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
5.根据以前对太阳黑子数量变化的观察记录,1987年是太阳活动谷年,1990年是太阳活动峰年。请你预测2004年后遇到的第一个峰年是(

A.2015年
B.2008年
C.2010年
D.2012年
6.如图所示为“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看图回答:
(1)太阳是由
构成的,主要成分是

(2)太阳大气中最薄的一层是
层,它的表面温度约
℃。
(3)图中的
层是色球层,这一层的

层的_______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4)太阳风产生在
层。
(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

1.月球是地球
的一颗天然

2.月球的特征:①月球的直径约为
千米,约为地球直径的
;约为太阳直径的

:②月球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

:③月球质量约为地球的

:④地月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
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

思考:①为什么月球和太阳看上去大小差不多?
②月球本身发光吗?为什么看上去那么亮?
3.观察月球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亮区称为
,主要是
等地形;
暗区称为
,主要是
等地形。
4.月球上最引人注目的是
;它的成因:


5.月球和地球的差异①
;重力约为地球的


;相差


;因为没有



1.下列关于月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月球是绕太阳运行的天然卫星
B.地球的大小与月球差不多
C.月球自身能发出微弱的光
D.月球靠反射太阳光而发光
2.月球表面较暗和较亮的部分分别是月球上的(

A.平原、低地,月海
B.冰川,山脉、高原
C.平原、低地,山脉、高原
D.月海,环形山
3.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达150℃以上,是因为
(
)
A.月球的质量比地球小
B.月球与太阳的距离比地球近
C.月球的体积比地球小
D.月球表面没有和地球一样的大气层
4.宇航员在月球上科考时,可能从事的活动是
(
)
A.在月海里游泳
B.打雪仗
C.放风筝
D.跳高
5.我们用肉眼观察到的月球表面阴暗区域称为“月海”,它是
(
)
A.环形山
B.月球平原
C.月球山脉
D.月球海洋
6.我们将月球表面布满的大大小小的陨石坑称为
(
)
A.环形山
B.圆形山
C.盆地
D.陨石山
7.世界最早利用火箭升空的人类飞行先驱者是
(
)
A.万户
B.加加林
C.阿姆斯特朗
D.冯?布劳恩
8.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时间是在
(
)
A.1959年7月20日
B.1969年7月20日
C.1979年7月20日
D.1989年7月20日
9.2004年1月我国国务院正式批准我国整个探月工程第一步的“绕月工程”立项,我国的整个探月工程命名为
(
)
A.“嫦娥工程”
B.“奔月工程”
C.“吴刚工程”
D.“月兔工程”
10.小军同学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月亮,发现月面是凸凹不平的,如图所示。这是由于流星在太空中运行到靠近月球时,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坠落到月面,与月面发生碰撞而形成的坑洞,叫做月坑。
小军同学猜想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流星的质量、体积及下落的高度有关。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用一只铺满厚厚的细沙的盘子和几个不同的小球及刻度尺进行探究月坑深度的模拟实验,如图所示。经过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由1、2、3三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
有关。
⑵由
三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质量有关。
⑶请你结合小军的研究过程就“影响月坑深度的因素”这一问题提出另外一个猜想:

1.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

拓展:恒星日
;太阳日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2.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3.思考:当美国某地下午2时进行国际体育比赛时,我们却要在半夜里看电视直播。
这是为什么?
探究:地球上白天和黑夜是怎样产生的?
①假如地球本身发光?那么地球上有黑夜吗?

②假如地球上透明的?那么地球上有黑夜吗?

③假如没有太阳?那么地球上有黑夜吗?

总结:出现昼夜现象的原因是

4.思考:地球在不停的自转,那么回出现什么现象呢?

拓展(1)
昼半球:

夜半球:

晨线:

统称

昏线:

拓展(2)
最早看到太阳的是(

其次看到太阳的是(

最后看到太阳的是(

总结: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是(  )
A.自西向东、一天
B.自东向西、一天
C.
自西向东、一年
D.
自东向西、一年
2.下列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
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形成五带
D.昼夜长短不同
3.图
中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4.读地球光照示意图(阴影区域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
(1)在N
附近的弧线上补绘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2)A、B两点中      点先迎来黎明;C、D两点中,    点先进入黑夜。
2.读“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的弧线①和②上画上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3.读图“地球自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     
 的旋转运动,自转一周的时间为      小时,自转的方向      。
(2)图中A、B、C、D、E、F各点正值黑夜的是    
  和     
 。
(3)背向太阳的半球中      点将首先进入白天,朝向太阳的半球中      点正午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