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
课题: 是谁在敲
一、教学内容分析
《是谁在敲》由四个乐句组成,歌曲只用了1、2、3、5四个音组成,全曲四个乐句的旋律都是由第一个乐句的变化重复而成。第一句和第二句只有结束的一个音不同,演唱时用不同的力度记号“f”和“p”做力度对比处理,使得基本相同的两个旋律出现了不同的效果。后面的两个乐句也用了同样的写作手法。歌曲巧妙地运用力度记号表现了妈妈和弟弟敲门声的不同。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孩子们知道怎样敲门才有礼貌,从而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
二、教学目标
? 1.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懂得分辨声音的强和弱,掌握音乐中强弱的标记p,f;
2.能根据强弱标记准确的学唱歌曲。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刚入校进行专业的音乐学习,是从听音乐慢慢过渡到学音乐的过程,如何学音乐,准确的将音乐知识运用到学习过程中去是我们老师主要努力的方向,结合一年级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体验式的教学则显得必不可少。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利用体态律动了解音乐的强弱。 2.通过演唱歌曲《是谁在敲》认知强弱记号。
3.通过音乐活动熟悉掌握音乐力度中强弱记号的使用。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歌曲《是谁在敲》
教学难点
掌握音乐力度的强弱标记。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复习
出示打击乐器,认一认这些乐器,并说出他们的名称。
声音的强与弱,以及强弱力度的记号。
做游戏 A.看力度记号演奏打击乐器。
B.按老师的要求学生拍各种不同力度的动作。 学生动手操作,巩固加深知识 温故而知新,通过问题导入新课
?
学唱歌曲
1. 初听作品,放音乐,学生静听,初步了解歌曲(出示板书)
2.再听一次,学生原地走恒拍,感受四分之二拍节奏
3.观察教学图,提出问题:
A.本曲有几个人物
B.图有几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C.他们敲窗和敲门各有什么特点
D.敲窗和敲门,哪个动作力度大些,哪个小些
E.把强力度记号和弱力度记号贴在相应的乐句中
?集体讨论:鼓励学生个别发言
4.用强弱力度来度歌词
A.教师示范读;
B.师生接龙读
5.完整演唱,感情充沛
A.领唱
B.集体唱
C.自由唱 ?学生感受,参与,讨论加深强弱记号 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音乐中
利用教学图,让学生明白强弱的不同及唱法
讨论发言,发散学生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三.歌曲表演 1.部分学生唱强力度,部分学生唱弱力度
2.部分伴奏,部分学生唱强弱力度
3.部分敲强音,部分唱强音,部分敲弱音,部分唱弱音
4.部分伴奏,部分边唱边做不同力度的动作节拍来表现音 乐的力度变化
四.编儿歌(知识的巩固和延伸)
1.根据本课强弱力度的乐谱节奏,小猫、小狗也来参与我 们的活动
2.集体唱编
3.小组展示唱 学生演唱伴随动作 学生自主性的体现
?
五.听赏《公鸡母鸡》、《大象》
1.语言导入
2.圣桑作品《动物狂欢节》的简介
3.欣赏《公鸡母鸡》、《大象》两片段,展开丰富想象,
当时动物们干了些什么,让学生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
模仿一下
回顾两片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快与慢、轻
与重,以及音色的不同
学生讨论 讨论,知识回顾小结
?
七、教学评价设计
?这节课整体上还是成功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教学任务完成,但听赏这个环节由于启发限制,学生的想象力还是发挥不够好。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突出,学生已经掌握,故还是比较好的一节课。
八、板书设计
认识力度记号
f p
强 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