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公因数的含义,掌握求两个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目标:经历“猜测—验证”的数学学习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的奇妙,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理解公因数的含义,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资源 教学挂图。 长18厘米,宽12厘米长方形纸片一张,边长6厘米,边长4厘米的小方块纸若干张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5分钟) 1.复习引入:6的因数有( );8的因数有( )。
2.说一说怎样可以找到一个数的因数。
3.揭示课题。
教师:前两节课咱们从拼图中获得一个新的数学知识,今天咱们还是从拼图开始吧!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15分钟)
(一)
1.学生拿出边长6厘米、边长4厘米的小正方形各若干以及一个长为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小组同学可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2.小组进行操作活动。
3.学生汇报交流。
4.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各自的想法。
(1)学生在探究本上完成小黑板出示的练习题。
(2)学生回答。
学生齐读老师指出的那句话。
(二)
1.小组活动,各自说说自己方法。
汇报交流方法,说说你是怎样找的。
(学生可能说出方法:A先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再从中找出另一个数的因数,这些因数就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B先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因数,再找出它们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3.学生画图,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12分钟)
1.完成“练一练”
2.独立完成练习五第1题
3.按要求填表完成练习五第2题。
4.独立完成第3题
5.完成第4题。
6.完成第5题,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10分钟)
1.完成补充习题。
2.家庭作业:一课一练
【板块一】
小黑板出示练习题。
【板块二】
(一)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挂图。
1.出示练习单:
那种纸片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呢?在小组中试一试,拼一拼。
2老师巡视,并指导学困生。
3.为什么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能正好铺满呢?你们知道什么原因吗?
4.讨论: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
5.师指出: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就能铺满。
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有哪几个?(1、2、3、6)
7.揭示概念:1、2、3和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板书课题)公因数。
小黑板出示练习题:
(1)12和18的公因数有几个?任何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吗?这什么?
(2)4是12和18的公因数吗?为什么?
指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必须既是第一个数的因数,又是第二个数的因数。
(二)教学例4
出示练习单:
1.8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的公因数是几?能试着找一找吗?
2.老师小结:8和12的公因数中最大的是4,4就是8和12的最大公因数。
(板书课题:最大公因数)
3.两个数的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让学生试着在集合图图表示。根据图说出:哪些数是8的因数?哪些数是12的因数?哪几个数是8和12的公因数?
【板块三】
1.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核对,说说你是怎样找的?
2.回答问题:15和20的因数分别有哪些?15和20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公因数是几?
3.学生做完后,集体校对。并让学生回答:8、10、20的公因数你能找到吗?
4.学生完成后,集体核对。
5.思考:每组中两个数有没有公因数,关键看什么?
6.思考:说说自己有什么方法能很快找出6和9的最大公因数?20和30可以怎样很快找出最大公因数呢?
7.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大家讲讲你今天收获的内容。
【板块四】
小小组相互批改,评价。错误的订正。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选择典型错题讲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