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济阳初中七年级语文《邓稼先》第2课时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夏邑县济阳初中七年级语文《邓稼先》第2课时教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20 11:5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夏邑县济阳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案
11、《邓稼先》第2课时
班级: 学生姓名:
自学——质疑——解疑
学习目标:
1.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课前预习指导:
1.快速阅读课文,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用小圆圈标示出来。
2.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自测——互查——互教
1、下面是对这篇课文结构的图示,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② ③
③ ④
④ ⑤
⑤ ⑥
2、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老师同学作进一步的探究。
展示——反馈——导学
一、整体感知
1、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理解探究
2、.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3、.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三、合作释疑
4.有人说,这是一篇至情之文,何以见得?
5.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6.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自测——反馈——点拨
一、阐释两句话。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2)、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精析三个语言点。
(1)、作者在文中写道:“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如果你是邓稼先,这时候你会有什么心情呢?
(2)、“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想一想,邓稼先的手会不会颤抖?
(3)、……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如何朗读“我不能走”?
回顾——总结——反思
作者在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中写了他看邓稼先的信后感情有极大的震荡,接着作者说:“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 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我始终想不清楚。”作者是真的“想不清楚”吗?他为什么这样写?

B、①→② ④ ⑥

C、①②

A、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