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4单元《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4单元《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4 19:5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高一年级(必修四)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四单元11《廉颇蔺相如列传》
难点名称
分析廉颇、蔺相如的人物形象。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文言文篇目比较长,学生较难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的文言基础知识比较薄弱。
难点教学方法
通过概述故事情节,总结廉颇与蔺相如主要性格特点。?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一个经典篇目《廉颇蔺相如列传》。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作者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
记述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
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作品简介
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生平、政绩);
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
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十表(大事年表);
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
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3)时代背景介绍
战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21)后期,秦、楚、赵、魏、燕、韩、齐“七雄”并峙,秦国的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连横”策略。赵国是北方的一个大国,西临强秦,在秦国对其他国家的不断攻伐中,首当其冲,自然十分重视军事外交的措施。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国内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展开的。
(4)文章概读
一、思考:本文以写谁为主,写了哪几个故事?全文按怎样的思路展开叙述的?
提示:从人物角度入手思考
①第1段:
廉蔺简介
②第2—7段:
完璧归赵
③第8—10段:
渑池之会
④第11—12段:
负荆请罪
以时间为序展开叙述
二、课文通过三则故事的叙述,表现了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点?
三、课文详写蔺相如,略写廉颇。但廉颇的性格特点还是比较鲜明的,作者从哪些方面勾勒了廉颇怎样的性格?
1、开篇介绍:表现其勇猛善战,战功赫赫,以用武过人闻名于各诸侯国。
2、渑池之会:廉颇力劝赵王赴会,以免被其他国家嘲笑。可见其以国家为重,有大将军的风度。
送别赵王时的叮嘱,可见其衷心和深谋远虑。
部署重兵以防秦兵入侵,可见其周全细心;秦兵最终不敢有所动,从侧面表现出他的威慑力以及勇武过人。
3、负荆请罪:为人鲁莽、妄自尊大、胸襟狭窄、斤斤计较于名位之争。
请罪:性格坦率、忠心爱国、勇于改错。
廉颇与蔺相如主要性格特点
1.蔺相如:大智大勇、不畏强暴、胸怀坦荡、热爱祖国;(苏轼:“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2.廉颇:目光长远、有勇有谋、以国为重、勇于改过。
五、总结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2.对比映衬,相辅相成
3.细节描写,形神兼备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写作借鉴
三个故事各有首尾,有独立性却又环环紧扣,相互关联。文章清晰而有力量。
叙事有波澜,曲折抑扬。叙事有波澜。
选材的精当。把人物置于冲突中写。
悬念、虚实映衬等技巧在本文体现突出。
小结
本文叙述模式可归纳为“三二二”,即以三个小故事来描写两个人物,之间贯穿两种矛盾。
作者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型故事,充分肯定了蔺相如大智大勇、威武不屈、不畏强暴的形象及其“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精神,同时凸现了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过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