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一个月精选冲刺试题-古诗词语言鉴赏之精炼传神的词(动、副、叠、形容、数量词)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一个月精选冲刺试题-古诗词语言鉴赏之精炼传神的词(动、副、叠、形容、数量词)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4 20:1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古诗词语言鉴赏之精炼传神的词(动、副、叠、形容、数量词)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
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人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阕的“百侣”相呼应,以便触景生情,从容地展开下阕的回忆。
B.
上阕景物描写中,词人选取富有生命力的“红”“碧”二色,再加上“遍”“透”的程度修饰,一派蓬勃生机跃然纸上。
C.
在上阕景物状态的描写上,词人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其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就是静态的描写。
D.
“谁主沉浮”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解答】
C.“其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就是静态的描写”错,“漫江碧透”是静态描写,“百舸争流”是动态描写。故C错误。
???????故选C。
迎春花?
[宋]韩琦
覆阑①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
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嘲迎春花?
[清]赵执信
黄金偷色②未分明,梅傲清香菊让荣。
依旧春寒苦憔悴,向风却是最先迎。
?
[注]①阑:栏杆。②偷色:偷来颜色。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诗前两句中的迎春花开得枝繁叶茂,亦柔亦刚,形象生动立体。
B.
赵诗写迎春偷色,梅花傲然,菊花淡泊,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C.
赵诗中的迎春花虽然枯瘦憔悴,却能积极迎春,令诗人感慨颇深。
D.
两首诗都运用了色彩词,使物象更加明丽,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这类题要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解答】
C诗中迎春花并非积极迎春,而是逢迎谄媚。故选C。
?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林逋
???
底处凭阑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葑上田:又称架田,在沼泽中以木作架,四周及底部以泥土及水生植物封实而成的浮于水面的农田。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围绕“望”字构思,抒写了诗人在孤山寺端上人房中远望的所见所感。
B.
首联以设问起笔:诗人在何处凭栏远眺?在那孤山塔后小阁西边幽僻处。
C.
诗人久留此地,并期待再来,“吾庐近”也暗含他与端上人情致相投的意味。
D.
诗人寓情于景,秋意之下伶仃的飞鸟和萦绕的寒烟使作者愁绪更加深厚。
【答案】D
?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林逋
???
底处凭阑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葑上田:又称架田,在沼泽中以木作架,四周及底部以泥土及水生植物封实而成的浮于水面的农田。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围绕“望”字构思,抒写了诗人在孤山寺端上人房中远望的所见所感。
B.
首联以设问起笔:诗人在何处凭栏远眺?在那孤山塔后小阁西边幽僻处。
C.
诗人久留此地,并期待再来,“吾庐近”也暗含他与端上人情致相投的意味。
D.
诗人寓情于景,秋意之下伶仃的飞鸟和萦绕的寒烟使作者愁绪更加深厚。
【答案】D
【解析】略
长安月夜①
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B.
“羁病”交代了作者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隐忧。
C.
?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
D.
?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答案】B
【解析】略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入朝曲
[南齐]谢朋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辖。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注]①云台,汉官高台名。汉光武帝曾以南宫云台作为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遂用以借指朝廷。
诗歌三至八句,写景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远近结合,“透迤带绿水.迅递起朱楼”两句写远眺环城绿水,城中高楼,“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两句写近观飞斃夹道、垂杨荫沟,这四句远近结合,写景层次分明;②注重色彩描绘,“绿水“朱楼”对比强烈,色彩鲜明;③动静结合,二至六句是静景,七八两句是动景,“凝笳”两句,以凝笳翼盖叠鼓送特的动景将帝都的辉煌气派谊染至极。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词写景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必须熟悉写景常用的技巧,比如,视角的转变、景物的色彩、景物的动静、多种感官的调动、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使用等。然后根据这些技巧的特点和规律在诗词句中加以辨认,从而确定作品所使用的写景技巧。答题时,先确认技巧,再结合诗词句分析具体如何使用以及使用的效果。诗歌三至八句,写景很有特色,运用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色彩描绘等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请赏析诗中“黄”“白”两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黄”即黄叶树,起了烘托气氛的作用,与起兴类似;运用比喻,人的风烛残年与树叶在秋风中的飘落相似。“黄叶树”与“白头人”相互映衬,借此表现诗人年事已高、晚景凄凉的境况。
【解析】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题。
秋浦途中①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二两句描写水陆风光,景中蕴情,再现诗人风尘仆仆的身影和暗淡凄迷的心态。
B.
“为问寒沙新到雁”一句与作者《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一句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归雁来喻思归之人,表达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
C.
“来时还下杜陵无?”一句,轻声一问,把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羁旅的愁思,婉转深挚地表现了出来。
D.
这首诗透过景物的描写,蕴藉而含蓄地抒写怀抱,富有情韵,给人以深挚的回味。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
【答案】【小题1】B
【小题2】“萧萧”描落叶纷飞之状,暗含秋风无情、寒意萧疏;“淅淅”状秋风飒飒之态,泛起波光,掀动菖蒲,暗含行舟水上、漂泊无依之感。表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衬托了孤寂悲凉之情。
【解析】
1.?【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解答】B项,“比喻”错,应该是“拟人”。
故选B。
2.?解答此题,首先要结合诗句解释两个拟声词的含义,然后结合整首诗的思想情感,阐释其情感内涵。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本诗颔联描写景物运用了多种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广漠空蒙的水田,蔚然深秀的密林,此为静;白鹭翩翩起飞,黄鹂互相唱和,动静结合,体现田园风光优美,富有生机。
?(2)映衬: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水田广布,视野苍茫;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3)多角度描写:绘形绘声绘色,“阴阴”写夏木茂密之形,“飞”写白鹭翩翩起飞之状;“啭”写黄鹂啼啭之声;白鹭、黄鹂、浓绿的夏木,色彩鲜明。
?(4)运用叠词: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突出强调了景物的特点。
(每点2分,答出两点可给5分满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白话译文:空林积雨,薪火难以点燃。午饭做完,马上送向田间。漠漠水田,飞起几只白鹭;阴阴夏树,传来婉转鸟鸣。惯于山间安静,早起遍地看花。松下长吃素食,采摘路葵佐餐。我与野老已融洽无间,海鸥为何还要猜疑?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琵琶行(节选)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下列各句中,不具备“互文”特点的一项是(???

A.
主人下马客在船
B.
主人忘归客不发
C.
秦时明月汉时关
D.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下列对描写乐曲演奏的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即使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听上去杂乱无章乐音也如珠玉之声一样清脆悦耳。
B.
“大弦”“小弦”两句既用“嘈嘈”“切切”这样的叠词摹声。又用“如急雨”“如私语”比喻,使乐曲旋律形象化。
C.
“间关”之声,婉转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的是当乐曲短时休止时,另外传达出深藏心底的愁思,这无声时刻的感染力更胜过有声之乐。
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浔阳”两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景色,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B.
“忽闻”两句,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悠然神往,从感情上由忧转喜,引起下文。
C.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练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羞涩心理,本不愿出场,但又迫不得已。
D.
“银瓶乍破水浆迸”两句表现了乐声在短暂的沉寂后突然进发的气势,同时音乐也就此达到了高潮。
【答案】【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