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16 08:0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或者水浒传或者西游记这几部电视剧吧!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几大名著,这些作品都在明朝期间成书的?那么,明朝除了在文学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外,在科技和建筑方面还取得了哪此成就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14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让我们一起穿越到明朝,去感悟明朝那灿烂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吧!
导入新课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家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2011版的新课标要求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壹:了解明朝修筑长城的目的、东西起止点、构成、作用、地位等;
贰:知道北京城的营建、布局特点和紫禁城的建筑特色;
叁:掌握明朝的科技名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
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的主要内容及地位等。
聚焦学习目标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明朝的科技——医学
医药学家李时珍
姓名:
身份:
年代:
代表作:
主要成就:
李时珍
杰出医药学家
明朝
《本草纲目》
人 物 事 迹
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明朝的科技——医学
代表作:《本草纲目》
1.内容简介
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比前人所记载的增加37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比前人所收录的药方增加4倍;
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
2.名作意义
①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②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③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草纲目》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明朝的科技——医学
《本草纲目》自问世以后,广为流传,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归纳总结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医学家或药学家:
战国时医学家 (四诊法)——
东汉末医学家(麻沸散、五禽戏)——
汉末医学家(医圣)(《伤寒杂病论》)——
唐医学家(《千金方》)——
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本草纲目》)——
扁鹊
华佗
张仲景
孙思邈
李时珍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明朝的科技——科技著作
科学家宋应星
姓名:
身份:
年代:
代表作:
宋应星
科学家
明朝末期
《天工开物》
人 物 事 迹
宋应星自幼勤奋好学,读了很多书,知识面十分宽广。他中了举人以后,担任过地方官,公务闲暇时就专心致志地研究科学技术,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明朝的科技——科技著作
1.内容简介
内容非常丰富,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2.名作意义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明朝的科技——农学著作
农业科学家
姓名:
身份:
年代:
代表作:
徐光启
科学家
明朝末期
《农政全书》
他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著作《原本》定名为《几何原本》,对中国数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几何”“点”“线”“三角形”“四边形”等术语,就是在这个译本里定下来的
《农政全书》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1)内 容:
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
(2)意 义:
《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农政全书》
相关史事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明朝中后期,一些西方传教士到中国传教,他们带来了有关西方自然科学的书籍。一些中国学者积极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并与传教士合作,翻译西方的科学著作。其中,徐光启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著作《原本》并定名为《几何原本》,对中国数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几何”以及“点”“线”“三角形”“四边形”等术语,就是在这个译本里定下来的。
归纳总结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系统地总结北方农业生产技术成果,包括农、林、牧、副、渔等的农学著作是哪一部?
北魏 · 贾思勰 ——《齐民要术》
归纳小结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朝代
作者
著作
评价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东方药物学巨典
明末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明末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农业百科全书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明朝科技发展的特点
归纳小结
①明朝科技具有中国传统科技实用性的特点,
②集历代之大成,具有总结性的特点。
③从价值和影响看,虽无突破和创新,但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归纳小结
明朝时期科学家能够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你从中可以学到他们的哪些优秀品质?
客观原因: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达,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主观原因:科学家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
优秀品质: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实地调查、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等优秀品质。
二、明朝的建筑——明长城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目的:
过程:
东起:
西至:
总长:
构造:
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18次修筑
鸭绿江(辽东半岛)
嘉峪关
万余里
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
多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二、明朝的建筑——明长城
性质:
特点:
意义:
是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
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明长城有些城墙,平均高度为7一8米,城基宽6一7米,顶宽平均为4一5米。城墙的外侧设有高约2米的垛口,垛口上有望口和射洞。在长城沿线重要位置上还修建关城,是重要的防御据点和关卡,著名的有山海关、居庸关、平型关、雁门关、嘉峪关等。
相关史事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二、明朝的建筑——明长城
长城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奋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二、明朝的建筑——北京城
基础:
修建:
迁都:
构成:
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朱棣称皇,定为都城,1406年开始营建,1420年建成,
1421年迁都北京
宫城(紫禁城,今故宫)——北京城核心
皇城——故宫外面,周长9000米,6个门
内城——皇城外面,周长23000米,9个门
外城——内城南面,7个门
明朝共有16个皇帝,其中13个皇帝中葬在北京西北效。古代帝王的坟墓称作陵,这13个皇帝的墓葬于是被统称为“明十三陵”。明十三陵总体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共用一条7千米长的神道,建筑形式大同小异,地上是庞大的祭祀建筑群,地下是墓室。但每座陵墓又自成系统,规模大小不一,其中明成祖的长陵规模最大。已经发掘的定陵,是明神宗的陵墓。
相关史事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三、明朝的文学和艺术
背景:
明朝时候,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尤其是产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最著名的是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
三、明朝的文学——小说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代表作
《三国志通俗演义》
成书时间
元末明初
作者
罗贯中
内容
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描写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的各种矛盾冲突,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地位
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三、明朝的文学——小说
三、明朝的文学——小说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代表作
《水浒传》
成书时间
元末明初
作者
施耐庵
内容
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地位
优秀长篇小说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三、明朝的文学——小说
三、明朝的文学——小说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代表作
《西游记》
成书时间
明代中期
作者
吴承恩
内容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突出刻画了胆大艺高、爱憎分明、满怀智慧孙悟空这一神话英雄
地位
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三、明朝的文学——小说
书名
作者
时间
内容及评价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水浒传》
施耐庵
优秀的长篇小说。以官逼民反为主题。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
《西游记》
吴承恩
明代中期
是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并对以后的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影响:
四、明朝的文学艺术——书法、绘画戏剧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书法
董其昌
绘画
徐渭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四、明朝的文学艺术——书法、绘画戏剧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四、明朝的文学艺术——书法、绘画戏剧
汤显祖
戏剧家:
地位:
作品:
内容:
意义:
汤显祖
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
《牡丹亭》
描述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
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人教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本课小结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科技
建筑
文艺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明长城
北京紫禁城
小说
书画
戏剧
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汤显祖《牡丹亭》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