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表(艺体)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音乐 主备人 
 时间 
 二次 
备课人 
备课组长签名 
 教研组长签名 
 教导处意见 
授课 类型 欣赏课 课题 
名称 《瑶族舞曲》 修改意见 
教材分析 瑶族舞曲是一首以我国西南部的少数民族——瑶族的民间歌舞为素材而写的管弦乐曲。原作感情丰富、形象鲜明,生动的描绘了瑶族你、青年男女在节日的夜晚,身穿盛装,欢歌漫舞的场面。表达了生活在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中的瑶族人们无比幸福欢乐地心情。指挥家彭修文将这首乐曲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由于突出了多种民族乐器的音色、性能,使音乐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更见浓郁。 
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的形式,增加音乐的创造得分量,促使学生乐于参与、增强表现能力、有乐观的态度,听辨音乐情绪的变化用语言简单的描述。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分析《瑶族舞曲》,能够从音乐的速度、节奏、力度、节拍、音色等不同角度感受和体验音乐情绪及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尝试对音乐主题进行改编。 
教学重点  1.演唱主题A,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会速度的表现作用。 
 2.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感,提高理解音乐的能力。 
教学难点 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等 
教学方法 听赏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评点与建议 
一、导入 (1)音乐热身活动 
 师:授课之前,请大家根据下面的要求来欣赏一段音乐。 
①边听音乐边和着音乐打节奏。 
②根据提示,快速变换敲击节奏的方式。 
③在做动作的同时哼唱旋律。 
(具体做法:师随着音乐节奏、速度、力度、拍子的变化,不断变换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方式,如:捻指、响舌、拍手、跺脚、拍书、敲桌子等。) 
播放《快乐的啰唆》 
二、作品探讨 
1、师:音乐给内什么样的感觉?他的情绪?它属于哪一种体裁? 
2、导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云南民族管弦乐曲《快乐的啰唆》,它是舞曲体裁。接下来我们再欣赏一首同样来自云南、同一类型的音乐作品——《瑶族舞曲》。 
三、新课教学 
(1)初听《瑶族舞曲》 
①(多媒体播放《瑶族舞曲》结构的演示图),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作品。 
思考:a.乐曲的情绪与《快乐的啰唆》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区别在哪? 
 b.全曲的音乐情绪是否有变化,如果有,它是怎样变的?(要求学生做记录) 
②播放《瑶族舞曲》 
师:通过作品欣赏,大家已感受到几个音乐主题情绪上的差异。那么是什么造成这种差异?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瑶族舞曲》去探个究竟。 
(2)比较赏析《瑶族舞曲》三个音乐主题: 
①演唱ab主题,认识速度、节奏在乐曲中的作用; 
A.哼唱ab主题,思考:两个主题的音乐情绪是否相同?若有不同,不同在哪?为什么? 
【设计意图】:时刻通过提示性的肢体动作,引导学生从速度角度去探讨两个主题的音乐情绪。 
小结引入:通过比较大家已经发现速度是影响音乐情绪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还有什么会影响音乐情绪? 
B.师:请大家哼唱ab主题,并注意老师双手击拍的方式,思考: 
a.老师两手击拍的方式 是否相同?区别在哪里? 
b.为什么老师右手拍击“a、b”主题的频率会不一样?“a与b”主题的节奏分别有什么特点? 
师:请大家小结节奏、速度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②欣赏“b”主题乐段,体验音色、力度在乐曲中的作用: 
A.师:“b”主题在本乐段中一共出现两次,你能听出两次主题音乐出现时用什么乐器演奏?作曲家为何要做此选择?乐器使用与音乐表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请生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模仿乐器的演奏方式) 
 B.播放“b”主题 
生讨论:乐曲第一次出现“b”主题是以琵琶为主奏乐器,第二次出现主题加入打击乐——不同的乐器因为音色不同、音响的力度不同,表现的音乐晴雪也不相同。例如:第二次出现“b”主题,由于加入打击乐器,随力度增强,音乐情绪因此变得更热烈、欢快。 
C.师:想一想还有哪些乐器具有这样的特点?(生讨论——) 
师:请同学总结力度、音色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③欣赏“b、c”主题乐段了解节拍、速度在乐曲表现中的作用。 
A.师:请大家,边划拍边聆听“b、c”主题音乐,看看你们还能发现什么。(播放音乐) 
提问:a.这两个主题的音乐情绪一样吗?若有不同,不同在哪?形成两个主题不同音乐情绪的原因? 
b. “b、c”主题分别是几拍子?请说出二拍子与三拍子的强弱关系,不同的拍子所表现的音乐是否相同? 
c.“c”主题为什么给人以柔美的感觉?其原因?(师引导学生用不同速度演唱c主题音乐,进而探究与思考节拍与音乐情绪关系的问题。) 
 B.结论:拍子与速度结合方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请同学们一起再次划拍演唱c主题,感受不同节拍带来不同的感受。) 
C.生小结:速度、拍子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四、实践与探索 
(1)改编主题音乐 
①师:通过赏析《瑶族舞曲》,大家进一步体验和认识了节奏、速度、力度、音色、节拍等音乐要素对音乐作品情绪的影响。那么大家能否运用今天所学尝试改编“a、b、c”的主题、改变音乐情绪。 
(具体做法:1.根据学生的音乐能力,尝试邀请个别会乐器的同学,按照老师的设计,进行即兴试奏,体验主题音乐改编后的音效。2.课堂剩余时间如果充足,请全体同学自由创编,后展示) 
②讨论 
A.改编的是哪个主题?它与原来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B.分别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使音乐情绪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2)老师与学生的合作 
 师:看了你们精彩的表演,激起我参与你们探究活动的欲望,下面我也尝试改编一个主题,请同学们用不同的击拍方式为我伴奏,并注意我改动了哪个主题?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 
五、总结 
通过欣赏和创作实践,我们进一步体验和认识了节奏、力度、音色、节拍、速度等要素对音乐情绪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希望今后大家欣赏美妙的音乐时,不要忘了它身后那神奇的音乐要素。 
板书设计 
 《瑶族舞曲》 
 第一乐段 稍慢——较快 
 第二乐段 中速 
 第三乐段 稍慢——较快——快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