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舞曲》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民族乐曲和民乐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了解乐趣的创作背景,感受音乐旋律与意境,认识复三部曲式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能够听辨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并能辨认其主奏乐器,感受体验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并对调动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修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管弦乐的基本音乐常识,能听辨其主题音乐并为音乐进行伴奏。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课前发声练习:《do re mi》
导入:师:本学期,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少数民族 的歌曲?生:回答。
师:老师再向同学们介绍一个民族——瑶族。(出示课件)
介绍瑶族的服饰。瑶族服饰色彩鲜艳,瑶族历 史悠久、支系众多,不同地区的瑶族在服饰上是有区别的,样式各异。
建筑——吊脚楼。瑶族人们生活在山区,少有可供建筑房屋的平地,瑶族人民选择相对平缓的地方,将房子的一半建在平地上,另一半用长短不一的木柱,依山悬空而立。吊脚楼除了房顶的瓦盖,其他部分都是木头构成的。吊脚楼既通风、干燥还防潮。
民族乐器:长鼓、铜鼓。长鼓中间细、两端粗,通体彩绘日月、花虫、鸟兽等图案,极富民族特色。长鼓舞在瑶族民间舞蹈中是最著名的。长鼓在瑶族既是伴奏的乐器又是舞蹈的道具。铜鼓在瑶族是权力的象征,古代战争时是用来发号施令的。
观看瑶族长鼓舞舞蹈视频。(超链接视频《瑶岭旺都》舞蹈)
(通过介绍瑶族的服饰、建筑、民族乐器、瑶族舞蹈等全面的了解瑶族的民族特点和风俗习惯,从而更深刻的了解瑶族的民族音乐,为接下来的瑶族舞曲欣赏做铺垫)
新授:
1、初听全曲。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你都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
(初次聆听歌曲,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聆听,让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速度的变化)
2、介绍民族管弦乐的常规编制。(学生初步认识民族管弦乐合奏当中的民族乐器,了解民族管弦乐的分类)
3、观看民乐合奏《瑶族舞曲》视频,注意这些乐器是如何演奏的。(超链接民乐合奏版本的《瑶族舞曲》)
(欣赏音乐的同时,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各个乐器的演奏方法和各个乐器的音色特点。感受各音乐主题的主奏乐器)
4、介绍乐曲。《瑶族舞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5、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部分,师:边聆听,边想象一下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第一部分称作A:这里有第Ⅰ、Ⅱ两个主题。
学唱第Ⅰ主题旋律,并用跺脚、拍手、晃铃、捻指,加入声势。(唱熟第一主题,每组指定动作,先从简单动作入手,为歌曲进行伴奏,感受主题音乐)
学唱第Ⅱ主题旋律,学生自带本夹、沙瓶、塑料袋,小组讨论,为歌曲伴奏。(唱熟第二主题,各组准备不同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在获得音乐感受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对音乐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2)欣赏第二部分,师:这一部分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第二部分称作B,曲调、节拍、旋律都发生了变化。
(3)欣赏第三部分。
这是A部分的再现,称作A’。
教师教学生舞蹈动作,学生随A’音乐加入舞蹈。(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通过之前的声势练习,已熟练掌握这一主题音乐,教师带学生做简单动作加入舞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力,使同学们完全沉浸在瑶族的音乐世界当中,将本课的气氛推向高潮)
6、曲式结构:A+B+A’ 复三部曲式
7、总结乐曲各主题的情绪和速度(在完整欣赏后,通过表格列举个主题音乐特点,帮助学生梳理音乐思路。)
8、小结。
教学反思:
《瑶族舞曲》是八年级音乐的一节欣赏课。本课以创设情境、聆听感受、创造表现的模式设计教学环节,以聆听、感受《瑶族舞曲》音乐情绪和音乐要素特点为教学重点。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反思本课教学有以下几点收获:首先,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了综合分析,设计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环节,符合实际且细化的教学目标,因而获得了良好、有效的教学效果。其次,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能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让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获得音乐感受和知识。另外,我注重细节的设计,包括每个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师的引导语言,音频的效果,课件的设计等,这些细节都是为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而服务的。再次,这节课遵循了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原则,始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如:聆听方式有分段聆听,也有完整聆听。在聆听过程中设计了哼唱主题旋律、打节奏为音乐伴奏、对比音乐要素、随音乐做律动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能透彻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反思本课中运用较好的教学方法有:第一,体验式音乐学习法。音乐学系需要学习者自身去经历、去感悟,才能获得属于学习者个人的音乐感受。体验式音乐学习强调身体的参与。因此,在欣赏《瑶族舞曲》的过程中,我十分注重亲身的音乐体验,在完整欣赏时也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边想象,让他们始终沉浸在音乐中,获得最直观的的音乐感受。第二,比较式音乐学习法。运用比较的方法欣赏音乐,有利于学生形成对音乐的深刻印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审美注意力,还有利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评价音乐能力的提高。在本课的欣赏环节中,我多次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主题在节拍、节奏、速度以及音乐情绪方面的异同。在完整欣赏后,还通过表格列举个主题音乐特点,帮助学生梳理音乐思路。
反思本课教学有特色的的教学环节:拓展部分。本课的拓展环节设计为学生对所学作品的创编活动。学生在熟悉作品音乐主题,获得音乐感受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对音乐进行个性化的创作。这个环节既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掌握的音乐技能,又展示了学生个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表现力。
反思本课的不足之处:第一,聆听音乐想象音乐场景这个环节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在完整聆听时既要求学生听辨主题,又要求学生想象场景,多数学生无法做到一心多用。因此,可以考虑把这个环节改为在欣赏每个主题后,学生用语言描述想象的音乐场景。第二,在创编活动中还可以让更多学生展示、表现,学生的参与面应更广些。加入更加丰富的打击乐器,可以使音乐活动更艺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