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表象。 
2、通过实际测量,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提高估 
测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表象。 
教学难点: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1米长的绳子,10厘米长的小棒课前每个小组发一根、尺、投影片; 
2、学生准备:直尺、米尺、5角硬币、身份证,银行卡。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 
那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吧。(录音播放) 
内容:有一次课间,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红红说:“我的宝剑最厉害。”明明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你看,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到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 
提问:在刚才的谈话里,你能从孙悟空的金箍棒里找出学过的长度单位吗?(米和厘米) 
师:你能用手比划出大约1米的长度吗?1厘米呢? 
师:我们一般测量教师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量一支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 
1米=( )厘米,(生齐答) 
表扬:看来大家学的真棒,能够合理的运用单位。 
探索实践 
认识分数 
量一量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请同学们用尺量一量你身边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 
(在黑板上贴好长方形的纸)生边回答边板书:10厘米 20厘米 
师边说边在图上比划宽的长度:像这样的线段我们还可以用另外一个单位“分米”表示长度,用字母“dm”表示。10厘米就是1分米 (板书)生齐读两遍。 
20厘米就是——生说(2分米). 
看一看、数一数 
请大家在你们的尺上看看1分米有多长? 
(点名学生上台演示)提问:你是从哪看到哪是1分米的?(0-10) 
为什么看到10,而不是看到别的数字?(1分米就是10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追问:假如尺坏了,从1看到哪儿啊?2呢?3呢? 
真好,大家来数一数1分米里有几个1厘米?(课间出示) 
画一画 
孩子们,我们已经知道了10厘米就是1分米,那我们能画出1分米的线段吗? 
(能)那就动手吧。指名上台投影演示。演示你是这样画的?(从哪儿到哪儿。1分米就是10厘米的线段) 
4、师:请孩子们闭上眼睛,记一记1分米的长度。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出1分米。 
好!请真开眼睛: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分米?(如:课前在讲台上放好卷纸、粉笔盒) 
数一数 
师:请大家拿出卷尺,同桌合作,一起数一数1米里有几个分米? 
(指名学生上台数一数) 
再一起照着老师的米尺数一数。 
小结:1米里有10个分米。换句话说:(板书)1米=10分米 
(二)认识毫米 
1、量一量 
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的米、分米、厘米,你能选一个单位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度吗? 
生:长=26厘米 或 约3分米 
生:宽=19厘米 或 约2分米 
厚度呢? 
学生说:不到一厘米。 
师:不能用毫米来做单位,怎么办?引导学生观察0-1厘米之间。(课间出示) 
生:数了6小格。 
揭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用字母“mm”表示。数学书的厚度是6小格,就是6毫米。 
2、数一数 
0-1厘米之间有几毫米?(课间出示) 
小组找出1厘米,用铅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一起数。 
小结:1厘米里有10个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3、老师今天也带了一些物品。(5角硬币和身份证)(课间出示) 
请同学们拿出身边的物品感受它的厚度大约就是1毫米。 
再闭起眼睛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1毫米的厚度。 
1毫米是这么长,大家能不能估一估1毫米大约是几张纸的厚度?(10张左右) 
巩固练习 
p54.1 
生口答。 
p54.2 
先估一估,在量一量。 
生完成在书上。 
p54.4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拓展题(课间出示)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提问:数字都是2,表示的长度一样吗? 
生:单位不一样,所表示是事物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 
哪你们能把这些长度单位排一排大小吗? 
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所以啊,我们要联系实际选好单位。 
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是。。。。。。(生回答) 
你还学到什么知识呢?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