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第二单元:五十六个民族——欣赏《木鼓歌》
学科 音乐 授课班级 五年级 授课时数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1.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体验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律动感;2.乐于参与打击乐器演奏活动3.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
教育技术标准:SETC·S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木鼓歌》表现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场面,佤族人长期欢乐的《木鼓歌》,跳起轻快的佤族木鼓舞,尽情抒发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歌曲为一段体、羽调式。曲调明快、跳跃,具有舞蹈性节奏。附点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的运用,使整首歌曲抑扬顿挫。其中还穿插有很多重复的手法,仿佛再现了劳动中一领众和的情景,充分显示了佤族人民豪爽、粗犷的性格,其中衬词的使用也体现了佤族民歌特有的味道。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1.学习下滑音的演唱方式; 2.掌握休止符的运用。
过程和方法:1.能用声势表现四二拍的强弱;
2.能用愉悦的心情演唱歌曲《木鼓歌》;
3.用打击乐器表现歌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欣赏、唱歌使学生了解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激发学生对鼓乐文化的兴趣。
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是一首欣赏乐曲,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将这节欣赏课以演唱课的形式来展示,学生会更加的感兴趣,同时加入各种鼓,利用打击乐器伴奏;八分休止符和下滑音相对较难一些,但是五年级的学生基础比较扎实,所以处理起来不会太难。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目
标层次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3-1 感受 感受佤族人民欢声笑语的喜悦心情以及歌曲的韵律
3-2 学习 认真学唱歌曲,运用好休止符和下滑音
3-3 掌握 学生要掌握歌曲中的不同节奏型,将一字多音的地方唱准确
3-4 情感 能用愉悦的心情演唱歌曲
3-5 识记 休止符、下滑音记号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木鼓歌》,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优秀鼓乐文化的了解,为歌曲加伴奏,采取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师生接唱,生生接唱,分小组演唱,打击乐器伴奏演唱等方式进行
教学难点 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佤族民歌风格的歌曲 反复聆听歌曲录音,用心去感受佤族人民的愉悦心情
课前对学生的要求
了解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熟悉歌曲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编号 对应的
知识点 学习目
标层次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1 3-1 感受 录音 初次聆听歌曲,感受乐曲的情情绪。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歌曲 以聆听的形式学习 学生能出不感知乐曲愉快的情绪 3分钟 自己制作
2 3-2 学习 PPT 歌曲分成两个部分进行学习,分别学唱歌曲曲谱和歌词,正确掌握歌曲中的休止符,同 时学习下滑音的演唱方式 让学生学会歌曲,并掌握乐曲中的知识点 聆听、范唱、体验、感受。 学生能够学会歌曲 23分钟 自己制作
3 3-3 掌握 PPT 休止符的运用和下滑音的演唱方式 能更好的把握歌曲 讲解、示范 能正确把空拍做出来,学会下滑音的演唱方式 5分钟 自己制作
4 3-4 情感 录音
范唱 通过以上学习,能更好的把佤族人民喜悦的心情表达出来 情感投入 示范、聆听、感受 学生能用愉快的心情演唱歌曲 5分钟 自己制作
5 3-5 识记 PPT
展示 休止符、下滑音 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 举例说明 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很好的掌握及运用休止符和下滑音 4分钟 自己制作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板书设计
休止符、下滑音、不同的节奏型(做节奏练习)
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和教学环境设计
首先以聆听的方式导入课堂,让学生感受乐曲,接着将歌曲进行分段学习,按照节奏朗读歌词,然后解决较难的节奏型,并对带有休止符的节奏型单独进行练习,最后分段学习(节奏练习、唱谱、读歌词、唱旋律),再加入歌词演唱,分组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演唱的过程中注意休止符和下滑音)。情感的投入也非常重要,指导学生用愉快的心情演唱歌曲。
学习内容呈现方式 ?基于主题的 □基于案例的 □基于问题的 □基于项目的
学习(教学)模式 ?传递接受模式 □探究发现模式 □问题解决模式 □自主体验模式
学习活动方式 ?集体化学习 □个别化学习 ?小组合作式学习 □小组协作式学习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白板教室 □网络教室 □移动网络教室 □自定义
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实验(实践)课 □练习课 □复习课 □讲评课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的作用和运用 设计意图、依据
导入 新课 播放《丰收锣鼓》 感受鼓的声音,乐曲的喜庆、热闹、震撼 录音 为了引出主题
学习 新知 聆听乐曲《木鼓歌》 认真聆听,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简单了解佤族人民的习俗 使用PPT进行学习,出示乐谱、歌词、节奏,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直观、明了,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能唱好、把握好歌曲的节拍、时值,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唱好歌曲
佤族介绍 学生了解 文字的形式出示,更加直观 了解所学歌曲的民族及器乐(木鼓)
学唱歌曲 首先学唱第二部分,按节奏读歌词,小组交流学习乐谱,集体唱谱等方式学习,在对旋律、节奏熟悉后加入歌词演唱(强调下滑音的演唱方式);然后加入打击乐器(腰鼓、手鼓、铃鼓、小军鼓、小堂鼓)伴奏,分组进行,最后合作学习、演奏。 运用PPT播放歌曲,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更加直观的把握歌曲节奏,同时感受鼓乐器带来的乐趣
巩固 练习 节奏 出示带有休止符的节奏型进行练习
加强学生的能力
评价 修正 下滑音学习 教师示范下滑音的演唱方式,学生学习,个别指导
深入掌握
促进 迁移 节奏型、下滑音 运用到后面的乐曲当中 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个性化教学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调整:集体学习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的调整:单独练习
形成性检测
编号 对应的
知识点 学习目
标层次 检 测 题 的 内 容
1 休止符 运用 运用好乐曲当中的休止符
2 下滑音 掌握 歌曲的第二部分带有下滑音,学生在演唱的时候要使用下滑音的演唱方式来学习
3
4
评价量表
形成性评价
本次教学学生能够很好的跟着每一个环节进行,在节奏练习,旋律的演唱等方面掌握的比较完美,小组合作也非常顺利,通过一节课的时间把常见的鼓进行了学习、了解,同时也学会了下滑音的演唱方法,目标完成,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教学反思、总结
这节课,带领学生走进鼓的世界,初步了解到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孩子们学习的非常认真,目标达到,今天的这节鼓文化这只是我们民族音乐宝库中的一朵小浪花,还有许多类别的鼓等待我们去挖掘、探索和继承、创新,让我们为中华民族的鼓文化而骄傲、自豪。
感谢、其他
首先感谢帮我录课的老师,其次感谢为我这节课的设计做出充分献策的老师,感谢大家的帮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