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电子教案
教学课题 第一单元《绿水江南》
教学目标 本单元要求学生能感受江南音乐优美、婉转的特点。同时了解江南美丽的景色和特定的水乡文化,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在歌曲演唱方面,要求学生能提高对声音的控制能力,用优美的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同时认识竹笛并熟悉它的音色。
教学重点 1、用纯净、甜美的歌声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
2、分辨民乐合奏《江南好》第二部分的结构。
教学难点 1、用优美地歌声表现《少先队员采茶歌》的情感。
2、感受童声合唱的声音效果。
教法学法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课:
同学们,最近呢,天气也开始慢慢的暖和起来了,动一动就会感觉非常的热,对吧?那你们用什么来解渴呢?生:回答。你们回答的都是冷饮,那还可以用什么解渴呢?生:回答。对了,温热水也可以解渴,那有那些同学可以告诉老师,那些东西可以泡在热水里喝呢?生:回答。(茶、通大海、水果片……)同学们说了很多,那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走进茶的世界,去感受一下,采茶的欢快心情。首先请看看老师手里的这杯茶,请同学们谈谈。
二、新课教学:
师:刚才老师见你们回答得非常的认真,都在积极的动脑筋,很好!那你们想想,茶叶分为那几种呢?生:回答(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同学们说了很多,但是你们说的呀,都是茶叶的牌子,这可不是茶叶的种类,茶叶呢,分为很多种,我们最常见的就是绿茶和红茶,不常见的呢,就是白茶和黑茶,知道了吗?中国呢,是茶叶的原产地,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茶叶的发展与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国茶叶的分布也比较广泛,江南地区最有名的茶叶就是龙井茶,它是杭州西子湖畔一颗璀璨的明珠。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到茶山上去看看,采茶姑娘们已经在开始劳动了——播放课件。
感受茶山的美丽景色,请同学们谈谈感受。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了茶山的美丽景色,请同学们说说,你对茶山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和感受?生:回答。
今天,小百灵就带我们来到了茶山,一起和少先队员们采茶去吧!请听《少先队员采茶歌》。
生:认真听歌曲。
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欢快的。
生:活泼的。
师:你感觉少先队员采茶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高兴。
生:开心。
师:感觉什么地方让你印象最深刻?
生:“采哟采哟……”
师:这个叫做衬词,在歌曲当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表现了少先队员采茶的欢快心情。
师:那接下来我们就和他们一起去采茶吧!
生:再听歌曲,做采茶动作。
师:刚才我们一起来初听了两边,你们觉得那里的节奏最不容易掌握呢?生:回答。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根据歌曲中的节奏朗读歌词吧!
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师:请大家跟着小朋友们轻声地唱一唱,
生:轻声演唱歌曲。
师:请同学们说说什么地方最不容易唱好?
生:回答。
师:下面就跟着钢琴一起唱一唱歌曲的第一段。
生:演唱第一段。
师:有些地方同学们唱得不太准确,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唱一唱旋律。
生:分句视唱旋律。
师: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分配一下任务,一部分同学唱旋律,一部分唱歌词,然后互换。
生:合作演唱歌曲。
师:请大家听一听老师演唱歌曲,比较自己和老师唱的一样吗?
生:认真听老师范唱,心理默唱。
师:歌曲还有那些不会的地方?你能唱下来吗?
生:能。
师:纠正唱得不准确的地方几发音。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第一段歌词。
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演唱歌曲第一段。
师:熟悉了第一段歌词的旋律了,那么你们试着来唱一唱第二段行吗?
生:自学歌曲第二段。
师:请大家一起来唱一唱。
生:演唱第二段歌词。
师:大家唱得非常好,我们完整地听一听歌曲,请说说歌曲表现了什么场面?
生:少先队员正在山上采茶,干得非常带劲。
生:热烈的劳动场面。
生:同学们有说有笑,非常开心。
师:假如你是他们当中的一员,正在山上采茶,一起唱起了歌曲,那会是什么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好吗?
生:体会歌曲情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歌曲处理。
注意第一小节“6 6 3 3 ”(低音6)五度音程的准确,要具有弹跳感。
注意到第二小节圆滑线的唱法,要唱得连贯、柔和,和跳跃的“6 6 3 3”形成对比。
注意第三小节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6 6 3 3 / 2 3 1 2 / 6 6 3 3 / 2 3 1 6 /”可按顿音的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好象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一样。
最后一个乐句第三小节的“1 0 2 1 ”的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促而轻,并要做到声断气连,使歌声既分开又连贯,寄托了少先队员热爱茶山的情感。
演唱时要注意乐句的分句,可引导学生划分乐句,做到正确的换气。
三、欣赏有关采茶的音乐作品。
广西民歌《采茶歌》
师:请同学们谈谈两首歌曲有那些不同?
生:回答。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愉快的去到了茶山,一起感受了春天带给我们的美丽景色,也体会到了采茶的愉快情景,老师觉得你们今天表现得非常棒,谢谢你们的合作,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第二课时
一、了解西湖的美景。
1、播放有关西湖的录像片,简要介绍有关西湖的 传说。
2、由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西湖的文字、图片资料。
二、欣赏歌曲《西湖春晓》
1、第一遍:听一听歌中唱了什么?
2、在歌曲的背景音乐中朗读歌词。
3、第二遍:随音乐的节拍轻轻晃动身体,感受八六拍音乐的韵律。
4、第三遍: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
三、补充欣赏描写西湖的古诗及为古诗谱写的歌曲。
1、朗诵苏轼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欣赏为苏轼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谱写的歌曲。
2、朗诵杨万里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欣赏为杨万里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谱写的歌曲。
另外,关于西湖的艺术作品还有歌曲《南屏晚钟》,戏曲《白蛇传》等,可根据情况适当介绍。
第三课时
一、欣赏民乐合奏《江南好》
师:(首先出示两幅图画:一幅是江南水乡,一幅是陕北的黄土高山)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乐曲,你觉得这首乐曲适合表现哪一个画面,说一说为什么?
生:欣赏乐曲并回答(音乐是江南风格的)。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是民乐合奏《江南好》,这是一首表现江南风情的优美乐曲,全曲分为两个部分,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请你用自己的方式分辨出这两个部分,并说一说这两个部分音乐的情绪有什么不同?
生:欣赏乐曲,用自己的方式分辨乐曲的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优美的,第二部分是欢快的)。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乐曲的第二部分是一个多乐段的结构,由三个不同的旋律组成。现在我们来哼唱一下这三个旋律。
生:演唱乐曲的第二部分的三段旋律。
师:现在我们来欣赏第二部分的音乐,请你按音乐进行的顺序,把课本上的小船涂上相应的颜色。
生:欣赏第二部分音乐,分辨乐曲第二部分的结构。师:这是一首民乐合奏曲,你们知道有那些民族乐
器吗?看谁说得多。
师:想一想,这首《江南好》是用什么乐器领奏的?能不能介绍一下这个乐器?
师:领奏的乐器是竹笛。它属于民族吹管乐器等。还记得我们欣赏过的哪些乐曲是笛子演奏的吗?
生:《阴中鸟》等。
二、了解赞美江南的音乐和其他艺术作品。
师:江南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诗人和画家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来赞美江南,谁能举出几个例子?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让我们在音乐的伴奏下一起朗诵白居易的《忆江南》。
生:朗诵《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师:除了《忆江南》,你们还知道有哪些诗?
师:作曲家还为这些诗谱写了歌曲。现在我们来欣赏为张继的《枫桥夜泊》以及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谱写的歌曲。从这些优美地旋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感受江南的优美。
师:除了古诗,还有那些艺术作品是表现江南美景的呢?
师:江南不仅景色秀丽,还有许多优美的音乐。
介绍“江南丝竹”
生:欣赏乐曲。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江南的文化知识,请给同学们讲一讲。
师:江南人杰地灵,不仅风景优美,还诞生过许多音乐家,如贺绿汀等,他们用音乐再现了江南的美景和人们美好的心灵,最后让我们再次欣赏《江南好》,感受江南带给我们的美好心情。 旁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1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