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前五回 课件(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前五回 课件(4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4 23:0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阅读《红楼梦》前五回的“两难”(1)
读《红楼梦》,很多同学迈不过的“第一道坎”就是前五回。前五回,作者的笔触神秘而魔 幻:一会仙界,一会人间,一会梦境。既充满了浪漫、诡异、离奇的色彩,又有着对现实生 活的折射与映照;既有全书在宏观上的总体安排和布局,又有在幽微处设置无数令人遐思的悬念和伏笔。真是天上地下,亦真亦幻,虚虚实实,时隐时现,让人一时半会摸不着头脑。
1.阅读《红楼梦》前五回的“两难”(2)
中国古典小说的开头一般只用到一个章回,称为“楔子”,如《儒林外史》。《红楼梦》的开头则用到了五个章回。之所以会这样,与作者以一个家族为圆心——“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乡土中国》)—— 所连带出的“四大家族”而形成的“网状 结构”是分不开的。南开大学朱一玄教授综合各家统计得出:人数最少是三百九十八人,最多是九百七十五人。
全书的“正文”叙事应是从第六回开始的。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女娲补天 木石前盟
“女祸补天”——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
木石前盟——金玉良缘
仙缘——俗缘
远古时候,女娲炼石补天,遗下一块未用的顽石在青埂峰下。这顽石自经煅炼,已通灵性,便恳求仙人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送他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走一遭。二仙拗不过,便将它幻化缩小成一块“可佩可拿”的“通灵宝玉”,送至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处。其时,赤瑕宫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浇灌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行将枯萎的绛珠草,终使绛珠草“得久延岁月”,修成女形。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欲下世为人,绛珠草感念他的恩惠,发誓用生的眼泪来偿还他,跟随他下凡历劫,这就是所谓的“木石前盟”“眼泪还债”。那块由顽石幻化成的“通灵宝玉”便由这神瑛侍者“携人红尘”。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路过青埂峰,见一块大石上刻有字迹,便从头到尾抄下,经曹雪芹披阅增删,因成此书。
姑苏城仁清巷内有个葫芦庙,乡宦甄士隐居住在庙旁。他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元宵之夜,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被拐走。不久因葫芦庙失火,甄家又被烧毁,甄士隐带着妻子投奔岳父,遭到岳父的白眼。一日,甄士隐听到了一疯跛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3.分类、梳理第一回神仙故事和现实故事(1)
提示:一道一僧通人神两界
一道一僧
空空道人
大荒山 无稽崖 青埂峰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几 世 几 劫
红 尘 一 劫
奇 传
: 石 头 记
、 红 楼

仙界
人间
从洪荒远古道来,红楼故事就 此开始了……

开篇显示“大●回环”的叙事
3.分类、梳理第一回神仙故事和现实故事(2)
神瑛侍者与绛珠草
原文: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 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 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 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入梦
梦醒
第一回写了“无材补天”的石头的故事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故事、甄士隐和贾雨村。借助石头与空空道人的对话,作者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小说创作的主张,这是全书的纲领,《红楼梦》正是其创作实践。
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
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
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
褴裳藏傲骨,愤世写群芳,
字字皆血泪,十年不寻常!
身前身后漫评量,今世看,
真真切切,虚虚幻幻,悲悲啼啼的
千古文章。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二回
侧写贾府 人物关系
贾雨村考中进士,被派任县令,来找甄士隐。但甄士隐已不知去向。不久,贾雨村因本性贪酷,才侮上,终被革职。于是,他便游览天下胜迹。后到林如海家给他女儿林黛玉当老师。一年后,黛玉的母亲贾氏病逝。日,雨村在一家小酒馆碰见了旧相识古董商人冷子兴。二人便边吃边聊了起来。冷子兴说到了贾雨村同宗宁、荣二府的许多事,用冷子兴的话来说,目前宁、荣二府“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荣府贾政生了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了一块玉来,就取名叫作“宝玉”。贾宝玉周岁时,贾政便想试一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各种物件摆了无数,让他抓取。谁知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贾政便大怒了,认为宝玉将来必是酒色之徒。如今宝玉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聪明乖觉,说话做事不同于常人。冷子兴告诉雨村,黛玉的母亲贾氏就是荣府中贾政和贾赦的胞妹。而这层关系,正是贾雨村日后进取的门路。
4.分类、梳理第二回贾府的环境和人物关系(1)


{2D5ABB26-0587-4C30-8999-92F81FD0307C}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
贾 敷
贾 敬
贾 珍
贾惜春
(秦可卿)
荣国公贾源-贾代善
(贾母)
贾 赦
(邢夫人)

贾 琏
(王熙凤)

巧 姐
贾迎春
贾 政
(王夫人)

贾 珠
(李 纨)

贾 兰
贾元春
贾宝玉
贾探春
贾 敏
林黛玉
贾 蓉

(赵姨娘)
(林如海)
贾 环
(尤氏)
贾府人物关系一览表
第二回写冷子兴演说国府,这在结构上是极其重要的安排。贾府的人物多,头绪多,难以说清,而冷子兴的介绍使读者在“进入”贾府之前,可以对它有一个总体了解。
第三回
托内兄如海酬训教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黛玉进府 实写贾府
善于投机的贾雨村巧借学生林黛玉的关系结识了贾政,谋补了应天府缺职。而黛玉也应外祖母之召,与雨村同行,来到荣国府。在这种情况下见到外孙女,贾母不免伤感。黛玉还见了大舅母邢夫人(贾赦之妻)、二舅母王夫人(贾政之妻)、李纨(贾珠之妻)和三位姑娘。正叙谈间,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道:“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众人都敛声屏气,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围拥着个与众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的女人进来,众人介绍说这是琏二嫂子,贾母戏称她“凤辣子”。黛玉才想起母亲曾对自己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王熙风。而与宝玉相见,则在晚饭后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且二人眼中的对方与别人自然不同。宝玉因为看到黛玉“眉尖若蹙”,便送他“颦颦”二字。当宝玉得知黛玉没有玉时,哭闹着当众摔玉。这场面自然令黛玉十分不安,这一天的经历也让黛玉真实地感到了外祖母家的与众不同。
第一次展现了小说中众多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
第一次描写小说中的一批主要人物;
第一次描写小说主人公贾宝玉与林黛玉的见面。
主要人物出场
依理应一同上场,因为她嫁给的也是荣府里的长子贾赦 唯一的儿子贾琏。可她为何要这样做?为了突出自己形象?当然有。但还应该注意到她另外一个身份:王夫人的内侄女。她也姓王,都是金陵王家人。联系下文王夫人问她月钱发放一事,你不觉得这荣国府里是谁在说了算?是女人,是王家女人,而且是王家的王夫人。凤姐嫁到贾府应该有王夫人的助力;而这些年来,她一定也知道贾母与王夫人这一对婆媳的关系(性情不相投等)。她既能讨贾母的欢心,又能得姑妈王夫人的信任,这就有着一种很高明的平衡之术,那就是:既要表现出与 贾母极其亲近,但也不能与姑妈王夫人走得太过远。
王熙凤为什么要“我来迟了”?她可否与 贾母、大舅母、二舅母、珠大嫂等人一同上场?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珮;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王熙凤形象
2、分析王熙凤肖像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特点及作用: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妆扮,暗示她的张扬、贪婪与俗气,从侧面反映了她内心的空虚。着重写她那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她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①先是恭维——
王熙凤形象
3、分析王熙凤会见黛玉时的举止言谈,把握人物性格。
②继而拭泪——
③转悲为喜——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说着,便用帕拭泪。
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④关怀备至——
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⑤回王夫人——
放月钱 找缎子
人物性格:精明能干,惯于权术。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她善于机变逢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王熙凤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服饰
俗气
放诞
容貌
美丽
行动
见黛玉
机变逢迎
回王夫人
巧语圆滑
窈窕风骚
刁钻谄媚
(黛玉眼中)
第三回,作者写宝黛第一次相见,描写黛玉见到宝玉是“吃一大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写宝玉是“因笑道:‘这个妹妹, 我曾见过的。’”作者为何要这样写?为什么在第四回宝钗 出场时,作者不是这样的写法?
宝黛相见不是世俗意义上的一见钟情,而是他们前世有盟定,今生来相见。回应了前文“下世为人”的还泪一说。宝钗 的出场则不然。
有人认为,林黛玉进贾府,除了眼见贾府之气势、格局,推出贾母、凤姐等主要人物外,就是为了描写“宝黛初会 ”这一经典情节。其中“宝玉摔玉”这看似欢愉热闹、实为 抗争叛逆的场景,就悄然定下了宝黛之恋的悲剧基调。你是 否同意这样的看法?请说说理由。
从世俗意义上看,宝玉有玉,黛玉无玉,可宝钗却有金(也 是和尚送的)。尽管作者是想强调理想中的“木石前盟”, 但却还是抗拒不过现实中的“金玉良缘”。所以,“活在这 珍贵的人间”,宝黛二人命中注定最后不能在一起。
一个是阆[làng]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本章回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安排情节的呢?
时间顺序 黛玉行踪
三间厅
贾母院
五间上房
厢房
荣禧堂
东廊三间
抱厦厅
三间耳房
二门
垂花门
抄手游廊
贾赦院

东角门
穿堂
荣府正门
南大厅
穿堂
内仪门
西角门
二门
仪门
仪门
凤姐院
大门
粉油影壁
角门
后廊
黛玉行踪
显赫富贵之家
诗礼簪缨之族
与别家不同
服饰非凡
礼节繁复
等级分明
外观宏伟
布局讲究
陈设华贵
①为人物活动、情节展开提供场景,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情节、环境)
②地位身份的象征,人物关系的显现(人物)
③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的写照。(人物)
④展示日常生活情景,显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暗示了贾府即将盛极而衰,走向衰落的命运。(主题)
作者对贾府这一典型环境作了如此细致地展现,有什么作用呢?
第四回
贾史王薛 社会背景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贾雨村刚刚到任应天知府,就受理英莲被拐一案。本地的一个小乡宦冯渊买了一个被拐卖的丫头英莲,但还未及领回家,那拐子又把丫头英莲卖给金陵一霸薛蟠。双方抢夺英莲,冯渊被殴打而死。贾雨村十分愤怒,正准备缉拿要犯时,被手下门子止住。随后门子拿出一张本省的“护官符”给贾雨村,并向他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皆损的密切关系。贾雨村惧怕四大家族的势力,不思甄士隐赠银之恩,乱断了此案薛蟠夺走英莲后,随母亲薛姨妈、妹妺宝钗入京,在荣府东北角的梨香院住下。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
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十八,都中现住者十房,原籍现居八房。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馀在籍。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 [tǎng]银行商,共八房分。
护官符
第四回,作者调转笔锋写了薛家的故事,这既是写《红楼梦》中另一个重要人物薛宝钗的出场,更是通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故事广泛地描写了社会的黑暗,为贾府日后发生的事提供了社会背景。
第五回
太虚梦游 隐喻结局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薛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深得贾府上下喜爱。这令黛玉感到了一丝不平,且因此与宝玉经常闹别扭。宁国府梅花盛开,贾珍的妻子尤氏邀请贾母等人来赏玩。宝玉时倦息,在秦可卿的卧室午睡。宝玉梦中来到太虚幻境,翻看了记载金陵十二冠首女子命运的“金陵十二钗”图册后,又看了“红楼梦”原稿,聆听了“红楼梦”曲。宝玉依幻仙姑之言,与仙女可卿结婚。婚后,二人正携手游玩时忽遇迷津,宝玉受到惊吓,失声喊叫:“可卿救我!”方从梦中醒来。秦可卿此时正在房外,听宝玉在梦中唤她的小名,十分纳闷。
总主线:《红楼梦》描写的是贾府十余年光景的 现世生活(末世)。从宝玉的角度看,也就是写 了他从10岁左右的少年时期,到21岁青年时出家 前的这段生活。这样一个可怜的男孩(从某种角 度说,曹雪芹就是贾宝玉)入凡尘一梦,眼见身 边众女子由聚到散、到亡,自己的爱情由期盼至 毁灭,家族由兴盛到衰败,终至于梦醒,即由石 头变成美玉而最终又回归成为石头的过程……
石 石
↘玉↗
红 楼 梦
石 头 记
把石头还给石头……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
画册
判词
歌词
交代《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
金陵十二钗正册
林黛玉 薛宝钗
贾元春 贾迎春
贾探春 贾惜春
史湘云 李纨
王熙凤 巧姐
秦可卿 妙玉
金陵十二钗副册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猜一猜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画:一片冰山,上面一只雌凤。
【判词解读】
"凡鸟偏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自然是种讥讽。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
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终难定。
——《聪明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
猜一猜
【判词解读】
“停机德”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的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出自晋朝谢奕女幼年时期的故事。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她虽然胜了黛玉,当上“宝二奶奶”,但也好景不常,终在宝玉出家离去后,空守闺房,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红楼梦》中,
不论贵为皇妃,还是贱为奴隶;
不论愤世嫉俗,还是恪守礼教;
不论蹈身槛外,还是顺天从命;
不论温和静淑,还是旷达不羁,
最终都逃脱不掉悲剧的结局。
为闺阁昭传
· 《红楼梦》是一曲女性
诗意生命的颂歌
· 《红楼梦》是一首女性
悲剧命运的挽歌
第五回写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与第一回中出现的有关“石头”和“灵河岸边”的神话联系起来,并通过贾宝玉看到的“判词”,听到的“仙曲”,来预示《红楼梦》中众多女性的命运,所谓“万艳同杯(悲)”“千红一窟(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