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池》是新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十二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从“小”处入手,把大自然中极平常的细小事物池、泉、流、荷和蜻蜓写得相亲相依,和谐自然,犹如一幅色彩明丽的水墨画。这首诗的语言浅显易懂,对仗工整,适合学生吟诵积累。
学情分析:
到了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借助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动识字。但由于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的不足,学生对于诗句的理解确实是一个难点,所以需要图片的辅助。
教学目标:
1、多种方式识记“泉”、“流”等7个生字,知道“泉眼”“小荷”在诗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诵读古诗。
3、图文结合,初知古诗大意,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认识7个生字。
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 ,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
教学过程:
一、猜古诗名,揭题导入
1课件出示插图,学生猜古诗名。
2出示《小池》古诗插图,导入,板书课题,读课题。
设计意图:猜谜导入,既复习了前面所学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良好课堂氛围奠定情感基础。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一分钟朗读古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师相机板书古诗。
2指名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1)出示带音节词语,小老师带读。
(2)去掉音节,认读生字。
(3)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哪个字。
(4)送字进文,再读古诗。
3看动画听录音,感知诗歌节奏。
4学生自由读,读出诗的节奏。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借助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已识字。所以在识记生字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读古诗,通过小老师带读生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认读完生字的基础上,通过动画的播放和录音,学生对于诗歌的节奏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安排的自由读,给了学生充分读的时间和空间。
三、图文结合,了解诗意。
1教师出示两幅图片,让学生找相应的诗句连一连,并说说理由。
2同桌互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示例:我从“泉眼无声惜细流”的“无声”知道了泉水是悄悄地流出来的。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见解:
生1:我从“树荫”知道了树很大。
生2:我从“爱晴柔”知道了天气很好,有太阳。
生3:我从“小荷”看到了美丽的荷花。
………
3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可能对于“泉眼”“小荷”不太理解,所以通过看图相机教学“泉眼”“惜”的意思。
设计意图:对于诗句的了解,通过让学生诗图连线并说明理由,让学生对 于诗意有了最直观的理解。而设计同桌互读古诗并交流读懂了什么更是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说出自已对于古诗的理解。而对于难点字词“泉眼”“惜”的理解则通过图片和老师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
四、依据板书,背诵古诗。
1.学生再读古诗,带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2.删简部分板书,指名试背。
3删简更多板书内容,学生试背。
4删简所有板书内容,学生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依据板书内容,背诵古诗,降低难度,让学生一步一步背出古诗,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
五、趣味画画,吟唱古诗。
1这首古诗就像一幅画,小朋友们,如果你来配画,你会画上什么呢?
2学生交流。(如泉眼,太阳,蜻蜓等。)
3让两名小画家到讲台前合作完成配画,其他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吟唱古诗。
设计意图:给古诗配画,既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很好地加深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学生做画的同时,播放《小池》的音乐,让学生跟着一起吟唱,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魅力。
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背诵古诗。
给古诗配画。
吟唱古诗。
设计意图:作业布置,让学生自主选择,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让学生爱上写作业。
推荐阅读,延伸古诗。
推荐阅读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设计意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杨万里写的另一首关于荷花的古诗,通过推荐阅读,激发学生学习优秀古诗文的兴趣。
八 板书设计
小池
(学生给古诗的配画和要掌握的生字)
设计意图:本次的板书,初始以礼物的形式板书出诗句肉容,又因尝试背诵的需要逐渐擦去了诗句。最后是以学生的作画和让学生在画上贴对应的字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