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教学设计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
《夜色》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姓 名
学 校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
学 科
语文
联系电话及邮箱
年 级
一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部编版 第四单元
相关领域
学科教育
第二部分: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主题
家 人
1.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围绕“家人”选编了四篇课文及语文园地,古诗《静夜思》语言浅显易懂,表达了游子对故乡、家人的思念;儿童诗《夜色》和散文《彩虹》充满童趣,想象奇特,语言贴近儿童实际,充分体现了父母和孩子、兄弟姐妹之间温暖的亲情;《端午粽》以简洁清晰的笔触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通过传统节日习俗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语文园地安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等内容,要求认读身体部位有关的字,归类识记带“月”的字;指导读好轻声词并且分类,指导书写带点字并了解笔顺特点。《寻隐者不遇》适合背诵积累;和大人一起读需要感受绕口令的情趣。本着学科育人的目的,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希望学生可以感受家人关爱,学会关心家人,合理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2.学习者分析
此时的学生经过一个多学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中刚学习了音序查字典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字义,但是还有个体差异,需要在这个单元中进行强化练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已经可以把语句基本读通顺,前面几个单元的重点都是读好对话,这将对这一单元继续读好长句子起到重要作用。识字写字和阅读能力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将成为本单元教学的提升点。
3.单元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46个字、4个偏旁;会写28个字。(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古诗。读好长句子及反问句,注意停顿,读懂句子所表达的意思。(重点)
3.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并用扩词法积累、归类积累等方法积累词语。(重点)
4.提取课文有用信息作简单判断,(重点)运用课文留白、课后习题拓展学生思维及训练口语表达能力。(难点)
5.初步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体会浓浓亲情。
6.借助拼音和大人一起读《妞妞赶牛》,感受绕口令的情趣。
4.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可附教学结构图)
本单元围绕着“家人”安排了11课时的教学内容,将《夜色》一课调整为起始课文,通过学习《夜色》《彩虹》让学生感受关爱,通过学习《彩虹》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家人,将《静夜思》放在后面学习,指导学生合理表达对家人的思念,最后学习语文园地进行总结练习。
第三部分: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夜色》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根据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特点和现代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念,本课将“识字、写字”作为重点,本着“识用结合”的目的,通过有效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感受汉字的结构变化之美。
对于儿童诗的学习,课标中还指出应该指导学生通过诵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本课阅读教学中将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体会亲情这一美好情感。
2.内容分析
《夜色》是一首有趣的儿童诗,描述的是“我”以前胆子小,害怕天黑,后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发现夜色的美好,变得勇敢。全文仅有两小节共四句话,却朗朗上口充满童趣,字里行间蕴含着浓浓的亲情。
本课要识记的12个生字中根据拼音可以分为:前鼻音韵母“胆”“敢”“乱”“偏”;后鼻音韵母“往”“勇”“窗”“像”;整体认读音节“原”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拼读。新偏旁“厂”可以联系生活记忆,并且与“广”进行区分。“笑” “看”“外”可以联系生活在理解的基础上扩展词汇、积累词语。“再”字易与“在”混淆,需要理解字义后进行辨析。本课要写的7个生字中“色”“爸”“晚”有相同的部件,可以归类练习书写,笔画“竖弯钩”是重点笔画,要写稳。
本课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长句子,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尤其要格外重视示范读,强调恰当的停顿。全文每小节的结尾都有省略号,需要教师创设符合文本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为文本补白,来拓展学生思维及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3.学习者分析
为了提高课堂实效正视了解学生的差异,进行了前测。
圈出需要指导的字。
二、读一读,填空。
文中的“我”一开始是一个( )的孩子,后来在( )的帮助下变成了( )的孩子。
三、文中说“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你觉得“我”还能看见什么?(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
。
四、读过课文,你最喜欢哪个小节?你有什么想提的问题吗?(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
。
前测分析:
1.“色”“爸”“晚”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2.四句小诗的内容浅显易懂,但是在阅读时孩子们容易忽略妈妈对“我”的关怀。
3.本年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不能走进诗歌中夜色的意象中进行合理想象,品味诗歌的意蕴,这需要教师加以指导。
基于前测和课时内容分析,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4.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厂字头偏旁,正确规范地书写“色”“爸”“晚”三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的停顿,体会诗歌的语言优美。
3. 初步感受父母和孩子之间美好的情感。
4.走进诗歌意象,展开合理想象,练习表达。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和厂字头偏旁,正确规范地书写“色”“爸”“晚”三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的停顿,体会诗歌的语言优美。
教学难点:
走进诗歌意象,展开合理想象,练习表达。
5.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含板书设计)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初见夜色 合理表达
自读小诗 归类识字 习得方法
理解诗意 诵读想象 感受亲情
指导写字 评价修改 提高能力
教学资源设计: PPT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情境导入 初见夜色 合理表达
(一)谈话导入:每当太阳落山,夜幕降临时,我们身边的景色会有怎样的变化?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配乐出示夜色图片。
(三)提问:都看到了什么?
训练说话:( )的( )
(四)小结:夜晚的景色简称“ 夜色”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名为夜色的小诗。
(五)板书课题,学习“色”的写法。
第一步:观察结构,进行提示。
第二步:教师示范,学生书空,强调注意事项。
第三步:理解“色”字在题目中的字义。
设计意图:
入课之初出示迷人夜色的图片并且配有优美音乐,给学生以美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兴趣,唤起他们的阅读期待。同时在说话练习中,教会学生学会使用优美的形容词对眼见的景物进行优雅得体的表达。“色”字结构较为简单,笔画也不复杂,所以此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讲解汉字,为今后独立观察、书写汉字奠定基础。
板块二 自读小诗 归类识字 习得方法
(一)初读诗歌,纠正读音。
自由读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标出小节并订正。
3.指名朗读,评价正音。
4. 数清句子,男女分读。
(二)归类识字,辨析形义。
1.认读轻声词。
(1)出示“胆子”“爸爸”“晚上”指名带读。
(2)提示轻声词要读得短而轻,齐读巩固。
分类拼读生字。
开火车拼读。
按韵母的不同分类。(巩固易错拼音)
3.巩固朗读“一”的音变。
(1)出示短语,指名读: “天一黑” “一看” “一样”
(2)送词语入文再读。
4.字理识字“再”
(1)出示图片猜字。
(2)理解字义,积累词语。
(3)学习文中词语,送词入文,读好停顿。
辨析同音字“在”和“再”。
5.生活中识字,学习新偏旁“厂字头”
(1)出示生字“原”,认识新偏旁“厂”
(2)与“广”比较。
(3)介绍带“厂”字旁的字。(生活中识字)
6.积累表示“笑”的词语。
(1)出示“微笑”理解含义。
(2)生活中理解词义。
(3)补充词语,尝试积累。
设计意图:
在识字环节中,运用多种识字策略,建立汉字“音形义”三者的联系,体现汉字的造字规律,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习得并掌握多种识字方法,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享受到学习的成就和快乐。接着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积累,建构正确的语言,培养了良好的语感,最终学会合理的表达。
(三)借助游戏,复习生字。
1.ppt出示摘星星的游戏,指导学生通过开火车的方式认读本课所有生字词。
2.送词入文,再读诗歌。
板块三 理解诗意 诵读想象 感受亲情
小声读文,圈画信息。
边读边思:夜色这首小诗有几个人物?在文中圈画出来。
订正,并且师生一起写板书。(我 妈妈 爸爸)
学写“爸”字。
理解诗意,指导诵读。
1.学习第一小节。
思考:文中的“我”原来是怎样的孩子?(板书:胆小)
层次一:抓词 很小很小 指导朗读
层次二:理解“讲了又讲”体会妈妈对我的关心。(板书:讲了又讲)
层次三:学习特殊句式:“一……就……”
层次四:联系生活说“害怕”。
抓住“一看窗外心就乱跳……”中省略号想象说话:是什么让“我”心乱跳?
2.学习第二小节。
思考:爸爸是如何帮助我的?
(1)通过表演,理解词语“偏要” (板书:偏要)
(2)指名对比朗读句子,感悟写法。
(3)出示图片,渗透修辞。
(4)引导想象,体会前后两个省略号的情感不同,练习表达。(板书:勇敢)
3.引读升华,感受亲情。
(1)教师小结,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板书:家人)
(2)配乐教师引读:
妈妈的爱是温柔的,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女生)
爸爸的爱是厚重的,硬下心肠拉我散步——(男生)
在他们爱的鼓励下,我终于可以骄傲的大声宣布——(全体)
设计意图:
“文体有别,教法各异”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文体意识,并采取相应策略进行教学。
此环节教师以读代讲,让学生经历“读通、读懂、读会、会读”的过程,加深理解和体验,享受文本带来的审美情趣。接着教师抓住每小节后面的省略号,努力为学生营造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走进迷人的夜色,展开合理想象,进行语言训练,思维也得到了拓展与提升。
板块四 指导写字 评价修改 提高能力
(一)复习“色”“爸”,比较结构异同。
(二)观察提示,放手写晚。
1.观察结构,理解字义。
2.提示占格,重点笔画。
3.学生独立完成“晚”的书写。
4.反馈评价,修改提高。
(三)总结全文,推荐阅读。
设计意图:
写字环节比较“色”“爸”异同,培养观察汉字结构的能力。笔画“竖弯钩”强调到位,再前两个字写好的基础上进行迁移,放手让学生独立书写,为学生今后独立观察、书写汉字奠定基础。
同时本环节为学生留下足够的练习书写时间,经过互相评议并且认真修改后,从写得不太理想到写得规范、美观,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了写字的兴趣,传承了祖国优秀的汉字文化,切实达到写好字的目的。
板书设计:
228028546990色
色
家人 夜
2610485161290 我 胆小 勇敢
妈妈 讲了又讲
93345022225爸
爸
爸 偏要
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2366010177800晚
晚
1638935167640爸
爸
886460188595色
色
(一)知识技能评价
1.书写生字
评价标准:
书写正确
书写正确、合理占格
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30289551435?
7143758445528511583185?
1078865723906591306985022923573025?
2.朗读评价
正确
正确流利
正确流利有感情
28384574295?
6908807112022987077470?
1064895698506743706794526479571120?
(二)过程与方法评价:
上课认真思考
积极回答问题
与同学合作学习。
499745179705
546735179705
521335179705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
读了《夜色》这首小诗,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
优秀:语句通顺,合理表达,有一定真情实感。
7.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300-500字)
1.识字教学注重学法,前勾后连培养能力。
本课在识字教学中,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汉字的结构规律,利用多种直观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同时教学中还关注到知识的完整体系,前勾后连进行指导教学,如“一字音变”的强调,“厂字头”与“广字旁”的比较等环节体现了对学过知识的巩固,读好长句子的停、修辞手法的渗透、词语的积累也为后面的语文学习打好了基础。
2.把握诗歌文体特点,强化读写,聚焦语用。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的方式感悟到诗歌的优美韵律,针对文中的省略号教师通过“营造诗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伴随优美的音乐和图片走进诗歌中迷人的夜色,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进行表达,训练了语言能力,并且思维也得到了提升。
3. 以“家人为主线”文本共情,浸润心灵。
教学时巧妙地将三个人物作为文章主线,在体会爸爸、妈妈对我的帮助后,从文本的原生价值,生发教育价值,先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浓浓的亲情,然后联想到自己家人对自己的帮助,学生在感同深受,文本共情中,实现了心灵的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