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纸的发明》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了解纸的发明过程,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纸的发明过程,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1分鈡)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纸的发明》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
2.这节我们一起研究纸是怎样发明的,其中有什么经历呢?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2分鈡)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用“ ”画出祖先都用什么方法写字?
用“~~”画出这种方法的缺点.
出示句子,让学生读一读找到祖先写字方法的句子。
文中就是用这样的典型事例表达出祖先们创造纸的过程
3.出示句子,让学生读一读找到祖先写字方法及缺点的句子。
如果老师把”但是”去掉了和原句子比较,你有什么感受呢?
你能说出了运用“但是”有什么好处?
这篇课文作者巧用关联词语把写字的方法和缺点连在一起,语言通顺、表达完整、介绍详细。
这就是作者的一个写作特点:巧用关联词。
对比读:请女生读“但是”前面的句子,男生读“但是”后面的句子。
你们读出了“但是”要表达的转折的含义,让我们加重语气齐读一下这段。
6.请同学们看一下有关祖先写字的图片,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记录、保存、携带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过渡语:因此,在古时候用“学富五车”用来形容一个人很有学问。
也正是因为祖先们发现了书写上的不足,不便阅读,不便保存,不便携带,勇于探索的祖先们一次次地改进书写方法,他们的这种卓越的精神你能读出来吗?
7齐读此段。
过渡语:课文中作者还用了这两种方法来写古人的其它写字方法了呢?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3分鈡)
1.默读第三自然段,作者写了哪些有关造纸的事例。
2.这种薄片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看图片。
3.考古学家发现用麻来造纸。麻纸有什么特点呢?
优点是轻便,缺点是粗糙,不便书写。
4.过渡语:我们的勇于探索的祖先们又改进书写方法,会造纸了。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10分鈡)
1.大约在1900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他是怎样造纸的呢?
用波浪线画出蔡伦造纸的过程。
2.在描写造纸的过程时,运用了许多的动词,快快在文中把他们找出来吧?
运用了这些动词有什么好处?
生:形象地再现了蔡伦的造纸过程。
3.你们就当一次蔡伦吧!
读一读蔡伦的造纸术,体会一下蔡伦在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的造纸术。
再来读一读,蔡伦经过了几次改进之后,造纸技术越来越精湛。
带着你对蔡伦的赞叹,让我们再读一读蔡伦的造纸过程。
4.这就是蔡伦造纸,它有什么特点呢?
因为蔡伦造出来的纸既轻便又好用,价格又便宜,所以被传承了下来。
改成用“之所以…是因为…”
你们会用因果关系的联词了,你能试着用这些关联词说一说其他祖先书写不能流传的原因。(师指黑板上的提示)5.此时,你想对蔡伦说些什么呢?
五、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感情升华。(6分鈡)
1.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2,请同学们看一下我们的祖先把造纸术传播的多广啊!(先看地图)再齐读最后一段。
你想对中国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
你们太厉害了读懂了文字背后要表达的赞美和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敬仰思想感情。
请同学们看一下带这你对祖国古代人民智慧的赞美和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敬仰,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吧!3.这节课我们就学这么多,你学会了什么呢?
六、课后作业,拓展提升。(1分鈡)
课后希望大家读一读《奇妙的造纸术》这本书,书中还有很多有关造纸术方面的事例。 另外还可以读一读《中国四大发明》这本书,去了解伟大的中国发明,感受中国的力量。
板书设计
10《纸的发明》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笨重
刻在竹片和木片上 典型事例
在帛上写字 价格太贵 轻便 巧用关联词
用麻来造纸 粗糙 妙用动词
蔡伦造的纸 轻便、好用
轻便、价格、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