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人教版 部编本 三年级下册
课时安排 共3课时,第1课时(40分钟)
教学方法 启发、类比、参与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本节位于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本《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课本P33-P35,我国有深厚的传统文化,那是中国人的根,它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将中国的文化深植在学生的心中,同时也让学生通过古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短短的几行字,寥寥数语,却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和醇厚的美韵。而这其中的哲理与美韵是让学生受益终生的知识积淀。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独立思想开始孕育 而且学段处于转型期,是整个小学阶段的转折点,是培养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而传统节日的了解,品味古诗的韵律,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对学生的德育、美育的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我国传统节日为导入,让学生说一些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将学生带入美好节日的欢快气氛中,并将自己收集的传统节日的资料和大家共享,培养学生的兴趣,介绍三位诗人的生平,跟随着诗人一起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感受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通过自读、范读、朗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品味诗歌中的韵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知道三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问题解决
1.从我国传统节日导入课题,突出课堂主线,感受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
2.通过自读、范读、朗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品味诗歌中的韵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知道三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
活动
学生行
为预设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1.让学生回答我国传统节日,将自己收集的传统节日的资料和大家分享。
2.介绍三位作者,明确课题.
学生叙述节日及风俗习惯,教师鼓励,适时补充
从传统节日入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新课讲授
知识点1.认识生字:
tú sū hún jiǔ mù xiōng bèi
屠 苏 魂 酒 牧 兄 倍
(1)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对又好!
(2)猜谜语:小鬼云里翻 魂
洒一点水就好 酒
(3)图片识字: 茱 萸
屠 苏
(4)组词练习
知识点2. 整体感知,自由朗读三首古诗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找出诗中说到的传统节日风俗。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反复读:读好诗歌的节奏,读准诗中每一个字音。
知识点3.(1)《元日》描写的是什么传统节日呢?你在诗中读到了哪些风俗?
(2)《清明》描写的是什么传统节日呢?你在诗中读到了哪些风俗?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的是什么传统节日呢?你在诗中读到了哪些风俗?
知识点4.小组讨论
(1)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2)小组合作朗读诗歌,读出诗中的传统节日,感受其中风俗。
(3)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一说诗句写了怎样的景象。
知识点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生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对又好!
完成生字的识记
猜谜语加深识记
图片识字加深认知
生字组词内化知识
学生小声自读,把诗读通顺
学生朗读
读出诗的韵味
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
指名读,学生比赛读,看谁读的好
边读边想:
这三首诗分别描写了哪些传统节日?
春节
元日:正月初一。
清明节
冬至后第104天
重阳节
九月九日
学生思考并回答.
体会情感
学会本课生字, 认识7个生字, 会写12个生字。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知道三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 感受节日的情景, 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生品味诗歌中的韵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知识小结
false
1.知识小结;
2.教师寄语.
教师结合学生表现鼓励、深化知识的理解.
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巩固课堂所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待授课之后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