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天气和气候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天气和气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3-20 15:3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气与气候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名称 概念 时间 稳定性
天气 某个地方短时段里的大气状况。 短 不稳定
气候 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长 较稳定
2.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越白表示云层越厚,降水的可能性越大。
3.会识别天气符号:
晴 多云 阴天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雷阵雨 冰雹 雾 雨夹雪 小雪
中雪 大雪 霜冻 台风 扬沙 沙尘暴
4.天气预报:卫星云图→天气形势图→城市天气预报图
5.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200 201~300 >300
空气质量级别 Ⅰ Ⅱ Ⅲ Ⅳ Ⅴ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对健康的影响 对健康无影响 对健康无影响 对少数敏感人群有轻微影响 对敏感人群有明显影响 对健康人群有明显影响
空气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6.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或(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 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一年内月平均气温最低值。
7.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等温线)
(1)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相同。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是固定值。等温线闭合的地方会出现一个气温中心,中心气温低是低温中心;中心气温高是高温中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小。
(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A.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递减;B.同纬度的海陆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C.南半球等温线平直;D.海拔低处,气温高;海拔高处,气温低。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100m/0.6℃)
(3)“热极”是非洲的达洛尔;“冷极”是南极洲
8.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等。
(2). 降水的季节变化五种类型:夏季和冬季多雨型,全年少雨和多雨型,全年湿润型。
(3)降水的分布规律:A.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C.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附注:赤道附近多雨,两级少雨←纬度因素;沿海多雨,内陆少雨←海陆因素(距离海洋近,容易受到海洋湿润空气影响);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多雨(中国江南水乡),西岸少雨(阿拉伯半岛沙漠)←季风因素)
(4)世界的“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干极”是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
9.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划分标准:各地气温和降水的组合而形成的气候特征。
(1).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以非洲最典型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南亚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高温少雨 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和大陆西岸地区,以撒哈拉沙漠最典型
四种气候的特征:共同点是全年高温;不同点是降水的差异很大,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多,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少,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干湿季分明。
热带四种气候的分布:①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南美洲的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最广;②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非洲、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两侧,非洲最广;③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④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非洲撒哈拉地区最广。
(2).温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中纬度大陆东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 中纬度大陆西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少 中纬度大陆内部
地中海气候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亚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①伦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凉爽、冬季温和、降水均匀;②罗马、雅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③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④莫斯科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温差大。
温带气候的分布:①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纬度在40°~60°之间的大陆西部,西欧最广;②地中海气候除了南极洲外,其余六大洲都有分布,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③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日本北部;④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洲和北美洲离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⑤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国东南部,如长江中下游流域;⑥纬度较高的地区分布着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3).寒带气候或极地气候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地区
苔原气候 长冬无夏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冰原气候 终年严寒 格陵兰岛和南极大陆
①寒带气候又称极地气候,包括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②冰原气候分布在南北极地区,终年严寒,冰雪覆盖。苔原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部边缘地带,长冬无夏,生长着苔藓和地衣等。
(4).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中低纬度的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和安第斯山脉等地区,由于海拔高,终年低温,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10.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1).纬度因素:气温方面:从赤道往两极气温越来越低。
降水方面:从赤道往两极降水越来越少。
(2).海陆因素:
物理性质 对气温的影响 对降水的影响
海洋 吸热慢放热慢 夏季气温低冬季气温高 沿海地区降水多
陆地 吸热快放热快 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 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因素:气温方面: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0米约降低6摄氏度。降水方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①纬度因素:纬度不同,获得太阳光热不同,气候也就不同;②海陆因素:沿海多雨,内陆少雨;因为水陆热力性质不同,所以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③地形因素:在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C;另一方面,地形雨: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山脉的走向)。
11.人类活动与气候
(1).气候对生活、生产的影响:衣食住行方面:气候对服饰、主食、建筑、交通的影响。 农业生产方面:不同地区的农作物不同。气候异常带来气候灾害。
(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改善局地气候,如建设农田防护林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导致气候恶化,如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行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现象。(产生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旱涝灾害,形成酸雨。)